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兩會專版

柏廣新:治林須三管齊下
2014年 03月 12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冀文嫺報道: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呼應公眾對生態環境的關注,提出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森林是這個美好家園的肺,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上圖)就「建設美好家園之肺」,帶來了一系列議案和建議。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林業事業發展,這是一個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不斷互動的過程。而他的議案和建議由此出發,涵蓋了政府、法律、市場諸多方面的改革設想。

    恢復林業部的建議已是柏廣新第11次提交,他認為,林業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自成一個系統,必須加強機構力量,賦予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更大的職權。目前國家對林業投入嚴重不足,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國家林業局降格為副部級單位后缺乏足夠的力度和話語權。「經過多年實踐,我認為把喬木林公頃蓄積量作為考核政府生態文明建設核心指標是最合理、最恰當的。」

    2013年,吉林森工開啟了「非林哺林」治林模式--集團每年從所屬非林子公司净利潤的1%-5%提取專項生態建設基金用以反哺林業。「進行生態建設和發展林業事業是需要資金支持的,錢從哪來是一個核心問題。」柏廣新說,森工企業不能全靠國家輸血,自己也得造血,這樣的發展模式才是可持續的、富有生命力的。「我們希望國家能夠支持和鼓勵非林哺林這一做法,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允許稅前提取生態建設基金。」此外,他還建議尽快組建中國林業銀行。柏廣新說,如果由國有森工企業、基金機構和民營資本共同出資組建中國林業銀行,通過對林權進行流轉和抵押,使林業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資金再造林,整個林業的沉澱資源就徹底盤活了。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柏廣新說,但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對於生態補償問題,國家在政策法規建設上存在缺位。他建議應尽快制定出台《生態補償法》,把各種部門法律、條例和規定統一起來,建立起完善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從而真正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利益調節格局。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