沉寂了三年的內地銀行上市,最近在香港的H股市場又熱鬧非凡。先有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光大銀行集中在2013年底前冲刺H股IPO,排隊的還有上海銀行、廣發銀行、哈爾濱銀行等。新一輪的城市商業銀行涌入H股市場開始形成熱潮。這股熱潮的原因是什麼?對香港H股市場及內地銀行市場冲擊有多大,對內地銀行市場又會帶什麼影響?這些都是我們要密切關注的問題。
最近內地城市商業銀行形成的上市潮,有人認為是因為今年A股上市沒有指望,這些城市商業銀行只有轉戰H股市場;也有人認為是由於內地不少城市商業銀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高,如果中央政府公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審計結果,風險暴露出來的話,將對城商行相當不利,因此他們只能盡早上市來化解風險。各種解釋,見仁見智。
內銀信貸擴張越快越有利
不過,在筆者看來,內地城商行的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與中國金融特徵有關。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特徵對銀行最有利,且信貸擴張越快越有利。中國金融體系的特徵有二:一是以銀行為主導,銀行業資產有144萬億以上,占整個金融體系的資產80%以上。而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五大國有銀行又占銀行業的絕對優勢;既然如此,那麼政府任何政策都有利於內地銀行。二是政府對銀行業實行嚴格的價格管制與規模管制。
面對中國金融市場這樣的格局,不僅意味着銀行業對市場資源的絕對壟斷,也意味着政府對金融市場具有絕對的主導作用及嚴格的管制價格。可以說,政府對金融資源的主導,不僅在於占有多少金融資源,而且在於如何來分配現有的金融資源,希望讓這些金融資源流向哪里,通過什麼的方式來進行。而對金融資源的嚴格價格管制也意味着內地銀行業的競爭不是價格的競爭,而是規模擴張的競爭。哪一家銀行規模擴張得快,哪家銀行就發展得快,其競爭實力就強。而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城市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擴張的約束都不是受價格機制的約束,而是受資本金多少及可貸資金增長的約束。
比如說,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絕對主導表現在市場的價格機制上,就是直接地管制銀行的信貸利率,把這種利率當作基準利率。也就是說,當前內地金融體系各業表面上是由市場定價,比如有貨幣市場的拆借利率、有期貨市場不同衍生產品價格等,但央行的基準利率卻是一年期銀行存貸款利率,金融市場上的價格都以此為基準而展開。央行直接管制了銀行信貸利率,就可直接對整個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或進行價格管制,銀行業的競爭不需要價格而只是信貸規模擴張的競爭。
即使是7月份開始,央行放開了對銀行貸款利率的管制,希望以此來增強內地銀行業自主風險定價的能力,以此來形成銀行業有效的市場價格機制。但央行在貸款利率放開的同時,存款利率卻不放開。在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環境下(投資飢渴症或融資飢渴症十分嚴重),如果銀行的存款利率不放開而貸款利率放開,商業銀行注重的就不是成本約束,而是規模競爭的約束。在這種情况下,如果商業銀行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就得規模快速擴張。這樣,哪家銀行規模擴張快,贏利水平就可能高。也就是說,當政府向銀行體系注入更多的政策性資源時,哪家銀行信貸規模擴張快,其發展機會就會更多,其競爭實力也更強。這種機會能夠持續多久是不確定的,一旦存款利率全面放開,內地銀行業輕易贏利的局面就可能結束。面對這種形勢,內地城商行涌入H股市場融資,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夠趕上內地銀行業這種政策性資源注入最后發展之機會。否則,如果城商行資本金及可貸資金不足,要想快速規模擴張是不容易的。
規避可能面臨的巨大風險
還有,自今年6月以來,內地貨幣市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也就是說,在6月「錢荒」事件發生之前,內地不少中小銀行為了快速規模擴張,往往會進入貨幣市場獲得短期融資,并把這種短期融資不斷展期來做長期貸款。但是,在6月「錢荒」事件之后,央行刺破這個泡沫,并對整個內地金融市場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况下,內地中小銀行在貨幣市場融資的渠道受到很大約束,融資只能另辟蹊徑。因此,在內地IPO啟動沒有時間表的情况下,香港H股市場不失為一個重要渠道。估計這也是內地城市商業銀行涌入香港H股市場的重要原因。
最后,近十年來,內地房地產市場在銀行信貸快速擴張情况下得到快速發展與繁榮,內地銀行業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為贏利最好的行業。這幾年,內地銀行無論如何經營,只要做銀行,沒有不快速發展及贏利快速上升的。但是,應該看到內地銀行業的繁榮是建立在房地產市場價格沒有經過任何周期性調整的基礎上的。只要內地房價在上漲,內地銀行業的風險就不會暴露出來,其信貸不良率就會最低。但是,當前內地住房市場的發展是可持續的嗎?如果不可持續,那麼中國銀行貸款風險就可能暴露出來。內地中小銀行為了規避這些風險,就得做其規模,以規模來強化其競爭力。而銀行上市也成了內地城市商業銀行規避這些風險的重要手段與工具。
總之,最近內地城市商業銀行涌入香港H股市場,其動機與目的十分明顯,就是加大其信貸規模擴張的能力,以此來規避自身可能面臨的巨大風險。這對香港市場會帶來不少的冲擊,同時也會影響內
地銀行業的競爭格局。對此,我們要密切關注。
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