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秉承「为商界代言,为商家服务」的办报方针,以沟通两岸四地经贸往来为己任。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三中全會致力黃金平衡點
2013年 11月 20日 00:00    香港商报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在北京圓滿結束。會前李克強總理曾提出了中國經濟「黃金平衡點」的新概念,即:立足於中國新興產業結構的重建和經濟轉型,在保持低失業率(不超過5%)、低通脹目標和各項重點改革方案穩步推進的前提下,建立一個國民經濟適度、穩健增長的「黃金增量平衡點」。同時李總理明確提出「保7.2%的增長,就是要保就業」。可見保持中國低失業率,是確立經濟「黃金平衡點」的重要原因。

    黃金平衡點是綜合指標

    筆者認為,「黃金平衡點」的提出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概念,其不僅僅是綠色GDP增長的臨界點和安全邊際,也是低失業率、低通脹率和社會安定和諧的「黃金平衡點」,更是推進各個重點領域深層次改革與結構調整的社會壓力測試平衡點。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諸多重大措施,其目的正是要保持這個經濟發展的「黃金平衡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今后7年即到2020年的總體改革時間表,及市場經濟體系、行政體制、財稅體制、司法體制和國家戰略安全架構等十一個重點領域現代化的改革方向。其中,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財稅體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進一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順應中國產業經濟戰略轉型的、重要基礎性改革內容。中國未來將不再以GDP論英雄,而是立足於「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基本方針,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協調的國民經濟重要指標評價體系。而維持經濟發展的「黃金平衡點」,將是這個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概念。

    自習李主政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開始發生微妙轉變,國務院對國民經濟標量和相關政策配置開始作出適度調整。中央不在強調保「8%」的概念,而是從生產力相關要素、影響和經濟指標關聯度,重新確立國民經濟的衡量標的。如:「產能指標、碳排放指標、就業指標、電力消耗指標和鐵路運力指標等」,即:以綠色GDP為導向,更加注重GDP質量而非數量,要求其關聯敏感度指標更趨科學、準確,并為未來綠色GDP產業結構重置,做出科學測算和考核準備。於是中國出現了「李克強經濟學和綠色GDP」的新概念。

    難以一蹴而就

    十八大后,國務院重新確立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方針,引起國際政、商、學界和中國社會的普遍關注,GDP增長指標不再強調「保八」,而是已修訂為不低於7.5%的增長,之后中國財經官員解釋7.5%為力爭實現的目標,中國GDP只要不低於7.2%的增長,均為理想的增速。市場解讀7.2%的增速應為中國經濟的安全邊際。即:如果GDP增速低於7.2%,中國產業經濟與社會治理結構可能失衡,并出現較多的社會治理問題。因此,穩增長就是要穩住7.2%的增長。因為,這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穩健增長的一個臨界點,或者說是一個順應產業結構調整、綠色經濟轉型、與社會安定和諧的平衡點。

    筆者認為,適應新興產業結構調整重建、綠色經濟轉型、完善社會治理結構的「黃金平衡點」設計,是一項經濟學、財政金融學和社會學的系統工程,并非朝夕之間一蹴而就,必須根據中國未來的產業方向、經濟特徵和社會問題作全面認真和科學的測算設計。李總理提出的保住7.2%的增長只是一個總體估算的經濟增長「平衡點」指標,中央領導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分赴各地和農村調研,也是為建立實施這一重要經濟指標體系做積極的調研準備。

    要實現這個黃金平衡點有一個重要的大前提,就是國民經濟穩健發展,順應新興產業重建、經濟模式轉型、基層民生改善和三農問題穩步解決、以及社會管理與深層矛盾治理完善。這是需要舉國上下齊心協力推動經濟轉型的浩大工程,并不是一個能輕易達致的發展目標。

    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馬建波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