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亞洲出口萎縮 中國難獨善其身
2013年 12月 30日 08:37    香港商报
 

    西方經濟體經濟增速近日開始回升,然而除日本以外,亞洲各地區出口規模較上年同期僅增長了3%。亞洲多地的製造業調查顯示,今年以來亞洲大部分地區製造業一直處於收縮狀態。與此同時,中國11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9.3%,其中出口達202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有專家表示,近幾個月中國出口的環比增速仍以較高的速度持續增長,表明中國出口行業正受益於全球經濟的回暖。但是困擾亞洲其他經濟體出口貿易的因素,同樣影響著中國的貿易前景,中國製造業必須從低端向高端轉移升級,以確保長遠競爭力。而堅持高端製造、自主品牌生產和原始設計製造將鞏固中國作為世界出口大國的地位。香港商報蔡易成

    亞對美出口7年縮減一半

    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數據反映,上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速達到了3.6%,但其數據卻未能讓亞洲的生產線「借光」,而該項數據以往一直是預測亞洲出口增長的有效指標。

    相關分析表明,自2006年以來,美國在亞洲出口中所佔比重已縮減了二分之一。因此有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已不再是嚴重依賴進口的消費和房地產業,其經濟結構中對亞洲小商品的依賴度也顯著降低。儘管能源革命推動了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率上升,但其對亞洲出口訂單的直接影響不大,而是有助於降低美國國內製造業的成本投入。與之相比,亞洲北部國家的工廠運轉仍嚴重依賴能源進口。中國大陸、韓國、台灣等地的製造業調查顯示,今年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該地區製造業一直處於收縮狀態。

    歐洲進口需求減弱也是亞洲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

    除了外部需求的減弱,亞洲自身的問題同樣影響到外貿的格局變化。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李楊對本報表示,亞洲出口增長放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亞洲國家貨幣匯率的持續走強,二是其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這削弱了亞洲國家的出口競爭力。

    中國製造業須向高端轉移

    由於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讓亞洲的工廠利潤進一步縮小,李楊強調,產品價格不斷攀升不僅緣於高成本,同時也是中國製造業從低端向高端轉移升級以確保長遠競爭力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中國應該在高端製造、自主品牌生產和原始設計製造方面下功夫,這樣才能確保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出口大國的地位。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表現依然亮眼。今年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9.3%,其中出口達202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增幅達到了下半年罕見的12.7%。這一成績也使得今年前11個月的中國外貿總體增幅達到7.7%,接近年初8%的預期增幅。而前11個月,中國貿易順差1.4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341.5億美元),擴大18.3%。而2012年全年貿易順差為2311億美元。

    對此,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近幾個月中國出口的環比增速仍以較高的速度持續增長,表明中國出口行業正在受益於全球經濟的回暖。

    朱海斌指出,未來幾個季度,全球經濟將以平穩速度增長,尤其是發達經濟體,且存在潛在的上行風險,這會有利於中國的出口。不過自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持續升值,可能在短期內繼續對出口行業造成不利影響。

    人民幣升值成出口最大挑戰

    李楊也表示,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中國出口商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中小型企業和以新興市場為主要市場的公司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最大。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經超過2%。最近幾個月,由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出現貶值,這也導致中國產品在當地市場的價格更昂貴。李楊強調,不管中國出口數據如何向好,中國出口產業都必須進行改革,當中措施包括人民幣的國際化,這樣才能確保中國長遠的競爭力。

 
(來源: 香港商報 ) 編輯: 徐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