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國經濟主要指標有所轉好,但未來走勢還存在着主權債務重負的困擾和如何創造更多就業等不確定性因素。
美經濟溫和復蘇
2013年起,美國財政自動減支開始生效,政府支出呈負增長態勢,同時個人稅率上升,預期個人消費可能會有負面影響。尽管如此,今年以來,美國多項經濟數據向好,總體形勢明顯回暖。今年三季實際GDP年為2.8%,增幅高於首季的1.1%和二季的2.5%。這一增幅不僅創年內新高,也是美經濟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增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由非政府部門支出形成的GDP增長分別為1.92%和2.68%,高於整體GDP水平,說明美國正在克服政府支出支撐經濟增長的常態。截至9月,美國失業率已降至7.2%。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過6年的調整,在去年上半年觸底,今年呈持續回暖,量價齊升勢頭,舊房銷售量連續第22個月同比上升,顯示持續復蘇勢頭。房市反彈不僅直接對GDP,對家庭財富和家庭消費也有支撐,也帶動了建築裝修零售等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了美國經濟應對財政緊縮冲擊的能力。
在經濟環境不利的條件下,美國GDP能獲得如此佳績,實屬不易。其主要原因是個人消費、私人庫存、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起到了重要支撐,尤其是設備和軟件投資支出明顯上升,預示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趨勢明朗。第四季度在以上利好因素作用下,加之受購物季消費者支出的支持,經濟仍將保持相當增速。
未來走勢存不確定因素
當然,從發展趨勢看,美經濟的確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首先是失業問題。雖然從目前的情况看,失業率持續下降,但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2013年9月,美國失業率降至7.2%,創2008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但勞動參與率依然維持在63.2%的35年來最低水平,而非農就業人數和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仍然不夠穩定,表明美國就業市場的復蘇動力仍然不足。
其次是房地產市場面臨金融環境趨緊問題。由於30年期按揭利率有所上升,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大幅提升,對購房需求形成一定打壓,新屋銷售有滯漲勢頭。7、8兩月個人消費支出(PCE)分別同比增長1.3%和1.2%,但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未出現明顯增長,而儲蓄率進入三季度以來卻又拾升勢,說明美國家庭對未來的信心仍然不足。另外,美國主權債務不但沒有緩解,還在上升,據《華盛頓時報》援引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字,截至2013年10月,美國國債已經高達17.075萬億美元,已超過政府規定的14.29萬億上限要求。接下來民主、共和兩黨能否在提高上限問題上達成協議,引人關注。
美國逐步退出量寬
從美國目前的經濟狀况看,即使明年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也不會一步到位,而可能采取逐步退出的方針,以防經濟大滑坡。從2008年危機爆發后,美聯儲先后多次啟動寬松政策,歐債危機爆發以后,歐央行下調利率至0.75%歷史低點,隨后出台「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宣布無限量購買歐元區成員國主權債券。到今年上半年,日本安倍內閣推出無限量寬松貨幣政策。可見寬松貨幣政策已經成為解決歐美日高額債務的路徑。歐美日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的共同特徵是沒有上限。美國QE3規定了每個月購買債券規模,但并未規定結束時間,這意味着總規模沒有上限。歐洲央行的直接貨幣交易對購入債券沒有數量限制,日本央行購入金融資產也是無限量的。
此輪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短期內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緩解歐債危機、促使部分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但并不能解決影響經濟增長的深層次和結構性問題,一般認為,一旦債務國把貨幣控制作為拯救債務的手段,債權國就可能受到債權權益縮水與貨幣紊亂的雙重打擊。目前,量化寬松的真正效果直接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和匯率「競爭性貶值」,量化寬松導致的絕大部分匯率調整成本要由一些發展中國家來承受。另從長期看,持續的寬松貨幣政策會加劇全球流動性氾濫,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增大全球通脹壓力。
在當前錯綜复雜的世界貨幣體系面前,中國作為擁有巨額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的發展中新興大國,更是無法獨善其身,如何對未來完全可能發生的貨幣戰爭風險作出充分評估,并理清應對之策,真是十分關鍵。對中國來說,國內外經濟政治環境迫使人民幣仍處於小幅升值的態勢。未來在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同時,需要保持對貨幣匯率、資本流出入的掌控力,嚴密防止國際游資快進快出對金融體系穩定帶來的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