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羅保銘:引導民資推進城鎮化
2014年 03月 08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冀文嫺報道: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型城鎮化道路,包括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等廣泛、深刻內涵。在其今后一個時期的量化指標中,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尤其引人關注。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其資金問題如何解決。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右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是需要資金的,政府有一些引導資金,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社會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將是未來政策的支持方向,而「提高產業發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從業」則是戰略重點。羅保銘說:「新型城鎮化不是造城,它是以人為本的,首先需要有政府提供基礎設施配套,但是你想人家來,還必須要有就業的機會,否則他怎麼會來這里住呢,所以就需要創造一些產業,讓他有就業的機會。」而就業機會的創造,卻不是政府所能越俎代庖的,它的投資主體應該是社會資本。

    羅保銘向記者舉例說,海南的潭門鎮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例子。「潭門鎮本來只是一個小漁村,在新型城鎮建設過程中,它首先由社會資本和力量創造了旅游工藝品、海鮮大排檔等產業,還有配套的農家屋,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就是吸引外來的消費。有了足以支撐發展的外來消費,就需要人提供更多服務,會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包括酒店住宿、文化娛樂、交通運輸等等,新的就業機會就產生了。這樣一點點吸引外來消費,本地農民有了充分的就業空間,然后形成一定的產業與人口聚集,政府再根據人口的需要、產業的需要,繼續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像滾雪球一樣,城鎮化就慢慢起來了。」

    羅保銘說,但另一方面,海南自然生態優越、熱帶農業獨具優勢、民族地域文化資源豐富,隨著基礎設施完善,吸引外來消費與日俱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城鎮就成了適應國際旅游島需要、承載外來客流的必然選擇,也成為農民當地就業、就地城鎮化的有效途徑。這是基於這一考慮,海南省委把特色風情小鎮作為城鎮化的突破口來抓。目前,海南已經涌現了瓊海潭門漁業風情小鎮、三亞海棠灣風情小鎮等一批風格各异的風情小鎮。用實踐創新詮釋了「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思路。羅保銘認為,假以時日,一個個體現特色文化、熱帶風光、南洋風格、海島風情的特色城鎮將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養生地和本省農民就地市民化的新家園。

    采訪中,羅保銘還特別建議記者到潭門鎮調研采訪,因為其作為海南落實中央新型城鎮化的成功典範,有很多寶貴經驗值得總結。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