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1+16」聯手共進
2013年 12月 06日 00:00    香港商报
 

    總理李克強早前出訪羅馬尼亞,并在該國出席了中國與中東歐「1+16」的領導人會晤。這無疑是中國在外交策略及對外經貿關系發展中的一個新亮點,而李克強此行傳遞的西進開拓新市場信息,更為值得注意。

    「1+16」合作空間廣惗

    李克強此行的重點,乃發展雙方的經貿關系。雖然近年雙方在這方面的交往有所升溫,但規模及水平仍低,應該有很大的擴張空間及潜力,有待雙方加倍努力開發。現時雙方累計投資不足50億美元,去年雙邊貿易總額也僅520億美元。因此李克強在會上首先提出了於五年內把雙方貿易額翻番,而中國願意盡力加大從該區的入口,以促使貿易更趨平衡。

    更重要的是李克強提出了雙方未來經貿合作的一些發展重點,作為有關政策工作的指引。在形式上,他建議以大項目合作作為突破重點,由此對更廣泛的合作起示範效用。在具體內容上,他又建議以基建設施,特別是交通及電力工程方面作為開拓主項。他認為促成中東歐各國間互聯互通對全區發展至為重要,而在訪羅期間還宣布了中國企業將承建連接匈牙利及塞爾維亞的鐵路。電力工程同樣受到重視,在這方面中國的參與,還可包括綠色新能源及核電等當前能源開發前沿的領域。

    無疑,中國在基建建設方面有限大優勢,正如李克強所說技術領先,設備成套和建設經驗豐富等,中國的產品及建設服務有良好的性價比,何况還有雄厚的資金可助項目融資,為此已啟動了首期的5億美元投資合作基金,還可為合作項目提供100億美元的專項信貸融資。這種綜合型全面性優勢,確是全球少有者,可為合作項目提供良好的經濟效益,乃推動合作的最根本條件及關鍵所在。

    和中東歐合作條件成熟

    然而在此基礎上,中國與中東歐合作還有一些重要的政經戰略性條件,就此李克強指出了幾點:(一)雙方之間沒有任何根本的政經利害冲突。(二)雙方存在傳統的友誼。(三)雙方都處於體制轉型及探求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中。以上種種都為雙方合作在經濟效益外,提供了更多的吸引及凝聚力。事實上,在中東歐的共產主義時代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前時期,雙方便已有不少交流與合作的歷史,現在是在新形勢下翻新。且雙方都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分別代表了過渡經濟(transi-tion economies)的兩大類型,雖道路不同卻仍有不少經驗可分享及互相借鏡。相信這將令雙方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必須注意者是除了上述幾點外,雙方合作還正面對時勢上適逢其會的黃金機遇。中東歐國家大都是前華沙公約集團成員及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蘇聯瓦解后20餘年來,依託西方尤其西歐的市場及資金支持,取得了不少新發展,并進行了西方化的深度政經體制改革。但到了金融海嘯尤其歐債危機爆發后,中東歐各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擊,令形勢出現了逆轉,一些國家還陷入困境而需要援助,個別國家更已取得了歐盟以至IMF的資金。根據專為支援中東歐改革發展的歐洲建設及發展銀行(EBRD)報告,中東歐在海嘯前經濟表現良佳,有與西歐趨同之勢,但近年卻反有分道之勢,且改革亦有停滯甚至倒退迹象,民眾還開始質疑以至反對市場化改革的路向。

    在這新形勢下,中東歐依託西歐求進的路已難通,而必須另謀出路。中國的各種優越條件,則正好成為全區脫困求進的最新希望所在,因此16國都積極回應與中國合作的策略:中國的廣大市場及建設實力,正是當前西方難以提供的寶貴及必需資源。對中國來說,與中東歐強化合作也可帶來不少好處,包括為其產品、資金、工程及勞務承包等提供新市場,從長遠看還可進一步以此為踏腳石進軍西歐及鄰近地區。李克強指出「行動要看時機,開船要趁漲潮」,對於中國及中東歐合作確是至理名言。

    

凌昆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