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三天之后就已公布。《決定》涵蓋了16個領域、60條具體任務、300多個改革項目。文件以當前及未來十年深化體制改革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為主線,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及軍隊等方面,具體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和舉措、路線圖及時間表。從《決定》所涉及的內容來看,改革範圍之廣、改革層面之多、改革領域之寬、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市場始料不及的。
金改占《決定》篇幅不多
不過,《決定》中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內容,無論從所涉及的內容還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性來說,在表面上看來與其他行業比是頗為遜色的。當中沒有如財稅體制改革那樣用一級標題,內容占有三項,而是在一級標題下,內容只占一項。其實,估計這并沒有減弱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因為,一是前不久國務院已經出過《金融改革國十條》,內容覆蓋廣泛,而《決定》所列舉的項目只是在此基礎上的強調與深化。二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相比,永遠是從屬的;金融業的發展永遠不能與實體經濟相脫節,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的基礎。三是最為重要的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核心是如何從遺留的計劃經濟向成熟市場經濟轉型。而這點也是《決定》深化改革的核心所在。
無論是從現代文明史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來看,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與繁榮的基本動力之一。這點可能是整個社會之共識。可以說,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與繁榮完全是建立在創新的金融產品(住房按揭貸款及住房預售制)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這些金融產品創新,也就沒有今天中國經濟發展與繁榮。還有,金融資產在國民財富中的比重,實體經濟也是望塵莫及的。但即使這樣,中國的金融市場仍然是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它所積聚的亟需改革的重大問題更多。如果不進行重大體制改革,內地金融市場要有效配置資源根本就不可能。
國企占比仍重
要深化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就得了解當前這個市場的基本特徵。當前,中國金融體系具有兩大特徵:一是以銀行業為主導,銀行業資產有144萬億,占整個金融體系的資產80%以上;而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五大國有銀行又占銀行業的絕對優勢。二是政府對銀行業實行嚴格的價格管制與規模管制;在這種情况下,政府主導了金融市場,干預不少,從而使得內地金融市場的有效價格機制無法形成,存在着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
可以說,《決定》內容的核心就是通過深化體制改革讓中國經濟全面轉型為成熟的市場經濟。在《決定》中,不僅多次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所要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而且還強調深化體制改革的各種措施與方式都得通過市場的經濟槓桿來進行,堅決減少早幾年盛行的政府對市場參與干預過多的現象,十分強調保證市場有效運行基礎制度的建立。比如說,產權清楚界定、當事人投資、消費、決策完全自主性、市場信息公開透明、統一開放的市場規則、有效價格機制、用者付費原則、政府職能全面界定等。正因為《決定》要求體制改革的全面市場化,要求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對計劃性的中國金融市場來說,它將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比如說,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股市發行的註冊制、負面清單管理等。這對金融市場准入是有較大幅度的放寬,但同樣無法改變國企在金融業的絕對比重(銀行及股市都是如此)。
放開價格管制
至於放開對金融業的價格管制,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無論是利率還是匯率都取得了不少進展。比如說,7月份銀行貸款利率全面放開,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等。同時,《決定》也強調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及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而且,央行對此有更明確的解讀。即利率市場化的中短期規劃,利率市場化會緩慢推進,并減少政府對人民幣匯率干預及增加浮動彈性。其實,這里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是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是什麼?如何來設立?二是如何確立金融市場無風險收益曲線?而在不改變當前銀行一年期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及存款利率不放開的情况下,中國金融市場價格管制問題依然是一個無法解開的癥結。估計在這些方面,央行有較大改革舉措,比如銀行貸款報價機制、同業大額存單發行與交易、選擇時機存款利率市場化等。而這些改革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彈性空間打開,將對國內外金融產生巨大的影響。
還有,對於內地金融市場,由於是由計劃經濟而來和為政府隱性擔保,所以信用過度擴張直到近幾年才出現,金融危機發生概率當然小。但是,隨着近幾年信用過度擴張,潜在的巨大風險正在增加(如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及利率風險)。針對可能的危機,金融體制改革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不過,當前內地金融市場的風險有多高,還得慎重評估。而現有的監管標準能夠識別該風險嗎?特別是經濟逆周期時的金融風險有多高,更是不容易評估的。
市場化是最大改革
至於跨境資本雙向流動,《決定》中的內容也是超乎市場預期的。而中國金融市場大門進一步打開,在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全面量化寬松條件下,氾濫的流動性可能讓更多的境外資金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尤其是香港市場(最近香港股市成交量大增,很可以就是這種跨境資金快速流動進入香港市場之結果)。而中國企業及個人資金走出國門,不僅有利於內地資產的全球配置,也可能冲擊全球不少市場,并導致這些地方資產價格劇烈波動。
當然,在《決定》中,金融體制改革的亮點還有不少。對金融市場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而增加的農村融資擴張功能。二是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設立。三是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四是養老保障基金的個人帳戶制等。若這些金融體制改革全面實施,中國金融市場生態將發生巨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將嚴重影響國內外金融市場。比如養老保障基金的個人帳戶制,它對內地保險業及基金業都是重大的利好。
正如我早些時候一直在強調的,由於內地金融市場改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市場對《決定》能否出台重大的改革政策期望不高。事實上,看看《決定》中關於金融體制改革所點的篇幅來看,亦確實是如此。但是,不可否認,《決定》所涉及的全面市場化核心問題也是金融市場要改革的核心問題。如果通過《決定》能推動內地金融業的市場化進程,這應該是中國金融業最大的改革。而這些改革對未來中國金融市場將產生巨大影響。對此,市場決不可低估。
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