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中國體制改革的亮點與焦點
2013年 11月 15日 00:00    中國窗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11月12日結束,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既是這次的成果,也是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決定》的精神及核心就如文件標題所點明的那樣是「深化改革」(在整個公告中,改革出現的頻率最高達59次),文件確定了中國未來深化改革的重點和路線圖,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核心,及深化改革決定性成果的時間表。

    在當前的國內外形勢下,只有通過重大的制度改革或經濟體制改革,才能掃除不利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各種弊端,為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開啟新方向,才能建立起與現代文明社會相一致的社會主義新型社會,讓各種生產要素在市場條件下充分利用與有效發揮,以此來增長社會財富、讓全體國民分享成果及生活得以改善。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法寶。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正如《決定》所指出,深化改革的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以說,這句話不僅是未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核心問題,也是文件亮點及最有新意的地方。

    這句話應該有三層意思:

    一是中國改革開放35年,尽管取得驚人的成就,但是由於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而來,體制上的缺陷及體制深層次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說增長方式的單一性、經濟的「房地產化」、收入分配嚴重不公、貪污腐化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社會矛盾冲突等等,如果不是從經濟體制改革入手,這些問題就得不到解決,也會妨礙中國經濟得以發展與繁榮。

    二是在讓經濟體制真正由計劃向市場經濟轉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根本上就是保證中國經濟邁向成熟的市場經濟。而成熟的市場經濟的標誌就是要保證企業及個人經濟活動的自主經營、自主投資、自主消費,資源能夠自由流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清除市場壁壘,建立起公平透明的市場規則,形成有效的市場價格機制等。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經濟當事人方能根據市場價格機制所顯現出來的信息,把所掌握的要素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

    特別是,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經濟利益冲突、信息不對稱和不透明、經濟信息扭曲、經濟前景不確定等都是一種常態。面對這種常態,市場經濟中決策的個人就能夠根據其掌握的情况作最有利的決策,并承擔其決策之責任。也就是說,在成熟的市場里,經濟資源才能得到較好的配置。至於計劃工具、權力手段等方式,實踐證明,要讓經濟資源得到有效配置都是不可能的。

    三是市場經濟有效性要建立在一系列良好制度的基礎上,沒有這些基礎性制度確立,要保證市場有效運行也是不可能的。而這些基礎性制度確立與現代政府職能有關。比如,界定產權、保證合約有效履行、建立起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等。因此,經濟體制的改革同樣是界定現代政府職能的過程。

    正如《決定》所指出的,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制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在這里,《決定》強調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就是要重新界定政府之職能,這既包括了政府性質、治理理念、行政管理體制及方式的全面轉型,來保證政府真正成為一個服務性政府,而不是干預市場的政府。可以說,只要把政府職能界定清楚了,把政府與市場關系理順了,就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政府的職能真正發揮出來而不是錯位。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還有,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由於體制慣性作用,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存在,政府職能要實現真正的轉變并非易事。因為,我們還必須知道政府的職能是如何來界定,是由政府自身,還是通過外部的公共決策方式來進行呢?保證市場秩序的良好制度又是從何而來?是由少數精英階層及政府部門,還是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弄清楚,經濟體制改革就可能成為既得利益集團把其私人利益制度化的工具。

    為了避免這種情况的出現,三中全會公告既強調了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也強調了深化改革方式的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的結合性。更為重要的是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與成功,保證深化改革的權威性。為此,中央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和共識性。這也是這次三中全會最有新意的地方。其新意不僅在於成立一個最有權威的協調改革的領導機構,以此來表示中央對當前深化改革的決心,也表明了當前中國深化改革的難度。估計只有一個有權威、有決心、有擔當的改革者,才能走出其重圍,見到中國深化改革的曙光。

    所以說,這次中央深化改革不僅要有組織上的保證,而且也為改革開放設立時間表,即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以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總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心是改革,以此來去弊

    革新。而改革的重心是促使整個中國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以此來促使各類資源能夠有效配置,激發整個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和經濟繁榮,以此來增進全體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為達到目標,其理論、觀點、方式、組織等都體現亮點與新意。

    易憲容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黃錦霞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