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近日就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醫改工作答記者問時表示,要推動完善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提升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專家表示,醫生多點執業將帶來醫療體制的革命性轉變,是中國醫改一個新的開端。醫生的流動亦將形成醫生的市場價值。
不過,亦有分析認為,現時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仍存在諸多巨大的落差,或令到醫生難以產生流動的意願。醫生多點執業要真正落實,仍需出台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
醫生流動形成市場價值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廖新波說,醫生多點執業將帶來體制革命性的轉變。他認為,醫生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平台,醫院是為醫生提供服務的平台。醫生是國家的,而不是單位的,提出「多點執業」的概念是為了讓醫生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
廖新波表示,醫生如果是做研究型的,其所服務的機構不一定只有公立醫院;如果要走技術型道路,就應在社會上尋求價值體現。如自由執業的先行者張強醫生,就是體現自己的價值,不是單純看到錢。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醫生多點執業會倒逼中國的政策改變,喚起社會對醫生價值的尊重。他說,只要醫生流動起來了,醫生的市場價值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這也是對現時醫療系統的論文制度、職稱制度的冲擊。因為在多點執業的環境下,如果要評最好醫生,最受群眾歡迎的醫生,一定是流動起來的醫生。所以這才是醫生多點執業的真正含義。
廖新波同時認為,醫師多點執業的推動可以促進醫院的管理。一旦放開,醫院會千方百計考慮如何留人,而不是通過醫生開大處方和大檢查為醫院創收。
中央三大思路促醫改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中全會在醫改方面有三個思路對今后的改革有幫助。第一個是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比較強調醫療服務的公平性。最近有消息表明,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受診不應該受任何限制,特別是急性疾病的治療,因為過去常發生由於病人缺治療費,導致病情未能得到及時治療的情况。那麼現在這種思路的提出,要求醫療機構不管病人能否繳納費用,都要接收需急救的病人,這體現了就醫方面的公平性。香港的醫療收取費用很少,大量都是由政府補貼。現在內地醫療保險的覆蓋比較廣,也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第二是把市場的競爭機制和政府的作用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藥品價格還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醫改提出要改革藥物的定價機制,更好運用政府價格的管制和市場競爭的手段使得藥價下降。第三是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同時把城鄉的醫療制度統一起來。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醫療保險由哪個部門負責,但已經明確了統籌城鄉的方面。
多點執業實踐還有難度
胡善聯表示,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確實是醫療改革的一個重點。雖然三中全會在文件中提出了醫療改革的三個思路,這三個方面仍然受到很大的約束。就以醫生多點執業為例,一方面的問題是公立醫院能不能放好的醫生出去行醫?另一方面,內地的公立醫院條件比私立醫院好很多,今后政策上支持醫生自由行醫,但實際上醫生願不願意走動起來還難說。醫生走出公立醫院后職稱的評定、研究的條件,從現有的內地民營機構來看,都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尽管政策方向是正確的,但流動行醫還沒有個好的開頭。
胡善聯還說,政策的實施有一個反覆的過程。比如深圳醫師多點執業政策就在反覆中前行。表面上的原因是醫院不願意把好的醫生資源分流到社會上去,想要保證公立機構的利益。但是這里面也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內地的醫生從來都不是一個自由職業者,要挂牌在醫院。如果通過改變制度來推進醫生自由行醫,是像美國一樣,醫生看病自己收一部分錢,醫療機構收一部分錢?還是仍然像現在這樣醫院收取費用,醫生領工資?所以今后的醫療改革不僅僅市場要開放,還要研究很多政策的細則,也需要通過實踐的展開來反饋情况。
不過,胡善聯對未來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表示樂觀。他說,過去政府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稅收和價格制定問題有很多政策上的限制,而現在的方向是逐步把限制放開。相信民營醫療機構今后能很好地納入醫療保險的定點機構,這對於發展民營醫療機構還是很有利的。
多點執業深圳有望先行
實際上,深圳市在今年7月中旬就提出了《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并報廣東省衛生廳批示。廖新波曾對此批示「同意試點」,然而最終還是未能成為現實。有專家評論說,這項改革的敏感之處在於,深圳提出要打破醫生執業地點數量限制,并解除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對醫生的管制,這個步伐有點大。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蔡立表示,醫生多點執業將有助於促進人才特別是醫療專才的合理流動,是醫改的一個重要方向。深圳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探索研究中。伍敬斌張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