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生態也是營商環境
2014年 07月 09日 00:00    香港商报
 

    山東省經濟總量在全國各省市區排名第三,但能耗、污染也排名靠前。因為山東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并行發展的階段,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壓力自然很大,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承載力不足的矛盾尖銳,環境污染總體十分嚴重。

    迫切扭轉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在山東既是創造領先營商環境的應有之義,也被視為改善民生的社會責任和政治任務。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作為一省之長的郭樹清,用於思考和改善民生與生態上的精力,遠遠大於他駕輕就熟的金改上的投入。

    記者觀察到,2013年12月,山東省委以全會的名義確立「將生態環境質量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隨之,山東省環境保障廳出台了《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從2014年開始實施,目的就是促進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改善。

    具體辦法是,將全省17個地級市分為一、二兩類城市,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省級對各市的空氣成分指數按季度周期平均濃度同比變化情况作為考核指標予以公布。市級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對全省空氣質量改善做出了正貢獻,省級向市級下達資金補償;市級環境空氣質量惡化,對全省空氣質量改善做出了負貢獻,市級須向省級進行資金補償;省級生態補償資金進行統籌,用於補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市。

    如此辦法,實質上是建立了環境空氣質量惡化城市向改善城市進行補償的橫向機制,激勵和處罰的杠杆作用突出顯現。地處魯西的菏澤市2013年上半年空氣質量指數排名曾連續兩個月倒數第一,市縣兩級財政及相關企業在一年內投入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達19億元之多,據2014年5月的統計,菏澤共有25天「藍天白雲」,列全省第二位,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硬規」,阻止空氣質量惡化是「紅線」,山東各級政府在思想上和機制上形成了共識,并且體現在了行動上。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東省首批3萬餘輛黃標車已經淘汰,油品升級全部完成,列入省政府第一批挂牌督辦的253個污水直排口也已全部整治完成。省級每月公布17個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及改善幅度排名,對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繼續反彈的區域,暫停審批涉氣新建項目。同時,把空氣質量改善納入當地領導干部綜合考核體系,對挂牌督辦仍不能解決問題的,移交紀檢監察部門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山東省改善空氣質量生態環境力推「倒逼硬規」,雖很強硬,卻也是創新,值得借鑒。那麼有沒有「倒逼」的時間表?山東省環境保障廳廳長張波向媒體公布了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從2013年起步,山東省利用8年時間、分4個時段堅決治理大氣污染,實現由行業標準向區域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過渡,實現污染物排放標準與環境質量標準的銜接,取消高污染行業排污特權,引導和倒逼污染企業主動轉變發展方式,爭取到2020年山東環境空氣質量在2010年的基礎上改善50%左右。

    

 
(來源: ) 編輯: 郭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