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大專扣分制合理嗎?
2013年 11月 29日 00:00    香港商报
 

    公屋輪候冊人數眾多,如何好好解決當中住屋需求?房署表示,正研究實施大專學歷扣分制,好讓資源更好集中到較有需要人士,則惹來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甚至指摘這是歧視大專生。

    準則僅應收入為本

    日前,筆者曾經撰文《公屋政策如何調整?》(2013年11月14日,商報評論),提出公屋應將資源集中到最有需要人士,好讓資源調配效益最大化。然而,何謂最有需要人士?最基本的評核標準,乃是家庭收入及資產水平,目的就是量度透過私人市場解決住屋需要的難度。大專學歷扣分制的爭議之處,主要源於學歷與收入及資產雖呈正比,但卻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高學歷許多時候等於高收入,但不是所有高學歷的都是高收入;何况,隨着學歷通脹、以及大專人口比例增多,在可見將來有關制度亦難與時并進。事實上,收入為本的標準,本來就較學歷為本來得更加準確、有效,根本沒必要多此一舉、本末倒置。但凡收入較低、因而較難透過私人市場解決住屋需要的家庭,都應該成為公屋的資助對象。

    尚有其他更佳辦法

    當然,建議中的大專學歷扣分制,并非一種收緊門檻、拒諸門外的機制,而是一種涉及優先次序的安排。不過,同一道理,同樣應以收入及資產為衡量標準。即使針對非一人長者的申請,特別是仍然在學的預早申請,認為他們的住屋需要相對較低,準則也不應落在學歷之上,更加不應扣分處理。例如,反過來,針對較有需要的家庭,包括長者家庭、非一人家庭等等,相對地可以進一步加分,則遠遠優於形象負面的扣分制度;此外,視乎行政安排,每隔兩三年要求申請者提交收入和資產最新資料,從而將超出限額的申請剔除,也是優化輪候冊制度的可行方法;更進一步言,為在學申請另設一個新的資助房屋載體,例如宿舍,則更能真實反映并解決箇中住屋需求,尤其是宿舍的設計可以參照大專宿舍,包括暫時性、合租制、共用廁廚等等,不但較公屋更易流轉,土地使用效益也可望更高;最后,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即使高學歷人士獲配公屋,一旦收入及資產超過限額則要面對更高「罰則」,也可「鼓勵」公屋流轉,從而實現將資源集中到最有需要人士的目標。凡此種種,肯定較大學學歷扣分制優勝。

    的確,現行的公屋輪候冊未能有效反映社會上的實際住屋需要,存在很大程度的改革空間,相信沒有太多人會反對。今次出現的爭議,便成功誘導不少具建設性的討論;不過,比較大專學歷扣分制,相信還有很多更準確、更有效的解決上策,能夠優化完善本港房屋政策,并好好處理不同人士的住屋需要。

    

李明生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