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前天否決引用特權法調查電視牌照事件,令糾纏多時的免費電視牌照風波終於暫告一段落。但一眾支持特區政府的建制派議員卻無辜地成為激進反對派支持者的發泄對象,除了有網民在網上惡搞建制派議員個人資料,甚至有示威者在建制派議員面前「問候」其母親,成為本港公民社會的一大污點。
而巧合的是,立場一向親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前天幾乎同一時間也公布了2012至2013年度報告,批評建制派議員投弃權票的次數急升,是為了在民生議題掩飾政治立場。「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此舉顯然是里外呼應,希望進一步抹黑建制派議員。
評分手法大有問題
平心而論,「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監察議員表現的目標是正確的。在目前的立法會相關法規的部分,有行為守則規範了立法會議中,立法會議員不得有之行為,及利益麬避等事項。上述規範存在已久,但本港立法會卻仍有議事效率不彰、議員形象不佳的問題,讓市民高度不信任,可見有關規範效果相當有限。「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每年發表報告,為議員考勤,如果做得好,某程度上的確可以達成監督立法會議員表現,促進他們提升能力。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的評分手法大有問題。監察報告的內容主要是統計議員在立法會大會的出席率、投票率、動議、質詢和發言次數,可說是重量不重質。比方說,今年的報告盛赞公共專業聯盟莫乃光的出勤度最高,同時點名批評民建聯投弃權票情况較多。問題是,在會議上說得多并不代表說得有理據,這種量度調查手段根本無法全面及客觀評核議員的表現。
事實上,有其他的民間組織的研究發現,過去一年不少區議員在出席區議會會議時經常「遲到早退」,更從未在會議中發言及提交討論文件。比較兩大陣營,建制派的綜合出席率比反對派高。「立法會議員天主教監察組」這一邊廂狠批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表現差劣」,考勤「不合格」;但在另一邊廂卻對反對派區議員的差劣地區工作表現隻字不提,實在很難令人相信其目的沒有任何政治私心。
近年本港立法會議員的形象每下愈况。說到底,要監督議員表現,未來除了應考慮積極修訂相關個人行為守則之外,最終還是要由選民自行作出判斷。在這方面,美國的C-SPAN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個案。
美C-SPAN值得參考
C-SPAN是美國的國會議事轉播頻道,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有線電視業界聯合創立。
C-SPAN的內容包括全年播放國會議員問政的畫面,其運作方式是在議會中裝設錄影機,全程錄下公共決策過程,并以不加任何編輯、說明的方式全程播出,目的在讓美國人檢視所選出之議員的表現,以健全公民監督力量。公民要能有效監督議員,首先必須有充分的資訊,掌握議員在議事殿堂的表現,C-SPAN的做法,成功為美國人提供了一個渠道,對議員的表現作出監督和評斷。
因此,本港立法會大可以考慮學習美國,開放及普及「視頻直播系統」供市民觀看;此外,議會相關的紀錄也應該讓市民輕易取得,以實現議會透明度。一旦市民加強對議員表現的評斷,并以此結果作為投票的依據時,本港立法會的議事品質與議員素質必將能大幅提升,市民的權益也能更有保障。
戴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