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2031年實施
有關延遲退休的議論在內地持續發酵,而根據三中全會《決定》透露的信息,漸進式延遲退休已納入中央高層的決策視野。專家指出,延遲退休并非解決養老金收支缺口的權宜之計,而需與計生、產業與就業等政策的調整相結合。考慮到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國情不同,延遲退休不但有可能使老人晚年生活更加艱辛,還會使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養老金的缺口應更多依靠國家財政收入來補充,而不是靠延遲退休的方式解決。
種種爭論顯示,延遲退休關系到尚未退休者的切身利益,有關部門應謹慎制定施行方針。中國的人口拐點將會在2031年到來,專家建議從那時起實施延遲退休政策。而要真正緩解中國老齡化高峰,須從現時調整計劃生育政策。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張幸
1
延退有助緩解養老缺口
延遲退休年齡話題之所以備受社會關注,在於其既關系到尚未退休者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明確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各界從多方面進行分析討論。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延遲退休涉及的範圍很廣,它更多涉及的是每個人的人生規劃、對整個就業的供需形勢也會有影響。這也是整個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客觀結果,國家老齡化加劇,就有必要考慮延長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大家對此應該理性看待。
楊禹認為,延遲退休會對緩解養老金的缺口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按照延遲退休的方案去考慮,每年能獲得更多養老金收入,也緩解了支出上的壓力。但是要不要延遲退休這個問題不應該只從養老金的角度去分析。雖然中國的養老金出現了缺口,但是彌補這個缺口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延遲退休只能起到部分作用,還要靠加強對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管理以及促進國有資本收益分配往養老金方面傾斜等多種舉措。延遲退休會導致繳費年限增加,每個人能領取的養老金也會增加。延遲退休意味著人們能領取養老金到去世這個時段會縮短,而他們交的多也應該拿的多,延遲退休的關鍵在於漸進式,最終要看改革細則。
在他看來,不管如何,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勢必無法考慮每個人的態度取向。每個人的生活理念、健康狀態、對職業的喜好程度及生活預期都不相同,一個國家的所有政策都會存在反對的聲音,所以決策者要綜合考慮多數人的意見以及國家的老齡化趨勢。目前來看,三中全會已經表明了基本態度,延遲退休制度勢在必行。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從長遠來看,延遲退休對所有的人和整個社會是有利的。但是短期來說,很多人覺得對自己是一個不利的影響。近期和長期的后果,感覺不一樣。對此《決定》里面也加了一句話,那就是「逐步延長」。
2
專家吁彈性空間供選擇
更多專家表示,延遲退休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是一個戰略選擇,并不是立即要采取的政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延遲退休不是單一因素可以決定推進的政策,也不會是完全不顧不同類型勞動者差异性的政策,而是一個需要長期漸進的過程。
他建議,延遲退休要堅持小步漸進。即每年以延長2至6個月的工作時間,經過30年左右的推進,并實現男女65歲同齡退休。這種小步漸進方式更多的是應當考慮勞動力供求變化及其對就業的影響,這將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其實質影響將在20年以后,提前作出相應的準備是理性的舉措。
目前,中國女性干部和知識分子是55歲退休,女職工是50歲退休,延遲空間較男性大。鄭功成建議女性可先行或快行延遲退休才能最終實現男女同齡退休,進而實現平等的工作權益與福利權益。他還建議,政府要考慮到不同類別、不同性別以及身體狀况不同的勞動者的實際情况,應當設立相應的彈性空間,供勞動者選擇。總之,制定能夠兼顧特殊的彈性政策,將能夠確保這一公共政策更能被接受。
非解決養老缺口權宜之計
鄭功成認為,大眾對於延遲退休存在一些誤解、誤讀,有的甚至認為延遲退休僅僅是為了緩解養老金壓力。對此,應該在認識上予以澄清。他稱,只有結合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勞動力供求狀况變化、產業結構優化與就業政策調整,以及考慮到社會公平取向、人口老齡化及健康因素等,才能正確理解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鄭功成指出,首先,中國勞動力供求關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勞動力供給總量已經越過了頂峰開始逐年減少,20年后出現勞動力供給不足將是難以避免的。那時完全有可能出現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的勞動力緊缺狀况,現在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正是未雨綢繆。并且,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和受教育年限持續延長,決定了人生工作周期也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還有,在促進性別平等方面,女性退休年齡大幅度低於男性,不僅過早地剝奪了女性的工作權利,也過早地剝奪了女性的發展機會與發展空間,并直接影響到其經濟利益與福利待遇。最后,必須維護養老保障制度代際負擔的公平,即在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中,需要微調退休年齡,以避免下一代人負擔過重,這是制度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
中國延遲退休阻力大
目前,主張延遲退休的觀點中核心理由是發達國家都如此,即是國際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指出,西方發達國家與中國的階層結構不同。國外中產階級占到60%以上,藍領工人一般只占20%,甚至更少。在這樣的情况下,政府延遲退休的政策不會遭到太大反對。但中國的藍領工人占到60%甚至70%,中產階級還很少。包括外企職員,都不願意延遲退休,因為他們的工作勞動強度和壓力非常大。去年至今,媒體各種調查結論都是70%以上的人反對,正好與階層結構接近。在中國贊同延遲退休的人群中,以工作較為舒適的官員和公務員隊伍居多。
此外,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職業環境與工作條件不同。歐洲發達國家一般實行6小時工作制,職業歧視較少,有強大的工會支持。外資公司如果要減員,一般辭退新員工,保留老員工。但在中國,一天10-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甚至更長,還有大量年齡性別歧視,藍領工人女性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就很難找工作,如果延期退休,找工作就更困難,不但拿不到養老金,還要繼續交養老保險。所以,若以發達國家為例闡述中國延遲退休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延遲退休勿「一刀切」
西安交大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思鋒說,延遲退休切勿「一刀切」,應根據不同行業、不同職業來區別對待,對適合延遲退休的延遲,不適合的不要延遲,給公民自由選擇退休年齡的權利。張思鋒說,勞動者所從事的行業、職業不同,對身體的要求也不同,比如體力勞動者,60多歲了可能身體就吃不消,就應該讓60歲就退休,而對於科研、技術工人等勞動者,老了經驗更豐富,能做更大的貢獻,就可以選擇延遲幾年退休。但他認為,是60歲還是延遲幾年退休,應該由勞動者根據自己的身體、家庭情况來選擇是否延遲,不能夠強制「一刀切」。
西安交通大學老齡與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曾衛紅說,日本就是65歲退休,但是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達86歲,男性82歲,退休后還有20年左右的休镕時間。而中國老人如果65歲退休,那麼休镕時間只有10年左右,制定延遲退休政策時也得考慮提高人均壽命。
國情不同不可照搬照抄
中國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據幾年前的一份調查顯示,北京約有8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50%-60%的孩子由祖輩教育,在全國則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老人到65歲退休,他們的孫子輩由誰來帶?在嬰兒託管方面,曾衛紅說,在美國等一些國家,有專門的嬰兒託管中心,3個月后的嬰兒就可以託管了。而中國目前這些都不具備,大多職場女性想要帶孩子到半歲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唐鈞認為,中國老人退休后帶孩子,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唐鈞最擔心的是整體經濟設計跟著發達國家的路子走,以他們的現狀定義我們的將來。勞動力是分層次的,有些人可能只適合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可能轉軌。所以中國更應該擔心就業問題。
4
延遲退休或打壓就業
與官方以及其他專家指出延遲退休不會影響就業的觀點相反,資深評論人余豐慧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延遲退休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對就業的打壓。他說,延遲退休是必要的,但是延遲退休不是解決養老金缺口的最佳措施。
余豐慧說,目前每年的退休人數大概600-700萬,如果延遲退休一年,就會減600-700萬的就業機會。而目前每年適齡就業人數為2400萬,國家計劃安排的就業人數為900萬。哪怕按最樂觀的狀况去分析,每年的就業缺口還是有1200萬。再加上經濟下滑對就業的冲擊,以后每年的就業崗位比現在會更少,所以現在負擔不起延遲退休對就業崗位帶來的壓力,延遲退休會對年輕人就業帶來巨大的冲擊,不利於生產力的提高,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養老金缺口應靠財政解決
余豐慧認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一是控制通貨膨脹,二是解決就業壓力,延遲退休會對其造成巨大壓力。解決養老金還有很多方法,沒必要因此采取延遲退休政策。養老金問題上財政欠賬問題是最嚴重的,發達國家的財政收入超過六成都用於社會保障。就連美國這種高度強調市場機制的國家,鼓勵人們自謀其生的國家社保支出也占財政收入的五成以上。而中國的財政收入只有百分之十二是用於社會保障的,用於養老金上的就更少了。如果中國的財政收入上對社保的支出能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余豐慧表示,假如國有企業以后每年上交的紅利提高到百分之三十,考慮到中國金融企業加國有企業每年的利潤有3-4萬億,這每年就有1萬多億的社保基金得到充實,就可以彌補養老金缺口,只是在既得利益的阻撓下一直做不了這樣的政策調整。按照三中全會的精神政府應該收縮行政費用上的支出,壓縮政府機構人員,這樣實行的話可以將節省下的開支用在養老金上,但阻力必然也很大。
5
調整政策應對老齡化
按照人社部的數據,中國每年大概新增勞動力兩千萬,而每年新增工作崗位是一千萬到一千二百萬,其中30%是自然更替。經濟學中的失業有四種狀態:周期性失業、季節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但中國還有總量性失業,即勞動力太多,怎麼安排也有失業。
唐鈞說,中國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做2.0版的「中國制造」,意味著自動化、高科技、信息化,結果就是少用人工。這是一個比人口自然減少更重要的影響因素。發達國家失業率高很大程度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直接結果。中國人口多,回旋餘地大,如果充分就業,經濟發展,要度過老齡化高峰比他國容易。老齡化出現之后,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年紀會逐漸偏大,頂峰時平均會達到30多歲。如果延遲退休年齡,實際無助於解決結構性問題,也無新生勞動力。中國離老齡化最高峰還有22年,要真正解決和緩和中國老齡化高峰,需調整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