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成功之道專注本業
2014年 01月 27日 01:00    香港商报
 

     鄭卓峰是印尼華僑,60年代印尼排華,舉家逃至香港,一家九口跟別人合住一個小單位,課餘幫忙穿膠花、剪線頭幫補家計。鄭有幸得到家人供書教學,但自問學業成績平平,卻遺傳了父親愛修理東西的興趣,喜歡做手作,中學時已自製皮革品,那個年代也流行一技之長。

    中五畢業有優勢

    雖然不愛讀書,卻仍然堅持完成中五,果然使他投身社會後比一般同業有更多的機會。畢業後,同學大多去做廚師、汽車維修和髮型師,他則透過一則招聘廣告應徵見習皮具維修技師,從此工作至今。「當時的師兄弟中,只有我擁有中五學歷,老闆所以認為我是叻仔。」

    工作時間朝十晚九,月薪1千元,名牌手袋於當時仍未流行,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皮鞋修補,刻苦耐勞的性格使他很快得到老闆賞識,不久就將生意最好的中環分店交予他負責。老闆更多次帶他到歐洲與皮具護理產品廠商交流,使他大開眼界,學習到不同地方都各有一套皮具維修方法,回港後能夠學以致用。

    鄭自小就夢想當老闆,這個夢想終在80年代得以實現。由於老闆的分店太多,為了便於管理,便開始以特許經營店形式將店舖交予自己的得意門生接手。當時的中環店生意已經上軌道,鄭決定把它接手,並籌了50萬元作資本。由於該店早已有一定數量的熟客,接手初期生意良好,鄭也萌生了創建自家品牌的念頭,數年後正式在對面街另起爐灶,開設「卓峰皮具維修護理專門店」。

    豈料,新店生意差強人意,更入不敷支,「特許經營店早已有固定顧客,但顧客不會因為你開了新店而轉來光顧你。新店最重要是儲客,沒有熟客不成。」生意低潮持續兩年,店舖更多次拖欠租金,業主找來執達吏,如不即時交租便要封舖,鄭只好向財務公司貸款。「很多師兄弟的店舖都結業了,心裏很不好過。」

    名牌興起事業起飛

    否極泰來的日子終於來到,90年代起,甲級商廈和國際名牌皮具店紛紛進駐中環,當時的名店沒有在香港自設維修部,許多都找了「卓峰」為「御用維修商」。「生意開始好轉,除了因為名牌皮具開始流行外,中環更有九成以上的名店都是我的顧客。那些名店最初只交來一些簡單工夫給我,認為基本工及格後,再逐漸把一些複雜的工作交來,然後才成為指定維修商。以往,顧客的名牌手袋只能寄往原廠維修,一寄便幾個月,但如果交給我,幾日即可完成。」

    時至今日,「卓峰」已成為傳媒爭相採訪的對象,兩年多前更在深圳拓展分店,他強調,成功之道仍在於堅持,以及把握機會。「很多人做事總是三心兩意,對一件事專注幾十年不是人人可以做到。我也深信我的手工比其他店好,一直相信可以做下去。」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