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白城生態化發展啟示錄
2014年 07月 05日 00:00    香港商报
 

     經濟學不會相信瑪雅預言,但卻鄭重地提出過「增長末日」。基於對生態破壞難以遏制的悲觀,上世紀60年代,「羅馬俱樂部」就提出,地球上的增長在100年中將達到極限。為狙擊這個「末日」,聯合國於1972年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環保成為人類在發展外的新使命,但矛盾仍然瘋長。20年后,聯合國召開了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思想,孕育了如今方興未艾的生態經濟學。尽管矛盾仍然尖銳,但救贖「末日」的指導思想終被正確地樹立起來。2012年,中共十八大將生態文明上升為新的國家意志。此后一年多的種種現實表明,中國迎接生態時代的過程,注定像李克強總理提出向霧霾宣戰一樣,是一場艱難的長期戰斗。此戰能否勝利,取決於經濟發展生態化的程度。將生態存在與生態化發展統籌一體,無疑是對可持續發展思想最徹底的踐行,它會讓經濟學樂觀派所堅信的「無限繁榮的機會」成為可能。但在財富增長的激流中,找到這樣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地方并不容易。吉林省白城市市長安桂武告訴本報記者,白城生態資源獨特,我們已經抒發這種情懷。在省委書記王儒林著眼吉林發展振興提出包括綠色發展的五大發展后,白城把生態作為主概念來打造,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美麗白城。香港商報記者冀文嫺

    

    兩萬平方公里的生態存在

    

    被稱為「鶴鄉」的白城,早在新石器晚期便已有人類居住,數千年間,人們在這里放馬牧羊、耕種大地,與在吉林省乃至全國都堪稱獨一無二的生態結構相依為命、和諧共存。豐饒的嫩江平原蔓延至此,科爾沁草原與之錦繡連接,河湖交錯、濕地縱橫,日照充沛、雨量適當,是當之無愧的物華天寶之地。然而,在生態這個最無邊界的存在中,白城亦非生態惡化的世外桃源。草原退化、泡沼乾涸、濕地萎縮,已讓這人類最早家園的美好變得越來越稀薄。王儒林之所以提出綠色發展,安桂武說,「因為吉林省從全國來看是生態大省,要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綠色產業、生態經濟,這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抉擇。白城綠色資源最多、戰略對接點很多,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我們思考謀劃的是,在這個兩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如何打造一種生態存在。」他認為,在目前嚴峻的生態惡化形勢下,首先要堅持保護先行。濕地的保護、耕地的保護、水源的保護、大江大河的治理、草原的恢復,這是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任務很重、要求很高。為此,白城的生態保護,同時開啟了三條戰線。

    要效益先保護

    首條戰線是旨在防止土地草原的沙化、堿化、荒漠化的治理工程。這是一場與科爾沁沙地拚速度的戰斗,在安桂武於2011年末由省旅游局局長調任白城市市長之前,這場名為「舉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的戰斗已經進行了兩年,他從前任接過了植樹的鐵鍬。3年中,203萬白城人在2.6萬平方公里大地上,完成造林120萬畝,濕地恢復保護面積119.8萬畝……在政績當頭之下,「一張藍圖干到底」已經不容易,而在3年大造林工程勝利結束后,白城市卻毅然將藍圖延續、完善,規劃在2013年至2015年,全力開展「三年再造百萬林、建設吉林西部大屏障」活動,直取荒漠化根治之功。水是全部生態要素中最靈動的要素。歷史上,白城全境擁有700多個湖泊,「整個白城就是一大塊濕地。」安桂武說,「我們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進湖河連通工程,全市有160多個湖,要通過這個工程來連通。水是生態之基。有了水,生態就恢復了生機。所以我們把湖河連通工程作為一個重要的生態工程。」這項工程把江河水通過引水工程,注入白城160多個自然泡沼里,以期恢復這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該工程投資逾45億元,竣工后將為白城增加水資源總量6億立方米,可增加灌溉面積130萬畝,增產糧食10億斤。白城的向海濕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地域最廣的濕地類型之一。為保護這片純净之地,白城將啟動大規模濕地移民工程。「目前還有4000多戶家庭,在這里生活種地,但其實這些地收成并不高,但是為了生存,生產生活就不能間斷,那麼必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所以這個工程實施對保護濕地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為老百姓千百年來的習慣,移民很難,不僅僅是資金的投入,還有文化的投入,包括社會、心理這些方面。我們要把這個工作做細。」安桂武說:「把生態恢復好、保護好,我們就可以向生態要品質、要效益、要幸福。」

    

    綠色農業高級化的白城表述

    

    保護的同時發展經濟,與保護的同時發展生態經濟,不止是多了兩個字,而是發展形態的徹底改變。在目前生態條件下,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的形成、生態經濟學新學科的建立和「經濟生態化」發展趨勢的出現,三者的同步產生不是偶然的。「經濟生態化」引導了它的發展潮流,生態經濟學理論指導著它的實踐。

    「生態經濟,解釋起來就是,以生態為品牌,向生態要效益,要附加值。」安桂武說,「比如說在生態區生產物種,要比其他地區價格高,因為它有生態附加值。所以,生態是一種可以持續產出高附加值的資本。今后,白城就是以生態立概念、打品牌、塑形象、建產業。」綠色農業是白城市打造生態產業的第一面旗幟,因為這里有不能辜負的膏腴之地。白城人均耕地面積12.7畝,更有剛剛整理出來的在過去沒有種過的處女地,沒有任何污染殘留;因為處在發展太陽能二類地區,這里年日照小時數達到了2919小時;農作物生長期的晝夜溫差達到13度到14度,保障了高品質產出;這里的土壤呈弱堿性,種出的花生不含黃曲霉素,有多達7種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除了豐饒的土地,白城還有純净的草原、濕地、水面,發展畜牧漁業得天獨厚。因此白城形成了綠色農業的四大品牌:有機米、健康豆、精品肉、生態魚。

    打造生態經濟示範區

    想到綠色農業,很多人不免懷念原始耕種。但作為一個現代產業,它必須有高級化的演進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農業,白城怎麼干?」安桂武說,「首先要打造主概念,把白城打造中國生態經濟示範區。」然后,通過多點示範、高端規劃、政策設計等科學推進。「我們要把綠色農業發展作為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凝聚生態、土地、金融、產權等制度改革點;作為轉型發展的主路徑,依靠生態農業轉型調結構;作為推進全民創業的主戰場,通過整個農業發展鏈條繁衍小企業創造創業平台;作為加速新型城鎮化的主動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增強農民進城動力支撐。」由此,白城形成了綠色農業高級化的四條路徑。以追求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精緻種養,「就是不能像以前傳統的生產方式,再種一塊錢一斤的糧食.要考慮怎麼掙到8塊錢、10塊錢。」以品質監控可追溯、擴展產業鏈條的全鏈條發展,旨在將高品質與高效益融合一體。「比如說養牛,要考慮牛吃什麼,應該是我們地里種出來的。現在我們種植一種蛋白草,市場上按蔬菜價格銷售,用它喂牛喂羊,可以產出高品質的肉。在這方面,我們追求到底是『四條腿』經濟,跟『四個輪子』一樣賺錢。現在,一頭高品質的肉牛最高賣到16萬元,相當於一輛汽車的價格。」以吃乾榨盡為目的的循環發展,旨在通過產業鏈條封閉實現價值最大化。「比如養豬,豬肉是核心產出,豬糞可以做成有機肥、沼氣,有機肥、生態肥再還原給大地,又是一個生態種植的過程。」對接遠端市場的電子商務流通模式,是綠色農業價值發展的關鍵。「我們現在和淘寶網合作,網上銷售有機米、健康豆、生態魚,已形成了快速發展的態勢。」

    「白城還是貧困地區,脫貧根本的途徑還是要發展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的核心是增效益,綠色、生態就是我們增效益的主概念。」安桂武說。

    

    打開清潔能源產業化的命門

    

    產業的更新,很多時候并不在於技術障礙。清潔能源技術早已具備了產業化的條件,但是在業已運行多年的傳統能源格局中,它并非強者。比如風能,因其產業往往處在邊遠地區,那些已經樹起的發電風輪,也許只是在空轉。2013年4月,國家能源局將白城列為全國的風電本地消納綜合示範區,同意白城市開展風電本地消納試點工作。這是首個從國家層面全面系統支持吉林省地方風電發展的政策文件,為白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實際上,這個政策可以看作是國家對白城清潔能源產業的肯定。自1999年第一台風機併網以來,截至2013年末,白城風電裝機達到268.5千瓦,併網規模達到268.5萬千瓦,發電量為37億千瓦時,占全市總發電量的38.54%。昔日「大風吹跑驢」之地,成了全國最大的風能集中連片開發地區之一。

    風能發電潜力巨大

    但白城豐沛的風能僅僅開發了不到八分之一。「白城的風能可裝機2280萬千瓦,太陽能可裝機1670萬千瓦。」安桂武說,「白城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但目前風能發出電以后有一個消納和輸出的問題。本地消納有限,而國家的超高壓、特高壓在本地區沒有布點,遠端輸出困難。2013年,我們的風電弃風達到了480小時。」由於遠端市場受制於國家能源管理的現有體制和方式、電網建設、電價改革等諸多因素,白城只能在本地消納上做足文章。首先實施風火聯動,改變電力供應結構,把風電、火電進行組合供電,提高風電占比,通過優惠政策引進高耗電項目,充分利用全國唯一的風電本地消納綜合示範區這頂「金帽子」,建設現代高載能產業園區,促進工業消納;其次,實施風暖對接,促進生活消納。北方有半年的供暖期,用富裕的風電供暖,改變傳統燃煤的方式。「但這種方式的問題是前期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相關政策不配套。國家已連續在白城試點2年。第一年是試點20萬平方米,第二年是100萬平方米。如果未來白城能實現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將是個非常好的生態區。」再次,實施柴電互轉,促進農業消納。安桂武說,「白城是乾旱地區,農業生產大量要靠水利灌溉,目前主要靠柴油。柴油和電的成本要差70%。用柴油需要3000元的話,用電只需1000元。這個互換能夠成功,能源方式轉變后,中間差2000元就變為了收入。」此外,白城還在積極籌劃建立國家雲計算基地,因為雲計算是個耗電大戶。不過,這些本地消納措施對於每年120億度的電能富裕,仍只是杯水車薪。安桂武因此建議國家應加快電網建設,「把富裕的電力輸入到缺電地區,徹底解決能源產業發展的問題,這對白城也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

    

    生態游唱響放馬牧羊金曲

    

    曾執掌吉林旅游的安桂武,駕馭白城的生態旅游發展,自然輕車熟路,也別具一種浪漫情懷。他說:「白城有向海、莫莫格兩個世界濕地,也是國家4A景區。特別是實施湖河連通工程以后,白城的景觀會更美。我們想在白城一些特殊節點,打造慢生活區,觀鶴,放馬牧羊,蘆葦蕩舟……」處於科爾沁草原與松嫩平原交錯帶上的白城,草原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有濕地70.59萬公頃,占全國濕地面積的1.7%。被譽為「草原生態城」和「仙鶴迷戀的神奇土地」。在產業發展戰略上,為叫響生態旅游品牌,白城確立了以「濕地風貌、軍事體驗、民俗風情」作為旅游三大特色;「濕地生態游、草原民俗游、江湖水上游、風電景觀游、人文考古游、冰雪節慶游」為白城旅游六大精品名片。

    白成生態游迎發展良機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生態旅游業,吉林省又把以白城為代表的西部草原和濕地生態旅游作為重點納入全省旅游發展大格局中。據此,白城決定把生態旅游業培育成助推白城經濟社會快速崛起的戰略支柱產業。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旅游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全力推進向海、莫莫格、查干浩特、嫩江灣等一批大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并按市本級財政收入的0.5%設立了旅游專項資金。各縣(市、區)政府也紛紛加大對旅游產業的投入,形成了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2002年,旅游業收入在全市國民生產總值中僅占1.98%,2013年末,旅游業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已提高到4.4%,整整翻了一番多。琿烏高速公路已通車,隨著嫩丹高速公路、白城機場的建成,以及長白、白阿鐵路擴能改造的完工,便捷的交通將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加快聚集和流動,白城生態旅游業正在迎來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高潮。目前,白城正在對接相關資本,準備引入台灣理念開發養生旅游綜合體,讓白城的健康食品、清潔空氣傳譽天下。生態化發展就像植樹造林,安桂武說,把理想變為現實,必以積年累月之功,惟盡力將這片綠林打造好。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