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周刊

福州伴海生 因海興
2014年 06月 25日 00:00    香港商报
 

    福州,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伴海而生、因海而興、拓海而榮,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和重要門戶。

    在唐代中期至五代期間,福州是「海絲」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并與廣州、揚州并列為唐代三大貿易港口。「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詮釋著當年福州港的繁華景象。而令福州人最引以為傲的不只是盛唐時期的繁榮盛况,更有明代時期鄭和以長樂太平港為基地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探尋古蹟,因緣際會,福州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福州「海絲」 史話興衰

    福州海域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310公里,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福州人擅長航海、貿易的特點,使其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和重要門戶。

    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結緣,要從漢代說起。漢代,福州港始稱東冶港,海船泊於時稱「冶城」的還珠門外,交趾七郡貢品,泛海而至東冶,再由水路轉運至江蘇沛縣或山東登萊,由陸路運往洛陽或京都,并與中南半島、日本等地開通了交通航線,由此奠定了福州港居於南下、北上樞紐的貿易格局。中唐以后,福州成為當時重要對外貿易港口。

    五代王審知治閩時期,鼓勵民眾發展海上貿易,積極推進與朝鮮、高麗、日本及東南亞、阿拉伯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并不斷將海外商貿所得向中原朝廷進貢。

    宋元時期,福州港的對外重點側重在北上與日本、高麗的交往。明代,福州港以太平港為主,鄭和七下西洋舟師停靠與此,并以此作為揚帆起航的基地,商貿活動在此活躍起來。明成化年間,福建市舶司從泉州遷回福州。

    清代,福州被辟為中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國商賈雲集於此,書寫閩都海商文化最為繁榮的一段。海上貿易的繁榮,亦帶動城市商業文化的遞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至今保留有當時作坊、店舖與商行會館雜陳的街市遺蹟,海上絲綢之路帶動福州「使西南洋諸口鹹來互市」的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歷經千百年,福州港遺存著厚重的歷史印記和文化積澱。時至今日,織緞巷、橫錦巷、機房里,這些與紡織業相關的地名,無聲地見證著福州絲綢織造的輝煌,傳延著古代手工業文明的燦爛;迥龍橋、東岐碼頭、聖壽寶塔仍守望著福州港的繁榮,記憶著中外商貿往來的盛景。

    開閩王高瞻遠矚辟甘棠港

    在福州整個「海絲」的歷史發展中,有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不得不提,一個是唐末五代時期在福州建立閩國的王審知,另一個就是為大家所熟悉的七下大西洋的航海家鄭和。

    說起王審知,在眾多歷史學家看來,這是一位具有高瞻遠矚,鼓勵貿易、招徠海中番夷商賈的良主明君。王審知治閩時,致力發展海上交通。他從治理福州對外交通的航道入手,下令鑿去位於福州之北的黃崎海道中梗舟之巨石,開辟甘棠港。

    在王審知治閩前的隋唐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擴大,和航海技術的進步,福州港在南北海運中的中心位置,又重新受到重視,海上交通事業再度勃興。與海外諸多國家和地區如朝鮮、日本,東南亞及西亞諸國,波斯、安錫等地的海上交通在前代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外貿活躍,各國商人接踵而至。

    唐末五代,王審知在此建立閩國,但此地地狹民少,經濟落后,百廢待興,實力不足。為了保全閩國勢力,王氏審時度勢,在前人的發展基礎上,積極發展生產力,開拓進取,鼓勵發展貿易。在政治上交好中原王朝,上表稱臣,藉此牽制強鄰;在經濟上則鼓勵對外通商,征取商利,以充國用。當時由於閩西、閩北對外陸路交通不便,不得不依賴東面的海上交通,發展海外貿易。總的來說,王審知在此開辟甘棠港,是有其客觀的需要的。

    王審知發展海上交通的目的。一是,招徠海外蠻夷商賈,擴大與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的海上貿易;二是,溝通南北海上聯繫與五代王朝保持友好關系,并將從海外貿易中得來的金銀、香藥、犀角、象牙、珍珠、玳瑁,薔薇水等以「朝貢」的形式轉販北方,以賺取利潤。當時北方的廣闊市場,正是閩國發展海外貿易的依託。往北方諸港的福州以北航線是否暢通,對閩國政權來說至關重要。

    閩王祠始建於五代,坐北朝南,原為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居住的府第。王審知治閩29年間,促進了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政績卓越,后人譽稱「開閩王」。

    長樂太平港見證七下西洋

    在世界的航海史上,人們不得不提的一個偉大人物--明朝時期從長樂太平港出發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鄭和,其七次遠洋航行在其規模和所取得的成就上是史無前例的,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鄭和下西洋每一次都要先到福州長樂太平港,「累駐於斯,伺風開洋」。由此看來,長樂太平港就是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

    鄭和在此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補給糧草,并等候季風以適時揚帆出海。

    走在長樂太平港上,我們可以遙想當年鄭和舟師下西洋的壯觀場面和恢宏氣勢--旌旗蔽日、浩浩蕩蕩千帆競發,滿載一船船的絲綢、陶瓷等貨物順風南下,帶著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友好情誼去征服海洋。

    「天妃靈應之記碑」是鄭和下西洋的最好見證。碑通高1.62米,碑體寬0.78米,厚約0.16米。碑用黑色頁岩作為原料,碑額刻有祥雲捧日圖案,中央是篆書「天妃靈應之記」,兩旁陰刻如意雲水紋,碑體四周邊框刻有纏枝番蓮紋。碑文有31行,一共1177字,記述了鄭和前六次下西洋的經過以及第七次下西洋的任務、航行時間、船隻、人員等情况。

    后人為了紀念為海上絲綢之路做出巨大貢獻的鄭和,其七下西洋的足跡在今天的長樂依然清晰可尋。長樂市興建了鄭和廣場,建成鄭和航海館、鄭和巨雕、三寶亭、太平港帥營、鄭和船、祭海壇、鄭和舟師起錨處等多處紀念性建築景觀。行走在長樂街頭,鄭和的影子隨處可見,如鄭和公園、鄭和路、鄭和橋、鄭和大酒店等,足見鄭和對后世長樂人的貢獻和影響。

    「海絲」足跡

    在福州可以看到,一些經過風雨飄搖年代,歷經時代變遷的歷史遺蹟至今仍保存完好,通過古墓碑里的記載和古碼頭的歷史痕跡,過去的輝煌歷史盡展眼前。

    ●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

    位於鼓樓區慶城路閩王祠內。唐天祐三年(906年)敕立。碑文記載了王審知家世及其治閩政績,其中多處記載了唐末五代福州與東南亞、阿拉伯等國家進行海外貿易的相關內容,有力地證明了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

    ●懷安窯址

    位於倉山區淮安村。窯址分布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1982年考古發掘。該窯址所燒造的瓷器大量外銷日本等地,在日本鴻臚館遺址和沉船中均有發現,見證了福州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興盛,是研究南朝至唐五代福建陶瓷燒造技術及陶瓷外銷的重要資料。

    ●邢港碼頭(迥龍橋)

    位於馬尾區閩安村。邢港碼頭分布於迥龍橋南、北兩側,呈內八字形排列。迥龍橋始建於唐末,橫跨邢港。柱頭所刻寶奩、蓮花、海獸等為唐代原構,也存留獅子戲球等明代構件。邢港碼頭與迥龍橋的修建,溝通了邢港南北岸的交通,見證了繁盛的海外貿易歷史。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岐碼頭

    位於馬尾區東岐村,碼頭建造獨具匠心,是古代閩人對外商貿往來的重要碼頭。

    ●聖壽寶塔(天妃靈應之記碑)

    位於長樂市吳航鎮塔山公園,是中國與西洋群島等亞非國家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是研究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珍貴資料。聖壽寶塔,又稱三峰塔,宋政和七年(1117年)建成。該塔是鄭和遠眺太平港的瞭望塔,也是船隊出入太平港的航標塔,是鄭和下西洋事件的重要物證。

    ●天妃靈應之記碑

    位於長樂市鄭和史跡陳列館,明宣德六年(1431年)立,全文1177字,詳細記載鄭和前六次下西洋的經過及第七次下西洋的任務等史實,是中國當今僅存的最原始詳細記載鄭和航海史實的珍貴資料碑刻。

    ●登文道碼頭

    位於長樂市潭頭鎮文石村,是古代長樂商客出遠洋的始發地,是重要的商貿碼頭。附屬文物有明代摩崖題刻二方,清代碑刻三通。

    婉約與豪放 福州的AB面

    在內地省會城市中,福州是一座相對低調的城市。即便在省內,它也不是高高在上,以「老大哥」自居。有人說,它聚財不如泉州,聲名不如廈門,倣佛被遺忘在歷史的后排。

    但隨著你對這座城市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福州的低調緣於閩人的務實,低調并不能掩蓋這座「有福之州」厚重的歷史底蘊,以及其背后積聚的潜能。須知這座城市誕生了林則徐與嚴覆。

    在三坊七巷街口,一座雅致的獨門小院引人矚目,這是曾寫下情真意切的絕筆《與妻書》的林覺民的故居。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座房子也是著名作家謝冰心的故居。原來,在林覺民就義后,父親林孝穎為逃避清兵的追殺帶領全家躲到福州遠郊,謝家便買了此居,民國建立前后,冰心(謝婉瑩)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作為林覺民的姪女曾在此居住。一處民居住三個名人,福州的不簡單,由此可見一斑。

    榕樹之下,溫泉之上。溫暖的水流在城市地下奔涌,綿長的泉脈也給福州人帶來獨特的享受。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那麼多文人騷客,歡喜住在福州。連時常拍欄冲冠的辛弃疾,到了福州,也不覺變得溫柔婉約。他在雨中漫步於福州西湖湖畔,并吟道「烟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

    當年漂泊至福州的郁達夫,也對福州溫泉贊賞有加,多情才子戀上了這座城。郁達夫覺得福州實為寶地,「比別處稍覺得奢侈」,非未到過福州的人所能想象。

    這里是寶地,也是福地。福州人久居盆地,自然條件優越,他們常常自稱住在有福之州。有句福州話叫「七溜八溜,不出福州」,意思便是走南闖北還是福州最好。福州人因而自得其樂,很容易滿足,「不求神仙福,只求保平安」。

    但溫婉安逸只是福州的A面,開放包容的海洋性格是福州的B面。因海而生,由海而始。潮漲潮落,歷史輪轉,海洋孕育了福州這座城市,并形成了深厚的積澱,海洋文明成為福州永不褪色的歷史底色。

    著眼全球的國家戰略、波瀾壯闊的藍色海洋,開啟了福州經略海洋的新航程。眼下,福州正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在剛剛閉幕的第十六屆海交會上,福州成功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映像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市長(高峰)論壇、福州市企業家大會等一系列活動,邁出了再續輝煌的重要一步。在共建21世紀「海絲」經濟圈上,一向低調的福州當仁不當,一馬當先地走在了兄弟省市的前面。李穎

    

 
(來源: )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