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香港百達通

我們之童年回憶
2014年 04月 30日 00:00    香港商报
 

    小時候,和鄰家小孩齊玩玩具、看卡通片、快樂地玩耍,過着沒有壓力的日子。縱使那些年早已離我們遠去,但那段日子偏偏是最純真最美好的回憶。其實,要追憶童年,不用憑空想像。事關香港設有「漫畫星光大道」及「香港玩具博物館」,展放陪着我們長大的動漫人物及玩具,讓大家重拾童真!文、圖:敏

    香港漫畫星光大道

    老夫子、13點、牛仔、王小虎、華英雄、麥嘜這些膾炙人口,陪伴我們一同成長的漫畫人物,已在「漫畫星光大道」等着與我們會面。為使大家能夠重溫童年時心愛的漫畫角色、年輕一代及外地游客體會香港獨有的漫畫文化,大道放置着24個高約1.8至3米的漫畫角色彩繪雕塑及10位香港知名漫畫家的銅制手印,以及介紹香港漫畫業的資料。

    細說香港漫畫業發展

    60年代初,香港出現了首批主要漫畫作品,如《一千零一個笑話》(許冠文)、《13點》(李惠珍)、《老夫子》(王澤)等,其中《老夫子》更打破地域界限,流行於華人社區,至今仍刊行不絕。其后,在電視文化的冲擊下,掀起日本漫畫熱潮。很多香港青少年受日本漫畫影響,從模仿到形成自己的風格;不少創作反映着香港當時社會生活以及宏揚中華思想的漫畫題材,開拓了個性豐富的香港漫畫市場。尤其是70年代初,李小龍所掀起的功夫熱令香港人對身為中國人深感自豪,為市民大眾提供了發泄的途徑。黃玉郎和上官小寶,在1971年起就分別發表了現在仍在連載中的武術漫畫:《小流氓》(其后改名為《龍虎門》、《新著龍虎門》)和《李小龍》在當時每期的銷量已近10萬冊。

    80年代,黃玉郎進一步把制作方式推進為流水作業方式,户用大量員工,漫畫家和漫畫助理,分工為策劃、編劇、畫面構成、鉛筆起稿、着墨、畫背景以及畫效果線等,令漫畫行業企業化,有助漫畫出版的時間及質量更趨於穩定。「一支畫筆畫出一間上市公司」更成為一時佳話,提高了漫畫行業和漫畫家的社會地位。《玉郎漫畫》雙周刊(1984)為綜合性娛樂漫畫雜誌,當時每本賣三元五角,銷量也達10餘萬冊,是8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

    90年代至今,由謝立文編、麥家碧畫的《麥嘜》(1993)是香港近年不可多得的港產漫畫,還有新進漫畫家利志達、歐陽應霽、黎達榮和劉莉莉等,都為香港漫畫歷史增添色彩。《麥嘜》一系列卡通人物更成功開發漫畫精品。近期更由漫畫發展為電視、電影動畫,不單成為香港的動畫明星,更奪得多項國際大獎,為香港的動漫界爭光不少!

    前往方法

    地址: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22號

    時間:星期一至日(5:00am至00:00am)

    費用:全免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