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以人為本 規劃洪水橋
2013年 11月 12日 00:00    中國窗
 

    洪水橋位置靠近前海和港珠澳大橋,配合新界西的實際需要,適合將之規劃成商住混合發展的城區。

    當中,交通基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政府可盡快展開洪水橋連接前海的交通規劃研究,并探討港珠澳大橋及屯門至赤濸角連接路建成后,對新界西發展的促進作用,以至洪水橋新發展區在當中的角色。另外,政府亦應檢討和加強港深西部公路與洪水橋新發展區的接駁聯繫,進一步強化洪水橋的樞紐位置。

    參考過往新市鎮規劃設計的經驗,純粹的公營房屋住宅區,往往會令公屋居民自成一隅,就像在社區中自我隔離一樣,不利於居民向上流動,或會引致新的社會矛盾。筆者建議公營房屋及私營房屋均衡分布,利於區內居民交流,更加有利社群長遠的和諧融洽。

    此外,為協助區內新移民、低學歷人士、家庭主婦、長者兼職工作,洪水橋新發展區可規劃多條商業購物街,鼓勵市民小本創業或提供場地及其他的便利,為洪水橋注入更濃厚的地區特色。政府亦可在區內考慮更完善的道路規劃和相關配套,貫穿整個新發展區,例如興建兩條新道路,連接天水圍中心區及洪水橋市中心,又或設立單車徑方便居民以單車代步,便利外出工作、購物、探親。

    預留龐大土地予日漸式微的物流業未必能做到地盡其用,創造最大價值。開發新發展區將無可避免改變現時的土地用途,特別可能影響到現有的港口后勤及露天儲物設施。故此,政府可考慮在白泥、龍鼓灘及新發展區的合適地方,規劃新用地,搬遷現時的港口后勤及露天儲物設施,力求減低對業界的影響。

    香港已有數十年發展新市鎮的經驗,應可充分利用洪水橋的地利優勢,考慮附近社區的特色和需求,建設一個以人為本,兼顧商住需要,且可持續發展的優質新市鎮,帶動新界西居民改善生活質素,促進香港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新界社團聯會元朗地區委員會副主席、元朗區議員 張木林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