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海英豪

楊洪祥的勵志人生
2013年 11月 13日 00:00    香港商报
 

    楊洪祥的勵志人生

    從基建工程兵到綠色地產領航者

    

    【香港商報訊】記者徐豔瓊、林麗青報道:30多年前,他是援建深圳特區的兩萬名基建工程兵之一,以新聞報道員身份記錄特區成長史;上世紀80年代末,他參與創辦《深圳青年》雜誌,憑兩部書籍享譽期刊界;2003年,他「下海」經商轉投房地產界,兩個項目樹立綠色地產標杆。     他,就是中銀信置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洪祥。憑藉「執著做事定會成功」的信念,楊洪祥雖不斷「跨界」,仍能優游自如。他的人生如同一部勵志書。楊洪祥說,30多年來他的生活有很多變化,但無論是當年在基建工程兵時做施工班長,在師部做專職新聞報道員,還是后來參加創辦《深圳青年》雜誌,再到這十年間致力打造綠色地產項目,而這一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讓深圳變得更美好。

    

    1.新聞報道員享譽軍旅

    1983年9月15日,兩萬名基建工程兵遵照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命令,到深圳參加特區建設,他們用自己的燃情歲月,如拓荒牛般辛苦築起特區的萬丈高樓。楊洪祥就是拓荒牛的一員,從泥瓦匠、施工班長,到團專職的新聞報道員,再到師里的專職新聞報道員,憑藉著對新聞寫作的熱情與勤奮,楊洪祥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嬗變。深圳特區第一座高樓國貿大廈、第一個直升機機場、第一個工業區……楊洪祥用一台老式「海鷗牌」相機,拍攝了大量反映基建工程兵艱苦創業、學習生活的照片,采寫了大量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聞稿件,見證了深圳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奮斗、自強拼搏、創造奇跡的過程。

    「我是靠自學開始寫稿投稿的,剛開始兩年寫了79篇稿件,一篇都沒有發表。后來終於有稿件被采用了,見報只有50個字,是一條簡訊。但是這50個字改變了我的命運,因為它激發了我的寫作熱情,讓我有了堅持寫下去的信念,也讓我逐漸掌握了新聞報道的奧秘。后來,我的稿件一發不可收拾,半版、整版地見報,我成為我們31支隊(師)見報率最高的新聞報道員。」楊洪祥回憶說,「當時302團里選了24個人學習新聞報道,最后留下的一個人是我;4個團各派一個人去師部學習新聞,最后留下的一個人也是我。」這段經歷讓楊洪祥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只要你很執著,一定會成功」。

    基建老兵用汗水築建深圳

    30年彈指一揮間,當初的兩萬基建工程兵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為深圳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譜寫了燦爛的人生篇章。這兩萬名基建工程兵中涌現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包括華為總裁任正非、華強集團董事長梁光偉、香港衛視董事局主席高洪星等。作為這段歷史的參與者,楊洪祥在今年9月15日--恰逢基建工程兵轉業深圳30年紀念日之際,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用當年留存的80多張紀實照片,在深圳越眾歷史影像博物館舉辦了一次「築·跡--楊洪祥基建工程兵歷史圖片展」。

    來自中國各地的數百名基建工程兵戰友和政商界代表參加了開幕式。在開幕式上,楊洪祥飽含感情地表示:「30年前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中國幾千年沒有解決的溫飽問題,只有通過改革開放來解決。我因此堅信深圳在中國必將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我是帶著激情、帶著發現、帶著喜愛留下深圳特區建設初期的原貌和珍貴瞬間。當然,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年的不經意變成了歷史的安排。面對這些照片,我仿佛在觸摸曾經的心跳,追尋著曾經的足跡,感動著戰友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作為一個基建工程兵老戰士,作為一個深圳人,我非常驕傲!」

    為了讓后人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楊洪祥將把這些照片以及底片無償贈送給深圳市史志辦公室、深圳博物館和越眾歷史影像博物館等單位留存。

    2.營商文化的探路先鋒

    上世紀80年代末,楊洪祥進入共青團深圳市委工作,協助從團中央過來的王京生同志籌辦《深圳青年》。作為《深圳青年》的4個創始人之一,楊洪祥負責雜誌社的經營工作,擔任基建總指揮,為雜誌社建設了中國青年報刊界最大的辦公大廈,雜誌發行量和影響力都走在中國同行前列,成為中國的「百強」期刊。

    1993年,《深圳青年》在深圳舉辦了中國首次優秀文稿競價會,楊洪祥就是此次競價會的策劃者和負責人之一。轟動一時的劉曉慶百萬書稿競拍事件成為當年中國十大文化現象。

    對期刊文化貢獻大

    楊洪祥在期刊界延續了他一以貫之的勤奮,再加上勇於探路的創新意識,讓他對期刊產業的品牌經營形成了獨到的見解。十幾年間,楊洪祥在中國報刊上發表新聞通訊報告文學作品200多篇,發表期刊經營及市場運作的論文近20萬字,其中多篇論文穫國家級獎勵,1999年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報刊工作者」稱號。楊洪祥傾盡心血的著作《經營期刊》,由時任中共中央委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署長石宗源為該書作序,序中說:「楊洪祥關注的不僅僅是一本雜誌,而是整個期刊界、整個中國傳媒乃至世界傳媒業。」由他主編出版的《中國期刊的出路》成為中國的第一本期刊學專著,享譽期刊界。「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對期刊的投入有這麼多,當時我沒想過要轉行,在《經營期刊》這本書里我用了經濟學的原理對期刊進行分析,這在當時的期刊界應該屬於創舉,花費了我很多心血。」楊洪祥坦率地說。

    從《深圳青年》的4個創始人之一,到中國青年報刊協會副會長以及全國青年報刊期刊委員會主任,再到中國首屆期刊經營論壇的創辦人,沉甸甸的履歷成就了楊洪祥在期刊文化界的江湖地位。即便后來進入地產業,楊洪祥還是非常喜愛自己作為文化操手的角色。

    組織策劃各大型活動

    2004年,楊洪祥作為旭飛地產深圳公司的總裁并兼任好時光文化公司董事長,他策劃的第17屆世界大學生和平大使世界總決賽在深圳舉行,來自68個國家的冠軍選手為中國首屆「文博會」開幕式暖場并表演各國民族服裝,68個選手用中文同唱一首歌--《共同的家園》。

    2008年,他又策劃了第21屆「世界大學生和平大使」世界總決賽,決賽在深圳市音樂廳舉行,來自52個國家的冠軍選手,為在深圳舉行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助興表演。

    3.轉行地產首戰告捷

    2003年正是中國樓市大熱的前夜,憑藉敏銳的市場意識,楊洪祥投身地產業。相對於目前內地各地冲擊最高建築的浪潮,楊洪祥主張重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綠色哲學,在建築中融入文化理念,打造綠色建築。在楊洪祥看來,綠色地產不僅僅是一種概念,還是一種科學,是一種按照建築程序來做的科學,就是要節省資源,少消耗,少排放,還要為城市人提供一個在精神、文化和道德方面都含量豐富的社區環境。

    立志綠色地產終成功

    「綠色住宅項目當時還不多。從做地產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立志要做綠色地產。綠色生態是建築的發展趨勢,也是對環境、對城市的貢獻,只要認真去做,就能得到回報。」楊洪祥說,綠色地產并不僅僅只是個口號,它有一整套的打分標準。目前世界上最權威也被普遍采用的是「綠色建築評估體系」,即美國綠色地產LEED標準認證。LEED通過6大方面對建築項目進行75項指標綠色評估。通過評估的建築分為白金級別、金牌級別、銀牌級別和認證級別4個認證等級,以反映建築的綠色水平。楊洪祥打造的首個綠色地產項目桐林花園在2006年申報LEED,是當時中國僅有的獲得認證的5個項目之一,也是深圳第一個獲得金牌級別認證的唯一項目,被深圳市住建局列為全市綠色建築的示範項目。

    桐林花園是楊洪祥進入地產業后做的最大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當然承載了我的很多記憶,酸甜苦辣都有。」楊洪祥介紹說,桐林花園緊鄰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拔標高42.5米,接近深圳的50米生態控制線,若不用綠色建築理念來開發,就會與森林公園不協調。為打造高品質的綠色項目,建築成本就至少增加10%-15%,還要推翻原項目一期的設計規劃重新設計,增加了時間成本。但是楊洪祥克服了這些困難。在他的堅持下,加上加拿大知名的NSDA建築師及相關綠色建築科技研發企業的加入,最終桐林花園被打造成一件完美的綠色藝術品:項目定位和設計上與森林公園的環境相和諧,利用原來依山地貌并保護原有山體與古樹木,營造以森林為主題的山地休镕居住自然形態;無論是自然采光還是梧桐山泉水建立的雨水、山泉水系統,項目的室內設計與外部環境空間融合包容,將優美的造型和森林公園的景觀發揮出來,營造出完美的自然美學。

    4.產業翹楚踐諾人文關懷

    在地產運營的過程中,楊洪祥再次展示了一個文化人的優勢,將人文關懷的理念傾注到綠色地產中。他說:「建築地產界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做有品質的建築,自覺避免低劣建築對公眾的審美騷擾,避免對城市文化的侵害。」

    中英街壹號是楊洪祥在鹽田打造的另一個代表作。作為深圳東部的首個城市更新項目,成敗事關重大。「人們來到中英街,一抬頭就必然看到中英街壹號,這個是國門邊的地標建築,如果品質低劣給大家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我覺得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外觀上很有色彩感、層次感,跟周邊環境相協調、看起來很舒服的項目。」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楊洪祥把該項目的容積率調低了,整個項目減少了5千多平米,投入增加了10%左右。

    自然高效節能的綠色建築

    在總體規劃上,中英街壹號充分考慮了建築群對周邊區域的空氣流通導向的影響,采取了架空、錯位等手法,減少了小環境氣候的不利因素;在建築布局上,一點一線的布局模式讓各戶型采光通風均達到了最佳效果,同時又保證各戶型能從任何角度觀賞到最原生態的景觀資源。在內部環境方面,楊洪祥專門邀請了著名的漢莎楊景觀設計公司量身打造了歷史人文與自然相融合的園林景觀,使項目內外景觀完美融合。「整個樓盤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氣流順暢,其實也就是傳統說的風水好,這樣住的人也會心情愉悅。」楊洪祥笑稱。

    高效節能是綠色建築的一大特色。楊洪祥告訴記者:「新風系統及LOW-E玻璃等,使住戶在夏季的室內冷氣機使用時間可以節省25%以上,每戶每年此項節電1500度以上;公共區域照明系統采用LED、T5等節能燈具,項目總照明能耗節省了80%以上,每年節電35萬度以上;智能可變速和能量回饋升降機比普通升降機節能30%以上,該項目16台升降機每年比普通升降機節能6.6萬千瓦小時;太陽能熱水體統預計每年可節省燃氣使用量37000立方,雨水回收系統每年減少水資源排放超過2700噸。」

    此外,智能變頻能量回饋系統節能升降機可在斷電后憑藉儲蓄的電力再運行十多分鐘,緩冲了緊急維護的時間。為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中英街壹號還在地下車庫預留了可供22個電動汽車使用的停車位及充電設施。

    中英街壹號滿載榮譽

    在項目將落成時,楊洪祥又打了一場漂亮的文化營銷戰。他斥巨資從美國《生活週刊》雜誌和香港、台灣等地各種渠道收集到近千張中外著名攝影師拍攝中英街的歷史照片,從中選取約100張未曾面世的照片,做了「跨越三個世紀的中英街」影展。借勢中英街百年的人文歷史,這個綠色地產項目廣為人知。

    強烈的人文關懷意識令中英街壹號屢獲殊榮。去年11月4日,中英街壹號首期開盤,4小時內8成住宅被搶購,成為深圳市鹽田區住宅銷售的「三冠王」、國土局房信網2012年最具有投資價值樓盤、居搜房網2012年十大人氣樓盤首位。楊洪祥也被評為2012年度深圳房地產十大影響力職業經理人和2013年華南地產杰出運營力人物。

    今年10月,中英街壹號又獲得國家住建部綠色建築一星級和深圳市住建局頒發的「深圳市綠色建築認證」榮譽,并成為深圳首個通過國家級和深圳市綠色建築認證的城市更新項目。中英街壹號還取得了美國LEED綠色建築預認證金獎和深圳市發改委頒發的節能低碳減排項目稱號,獲得政府的獎勵。

    「這些當然是政府、行業和廣大業主,是社會對我的承認,但是我更願意把這些看成一種更重的責任,也更堅定了我做綠色住宅的決心和信心。」楊洪祥說,目前中英街壹號已獲得了深圳市優質主體結構獎、廣東和深圳雙優文明示範工地、鹽田區城市更新示範觀摩項目,現正在爭取鹽田區的首個優質工程獎。

 
(來源: ) 編輯: 吴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