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香港不能做外交盲
2013年 11月 11日 00:00    中國窗
 

    港人對菲律賓就人質事件承擔責任遙遙無期日益不耐煩。上月特首梁振英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會面時受不禮貌對待,事后菲方還厚顏地一再作出令人討厭的小動作,進一步激起港人憤怒,制裁之聲四起。上周二,梁振英高調宣布,除非在一個月內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否則特區政府會采取必需的制裁行動。上周四晚,立法會通過促請政府以經濟制裁菲律賓,迫使菲方回應人質事件死傷者家屬訴求的無約束力議案,亦同時通過暫停持菲律賓護照人士免簽證安排的修訂議案。拖了3年,最少在這一刻,香港的行動總算有所升級。但拖延至今,除了是菲方無賴外,特區政府和香港人長期患上外交盲,也是重要原因。

    倚賴心態 絕不可取

    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防務和外交由中央負責,這是一個原則。然而,有這個原則,不代表特區政府可以和應該完全不理、不懂外交。香港是國際城市,和世界各地交往,本身就需要豐富的外交知識和技巧,難道港府官員代表香港出席國際經貿會議、簽署經貿合作協議等,可以完全和外交割裂嗎?一味在對外事務上倚賴中央,可以嗎?

    《基本法》只列明外交由中央負責,但《基本法》和中央卻沒有叫香港去做外交盲。港府在處理人質事件上,就充分凸顯一個外交盲過分倚賴中央之弊。中央雖一再表態支持港府向菲方提出合理訴求,也在外交上向菲方加壓,但具體的會面、談判,卻要由港府去做,中央總不能像照顧嬰兒一樣,抱着港府官員去跟菲方交涉吧?當菲方知道港府完全欠缺外交知識、技巧和經驗時,還不盡情「彩」嗎?菲方對香港理虧但囂張,正正顯示這十多年來,歷屆特區政府都一直輕視對外事務,一旦出事,就不知如何面對、如何處理,這實在是港府管治思維上的重大盲點。

    昧於外事 必須自省

    港府與菲方交涉時表現不濟,社會各方多有指責。然而,罵是容易的,反躬自省卻很困難,公眾批評時,可有想過港府對外不濟其實非常符合「民意」?常言道「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港府與菲交涉時處處被動捱打,與香港社會長期賤視外交實有密切關系。

    香港人常說「只談經濟不談政治」,對內對外皆如此。對於一些選讀國際關系的學生,社會大眾大多投以奇异以至歧視眼光,認為選讀這類學科只會「温唔到食」。從以往到現在,全香港都在制造一個昧於外事的氣氛和環境。到香港人在外出事,需要以政治手腕向別國政府爭回港人應有的權益和尊嚴時,整個社會即顯得不知所措,甚至當提出制裁無賴菲國時,竟有人懦弱地表示擔心制裁會影響本港經濟和個別行業的利益,將「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發揮得「淋漓盡致」。菲國總統看在眼里,豈能不一再露出令港人厭惡的笑容?

    有謂「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這句話雖不全對,但套用在港菲就人質事件的交涉上,就一定是對。事件反映香港民間和政府,對外交有完全錯誤的觀念──既倚賴又輕視,令官民共同制造出有香港特色的外交盲。吃一塹長一智,重視國際政治、擴闊國際視野、增加外交知識、累積對外交涉經驗,是香港急須惡補的課。香港,不能繼續做外交盲。

    元豐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