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慷慨捐農地造福市民
2013年 11月 26日 00:00    香港商报
 

    商界心聲

    方潤華

    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博士繼數月前提出捐農地興建「上車盤」計劃后,日前再獻新猷,宣布出資1.07億元,贊助恒地將屯門藍地一幅10萬平方尺地皮,捐給博愛醫院興建安老院,有助紓緩安老院舍供不應求境况,實乃城中一大喜訊,在此預祝該計劃進展順利、圓滿成功!

    香港在地理上山多平地少,人口密集,寸金尺土眾所周知。近年樓價高不可攀,市民叫苦連天,政府為覓地建屋絞盡腦汁、見縫插針,與此同時新界卻有不少農地雜草叢生、荒廢已久,囿於補地價等問題,許多農地乾曬太陽未得利用,亟待活化。

    香港現有農地約18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6%,60年代曾廣種稻米及蔬菜,但隨着時代發展社會轉型,香港農產品已從內地滿足需求,本港農業早已式微,農地大都弃耕镕置或堆放雜物,寶貴的土地資源不但未能物盡其用,甚至影響環境,殊為可惜。但若捐出一些「環頭環尾」镕置農地幫助弱勢社群,就能惠及各階層市民,地盡其用,何樂不為?

    香港受制於土地不足,樓價居高不下,年輕人的置業夢想遙不可及,不滿情緒滋生仇富心理,激化社會矛盾,影響政府施政。事實上,本港社會貧富懸殊,需要幫助的何止是「無殼蝸牛」,還有許多對香港作出貢獻的耄耋老人屈居在條件差劣的老人院,想入住非牟利機構開辦的安老院舍,但輪候名冊冗長,只能望門興嘆。隨着老齡社會來臨,相信對長者服務的需求更為殷切,還有寧養院、殘障兒童特殊學校等社福建設都亟需社會伸出援手。

    如果李兆基博士是次慈善創舉能切實解決基層的住房、社福等問題,相信可起到示範作用,在一定程度緩解各種怨氣,冲淡仇富心態,令社會更加和諧。活化農地值得推廣

    據報道,本港多個地產發展商及當地大業主擁有農地五六千萬尺,可以與政府協商適當解決:或交出若干面積土地交換,讓政府興建居屋、公屋及其他社會福利用途;或仿效李兆基博士捐地興建醫院、安老院、特殊學校、社區服務中心等,為港人帶來福祉。

    李兆基博士不僅事業成就輝煌,且宅心仁厚,努力回饋社會,扶老愛幼,照顧弱勢社群,堪稱業界翹楚、成功人士之楷模,如今他將活化農地與慈善公益融會貫通,相得益彰,值得推廣。

    希望在他的帶頭下,其他農地業主能共襄善舉,活化镕置農地,造福基層市民,緩解本港深層次矛盾,對促進社會和諧有莫大的裨益。

    本港許多農地業主是當年白手興家第一代富商,如今事業發展蒸蒸日上、家族業務后繼有人,同時亦紛紛邁向高齡,因此今后數年正是捐獻財產、回饋社會的好時機。捐出農地造福市民可謂一舉多得,除了惠及社會大眾,把凍結多年的農地活化,亦符合「地盡其利、物盡其用」原則,正如孫中山先生在《上李鴻章書》所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希望香港政府重視富商捐地之誠意,民眾理解其善心,大家消除隔閡與猜疑,共建美好的香港!

    

 
(來源: ) 編輯: 吴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