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台須把握三中先機
2013年 11月 19日 00:00    中國窗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吹響大陸改革開放最強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公布,提出的改革涵蓋15個領域、60個具體任務,誓要以改革紅利釋放經濟活力,推動中國大陸發展再上台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決定》明確地提出,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擴大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開放合作。這將是對台灣爭取大陸新一波改革開放商機的最重要利多,對台灣參與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也幫助更大。台灣須抓住此重大機遇,全面把握大陸營商環境變化,大膽積極西進,推動兩岸經貿關系向縱深發展,參與大陸全面市場化轉型,擴大并得享更多和平紅利。

    大陸進一步對台開放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功能由發揮「基礎性」作用提升為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一變化至關重要,意味着市場將在大陸經濟生活中逐漸成為決定性因素。《決定》指出,大陸將放寬投資准入,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投資協定,提供權益保障、投資促進、風險預警等更多服務,擴大投資合作空間;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這些具體的改革開放細則,給全世界展現了大陸新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可謂商機無限,讓人怦然心動。

    對台灣來說,大陸推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是台資參與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解決島內「悶經濟」,全面參與新一輪區域整合的最大突破口。兩岸關系在2008年獲得全面突破和改善后,兩會復談并歷經多次協商與會議,共簽署了19項協議,特別是經濟合作協議(ECFA)及服貿協議的簽署,堪稱兩岸經濟合作的里程碑。如今,兩岸經合日漸夯實,早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密不可分,三中全會決定擴大對台灣地區開放合作,等於是承諾給台灣全面進入大陸市場,降低准入門檻和提供更多便利,有利於兩岸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經貿合作,加快經濟融合;台灣則可把握時機,通過持續自由化,把大陸當成腹地,改善貿易條件,擴大經濟規模,增加就業機會,共享產業分工效益。

    應該看到,大陸已從早前單純的「世界工廠」角色,逐漸朝「世界市場」轉變,全球各國和地區無不垂涎這塊大餅。早前,由於政策使然,台商在大陸得以享有獨步於其他外資(港澳除外)的優惠便利,加上兩岸語言文化相通,交易習慣接軌,台資得利之大不言而喻;但如今大陸強調加速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此舉將令市場機制走向公平、公正、透明的正軌,政府角色則由參與者向服務者、監管者轉變,意味着台資過往政策優惠不再,將與其他外資一起,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競爭,面對市場優勝劣汰的嚴酷考驗;另一方面,大陸一些市場領域人為障礙減少,過去存在「看得到、吃不到」的「玻璃門」有望打破,同樣也能讓有實力的台企大顯身手。台資要想在大陸市場繼續分一杯羹,競爭力的強弱將成第一要素。

    藍綠對抗成阻礙

    台資競爭力的強弱,除了企業要有真正的經營優勢,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看能否搶占市場先機。正所謂一步快,步步快,先下手為強,一旦在某一行業站住腳,不但能占據最大一塊油水,后來者想追趕,將不得不花費更多力氣來搶奪市場。原本,兩岸6月21日簽署的服貿協議,是台灣提前大舉進入大陸,創造競爭優勢,爭取更多市場商機的重大機會,同時也可以藉此突破與其他經濟體洽簽FTA的瓶頸。可惜島內日益惡質化的藍綠對抗,及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慣性成見,阻撓和拖延服貿協議通過實施,令台灣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先發時間優勢,白白浪費,難怪馬英九稱這是台灣「不可承受之慢」,徒呼奈何。

    大陸新一輪改革必將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將為台灣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舞台。台灣如不能好好把握并為之爭取,不只ECFA早收帶來的相對優勢將消失殆盡,經濟也極可能再陷入被邊緣化危機,屆時悔之晚矣。

    方想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