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王珈莉報道:近年社會有聲音指新移民是「蝗蟲」,要求源頭減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日前公布的研究發現,新來港婦女大多從事勞動力大且環境待遇較差的基層工作,她們填補本港基層職位的空缺,甚至自力更生,不靠政府援助。調查亦發現,婦女在就業上缺乏支援,加上須兼顧家庭,使勞動力及才能未被善用。協會建議政府設立新來港專責部門,為新來港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及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和改善就業服務,使更多新來港婦女能投入勞動市場。
填補基層勞力乏支援遭歧視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成功訪問120名新來港婦女。調查顯示,近九成婦女在內地時曾有工作經驗,有八成持有初中或以上的學歷,但她們來港后主要從事低技術性且環境待遇較差的工作,包括樓面、清潔,反映新來港婦女正幫助填補基層工作的空缺。另外,只有32.5%婦女能從事全職工作,其餘均為兼職和散工,可見她們的勞動力及才能仍未被善用。
協會社工施麗珊表示,新來港婦女多從事勞動力大的基層工作,她們為了幫補家計和不想依賴政府,即使面對工作環境待遇不理想甚至缺乏勞工保障,仍然堅持工作。但婦女在找工作時及在工作中都面對很多困難,甚至遭受歧視,卻缺乏支援。另外,施麗珊指,社會對新來港人士存有誤解,認為他們不工作只會申請綜援,更把他們喻為「蝗蟲」,將所有政策問題推卸予他們。 促設專責部門提供協助
來港7年的趙女士表示,曾在找工作時聽過別人說「大陸人懥香港唔做澫,要政府養」,感覺十分難受,認為大家同是中國人不明白為何會受到歧視。她為了養活家庭,曾任職清潔及地盤散工,強調「做乜唔緊要,最緊要唔好歧視新移民」。
協會建議政府設立新來港專責部門及適應課程,為新來港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務,指導他們在港適應及就業等需要,同時令他們盡快了解和掌握香港情况及明白自己的權利及責任,減少市民與新來港人士因文化差异而引起摩擦;推動家庭友善政策,鼓勵户主采取彈性上班時間;增加學校提供功課託管服務及立法保障新來港人士免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