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早前提出,如果一個月內馬尼拉人質事件談判沒有成果,將會制裁菲律賓,得到了本港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豈料近日一場超強台風「海燕」吹襲菲律賓,開始有意見認為港府應該暫時中止對菲律賓的經濟制裁,助其渡過此次災劫。但筆者認為,若菲國沒有主動提出要求,本港不應延長制裁期限。
風災與人質事件是兩回事
菲律賓遭受百年一遇的風災摧殘,造成嚴重傷亡,令人不無同情。災害發生后,本港除了政府昨天向立法會緊急申請追加撥款4000萬元注資賑災基金,以便對菲展開人道救援之外,民間團體組織也紛紛自發地展開相關援助行動。
世界宣明會、香港紅十字會、救世軍等慈善及救援組織先后呼吁港人捐款救助災民,菲律賓人質事件死難者家屬謝志堅更表示個人會考慮捐款支持。種種迹象顯示,本港社會上下都能夠暫時放下對菲律賓政府的不滿,抱着同情心支持以人道立場向菲律賓提供幫助。
然而,風災與人質事件畢竟是兩回事,注資賑災基金與進行援助行動,純粹是基於人道立場,對此大部分港人是支持的。但在另一方面,菲國人質事件發生至今已經三年,死難者家屬和傷者多年來遭受的心理折磨,也是需要受到本港及菲律賓當局重視的。如果菲律賓政府沒有提出要求,特區政府反而主動延長制裁菲律賓期限,這對死難者家屬和傷者是不公平的。
忍讓帶來負面效果
更甚的是,一味無條件的寬恕或者忍讓,往往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包括可能會被視為是軟弱的標誌,招致進一步的傷害。一個例子是,時任桑地諾內務部長的博奇,早年被尼加拉瓜國民衛隊關押,并飽受折磨,妻子也被奸殺。1979年,桑地諾解放運動結束后,博奇造訪了關押國民衛隊成員的監獄,并認出了其中兩人。博奇向他們說:「我原諒了你們。」但這種無條件的寬恕反而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寬大處理而獲釋的國民衛隊成員,大部分人后來集合在一起,反對桑地諾政權。
而近年的情况告訴我們,菲律賓在外交問題上往往是不領情,且恩將仇報。比方說,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2011年結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并拿了大批訂單返回馬尼拉后,一個轉身,又投向美國圍堵中國的陣營,對中國咄咄逼人。阿基諾三世無疑是打了中國一記耳光,而且是重重的。
又如三年前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引發港人共憤,齊聲譴責。但在過去三年,本港政府及社會堅持將人質事件與制裁分開,結果這種過分的仁慈和寬恕舉止,反而讓菲律賓有恃無恐,不把香港放在眼中。死者家屬和傷者多番奔波,至今仍未能討回公道。
戴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