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兩會專版

龍省:綠色食品不是「催」的
2014年 03月 11日 00:00    香港商报
 

    天賜屏障保安全 農機深松增產量

    龍省:綠色食品不是「催」的

    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第二小組會議媒體開放日上,多家媒體將問題直指龍省綠色食品,龍省相關代表紛紛給予作答。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認為,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和寒冷的氣候為大糧倉建設提供了天然保障,但僅有天然保障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品牌信用、銷售信用和監管信用,四者結合起來才能讓食品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力。「黑龍江食品產業的薄弱環節不在生產方面,而恰恰在營銷和品牌建設上,所以我們要在營銷上下功夫,讓更多的黑龍江綠色食品通過品牌展現在全國消費者面前。」陸昊代表說。

    2014年,《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市場推廣工作方案》正式出台,龍省提出要打造全國綠色食品第一大省,要建成中國的「綠色大糧倉」。政府每年至少投入2億元資金,用於市場推廣工作,培育黑龍江綠色品牌及建立長期穩定的銷售體系,建立由企業發揮主體作用與政府推動支持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從而鞏固黑龍江在高端綠色食品市場的領先地位。香港商報記者 林彬彬、國慶元

    增產依靠農機深松

    2013年,龍省食品工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良好勢頭,實現增加值680.7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產值3741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08億元,增長20%,占全省四大主導產業的33%。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89億元,總量位居38個行業第一位。食品工業正在向著龍省第一大產業迅速跨進,成為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作為全國農業第一大省,龍省2013年第一產業增速5.6%,占GDP的比重高達17.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5個百分點。龍省糧食總產量1200億斤,實現了十連增。開放日當天,首位提問的記者便針對「十連增」發問。面對記者提問,「有人質疑,龍省的糧食產量,是靠農藥催出來的、化肥堆出來的」,陸昊首先對此給予解答。

    「我們平均使用的化肥和農藥的數據,在全國是低的。黑土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微量元素含量是高的;同時,黑龍江又是一年一季糧食生產,土壤的休耕時間是充分有利的條件。」陸昊認為,龍省近幾年糧食總產量每年以100億斤的速度增長,靠的不是農藥化肥,而是受農業機械化影響。

    受益於「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上升為國家戰略所釋放的巨大政策效應,龍省機械化農業項目不斷加大,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保護性耕作、玉米機械化收獲、水稻缽體育苗機械插秧、玉米秸稈打捆收儲和等離子體種子處理等五大農機化新技術正廣泛應用,為促進龍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保護性耕作技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它是一種以機械深松耕作技術、秸稈覆蓋技術、機械少免耕播種技術、病蟲草防控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科學耕作模式。2013年,依靠5600台免耕播種機,龍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達到3210萬畝,比上年增加31%。

    9日,龍省省委書記王憲魁也曾向記者舉例說明,大型農業機械化釋放龍省糧食產能。王憲魁說:「原來的耕種模式,馬鈴薯只能長一層,因為土壤耕層淺;大型農機深松,現在馬鈴薯可以長三層,不得了。」

    「增產不是『催』出來的,是干出來的。黑龍江的大農機,抓住了農業生產力當中的最核心問題。我建議對農業感興趣的記者朋友,你們去看一看,黑龍江的農機化的水平是相當高的」。即使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陸昊還不忘向外界「推銷」龍省。

    勞動工具的革命性變革,糧食產量和潜力的是釋放,還存在一個前提。陸昊認為,「大農機使用,得有改革制度為前提,土地不能過於分散經營。」黑龍江5000多萬畝的土地流轉,是確保農業機械化發揮作用的提前。陸昊表示,「在黑龍江大多數農業土地上,你根本就看不到田間的分割性,它全部是連片的,因為土地流轉了,產量增加跟這個是有聯繫的」。

    食品安全憑藉天賜屏障

    龍省是全國最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綠色食品產品抽檢合格率一直穩定在99%以上,居全國首位。2013年,龍省食品工業的增加值已超過了石化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正在取代能源產業成為黑龍江支柱性產業。

    開放日現場,針對記者提問龍省綠色食品安全,陸昊不無幽默地作答:「我剛去黑龍江,什麼我都覺得好,就這冷不是一般的冷啊!真冷啊!冬天4個多月的時間,哈爾濱在零下20多度。家里的電冰箱是零下4度,冷凍室才零下18度,黑龍江有很多地方,比冰箱里的冷凍室還冷。」陸昊認為,正是憑藉龍省冬季氣候特點,使得龍省第一產業,在對疫情控制、蟲害抑制,起到了絕佳作用。

    目前,龍省一半以上的省級以上食品龍頭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龍省現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大豆、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集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乳制品監督檢測中心、黑龍江省輕工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檢測技術、檢測設備設施、人員培訓等優勢,組建了國家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範中心。

    就在不久前,龍省檢驗檢疫局與香港世界中小企業貿易聯盟、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有限公司簽訂深化合作協議,省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成為,獲得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STC)委託,對進入香港的龍省綠色食品開展有毒有害檢測的唯一實驗室,今后經過龍省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測合格的綠色食品可直通香港。2月26日,龍省在港首家綠色食品旗艦店開門納客。這意味著龍省綠色食品,正在加速「走出去」戰略。

    「香港的連鎖店、旗艦店,上個月的26日開業了,能賣到香港是不容易的,香港的食品安全標準是非常嚴格的,對美國人產品都不例外。香港的食品標識系統是你必須要有營養成份的,所以賣到先進區域,就是為了增強我們食品銷售信譽。」陸昊表示,龍省的綠色食品不能完全只靠天然性,還需要產品的品牌信譽、銷售渠道和政府監管信譽的結合。

    2013年,龍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持續擴張,規模以上企業已達到1207戶,食品工業產值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4個百分點,在全省工業各大行業中排名前列;形成了以乳品、肉類、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和山特產品加工產業鏈,以及以其為主導的七大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食品工業已擁有33個中國馳名商標、20個中華老字號和138個黑龍江名牌產品。

    「在北京,什麼品牌的產品是黑龍江的?五常大米?五常不是品牌,是地理標識!要在營銷上下工夫,讓更多的綠色食品,通過品牌展示在消費者面前。」同時,陸昊覺得,光憑品牌仍不能滿足龍省綠色食品開拓步伐。為做好龍省綠色食品的推廣工作,省政府每年還將至少投入2億元資金用於營銷渠道建設,支持「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交易中心」、「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支持組團參加國內外重點博覽會、建設旗艦店和大企業擴張連鎖店、整體宣傳推介省綠色食品。「北京的旗艦店面積更大,會有幾千平米,今年也會開業。我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把天然信譽與食品的品牌信譽、渠道信譽結合起來,增加農民的收入。」

    黑土地不種轉基因大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個小小的「食」字,關系著老百姓的大生活。而近幾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甚至引發了「什麼食品才是安全的」疑問。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嚴守法規和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因調查轉基因,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在本次兩會上成為記者圍堵采訪的對象。崔永元表示,今年要在提案里提出反(轉基因農作物)濫種問題,并展示國內一些地方濫種轉基因農作物的證據。同時,崔永元稱,轉基因作物在中國以外的一些國家都存在很大爭議,并希望得到農業部回應。與此同時,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被媒體問及是否有吃轉基因食品時表示:「我也吃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具體來說就是豆油。」

    據悉,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截至目前,進口的絕大部分都是轉基因大豆,主要用於大豆油壓榨,市場上銷售的食用大豆油中,九成都是轉基因大豆榨取。在業界看來,雖然針對轉基因的安全與否還未有定論,但是對其潜在危害的質疑聲甚囂塵上,而在轉基因上表現突出的大豆則備受業界關注。

    當面對「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黑龍江是否會種轉基因大豆」的提問,陸昊說,「沒有這個意向將黑土地的大豆改成轉基因大豆。黑龍江政府還是要堅決按照我們這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點來維護獨有的非轉基因大豆品牌。」

    同時,黑龍江省人大代表譚志娟,對於轉基因大豆的冲擊問題,提出在龍省建立寒地非轉基因大豆種植保護區和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保護區,從國家的層面來解決。「受轉基因大豆大量進口,國內大豆種植比較效益低影響,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下降,加工非轉基因大豆企業舉步維艱,嚴重影響了龍省乃至全國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和加工業的健康發展,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發展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譚志娟憂心忡忡地說。

    全國政協委員、龍省政協副主席陶夏新指出,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的報告,中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經位居全球第六。這麼大的一個農業國,轉基因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又沒有準確的把握,一旦發現其對人或下代人有不良影響,措手不及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為此,陶夏新建議,國家應劃定非轉基因主糧保護區。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