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政策已推行多年,然而據家長、學者和專業教育人員的意見,一般認為現行融合教育計劃下的措施和資源調撥安排,不足以有效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政府於2009年推行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0至5歲)」是對支援學習差异的幼兒,向幼兒提供初步的辨識,并在有需要時進行評估服務和轉介工作。
服務推行至今,幼兒教育業界及家長的反應頗為正面,均認為此服務能為幼兒提供初步評估,讓家長明白幼兒的特殊需要。而其轉介及評估跟進服務,亦能減少家長在尋求協助時的困擾。
然而整個識別和介入環節仍有多方面的改善空間,包括:
首先,現時幼兒接受評估識別,需要接受重重關卡才可得到治療,第一重關卡是母嬰健康院,母嬰健康院醫護人員經初步評估后,可以不作出跟進;即使母嬰健康院同意跟進,幼兒也要輪候超過6至12個月時間才能完成評估,而接受評估后,亦要再輪候多18至32個月才獲編配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兼收位服務或特殊幼兒中心的服務。冗長的輪候時間,很大可能延誤了兒童接受治療和學習,亦對父母構成頗大的壓力。
第二,為改善相關的服務,政府應對各環節的輪候時間作出準確的評估。
第三,在父母發現幼兒可能出現問題,一般會向衛生署的母嬰健康院查詢或要求跟進,但有時會被健康院拒絕轉介和跟進,原因是「可以等幼兒長大再考慮跟進」,但如果父母同意暫不跟進,則有可能令父母錯失了介入的良好時機,因此,建議健康院審慎處理父母的查詢,不要輕易錯過任何適切的介入機會。
第四,健康院向父母提供簡單的及早介入和識別資訊,以及支援幼兒的指導,讓父母在等候專業服務期間,可以自行監察和改善幼兒的行為。
第五,就改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0至5歲)」,當局應增加在這服務下的相關人員人手,包括衛生署的護士人手、兒科醫生、心理學家等,以縮短輪候接受識別和專業服務的時間。
最后,由於現行政府提供的服務因為各種原因(例如人手不足)而未能滿足幼兒評估和介入的需求,建議政府向有關家庭提供資助,協助他們及早向外尋求評估和接受服務,避免錯失介入的良機。
民建聯政策副發言人、觀塘區議員顏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