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中日兩國領土和歷史爭端惡化,使得雙方貿易關系大受影響,然而日本方面卻絲毫沒有讓步跡象。專家認為,中日兩國關系日趨緊張,使得日本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由於日本押寶中國經濟必然「崩潰」,故而日本在領土和歷史爭端中毫不讓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韓之后,中韓關系達至「前所未有」的新階段,顯示韓國將很樂於填補日本在中國留下的貿易空缺。
不過,中韓關系升溫之際,東北亞的局勢也出現了微妙變化。朝俄、朝日之間也有所動作。有論者認為,中國對朝鮮數次「不聽話」的舉動十分不滿,未來的中朝關系如何發展很難預料。朝鮮此次與日本緩和關系,以及公開向俄羅斯示好,亦有吸引中國注意力的意味。種種情况顯示,東北亞外交格局正悄然生變。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實習生 牛玥潼
全球化思維化解矛盾
近年來,美國對於亞太地區事務的插手越來越頻繁,其在亞太地區所起的作用,對於中國來說,難以測定有多大利弊。金柏松認為,任何國際間的矛盾都可以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去看,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他指出,近2000年來,每經過500年都會進入一個新階段,不過在進入新階段之前,都會有一個低潮。現在正是全球化的低潮階段。很多人針對經濟全球化,提出「去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想法,這都是暫時現象,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但是每一次新階段到來,都會出現科技產業革命的爆發。目前,互聯網、生物遺傳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乃至新能源方面都在一步步推進,新一代的科技產業革命即將到來,隨著這個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還會向一個新的階段發展。到那時各國就會認識到,還是經濟全球化好,不要搞那麼多政治上的那麼多排斥。比起經濟上的獲利,政治上的爭論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如果能實現對雙方都有利的經濟合作,領土等方面的問題也就會慢慢被淡化。故而,應對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中國應該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水平,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
倡建全球公共安全體系
「當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要求安全要全球化。當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各國的經濟利益相關密切的時候,假設中亞的一些戰爭使得到全球石油價格大漲的話,全球經濟的復蘇勢頭就會止步,面對這種狀况,關系到的就不是一個國家的利益,各國都將介入。這表明,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國際社會便需要建立一個全球公共安全體系,通過這種體系來解決世界上的各種爭端。全球公共安全體系建立后,就不會有個別國家新研發的武器對其他國家造成威脅這種擔憂。」金柏松在介紹自己「新全球化學說」時如是說。
金柏松的主張是,全球公治,建立全球公共安全體系。
他還表示,目前這個體系由美國搭建,它的盟國和準盟國都加入其中,這些國家享受到美國的安全保護的利益,而沒有參加的國家則不能享受到這種利益,所以這是一種片面的公共安全體系,因為經濟全球化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
美國介入令東北亞复雜化
美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各個地區的政治事務難免都會出現美國的影子,東北亞地區尤甚,美國甚至可以被稱為東北亞地區「不在場」的重要成員。有論者稱,「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之所以擱淺,與美國也有關系。這雖然不足以完全采信,但金柏松認為,美國的介入確實使得東亞各國的問題變得复雜。
他說,美國最初在東亞地區的經貿合作中打的是TPP的招牌,這可以理解為在世貿組織談判中總是不能取得進展,就從經濟上開辟一個新的戰場。但后來美國介入東北亞事務的動機中增加了政治因素,從美國「重返亞太」的口號上看,美國對東北亞政治的干預是不可避免了。從政治角度講,美國拉住日本,拉住韓國,拉住更多的東亞國家,對中國形成一種壓力。事實上,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難以推進,其中就有美國的影子。不過,中日韓自貿區是大勢所趨,韓國認為跟中國自貿區的談判是不可能放弃的,日本也這樣認為,所以中日韓自貿區目前仍在正常的談判,中韓因為歷史包袱較輕,故而中韓之間的談判進展較快。
中日政冷經熱格局改變
中日兩國的政治和歷史紛爭由來已久。不過,兩國一衣帶水,分別是全球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經貿往來頻繁,經濟依存度不言而喻。故而長時期以來,中日雙方都保持著政治冷淡而經濟火熱的交往。但是,隨著近年來中日兩國不和加劇,「政冷經熱」的關系也已悄然改變。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日兩國外交上的不和已經給中日貿易帶來了很大影響,這在日本方面表現尤甚。日本有一種「官民一體」的體制,其政府采取對企業的指導措施,以中國風險過大為由,引導日本企業往中國以外的地方投資。事實上,外資企業在中國很多,其他國家都沒表示中國有風險,只有日本這麼說,這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是有意識地引導日本企業不到中國投資,取消日資企業投資中國的利好政策,轉而引導日資企業投資東南亞。從目前的數據上看,雖然日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的絕對數字仍然很大,但是與以前相比,已經出現大幅度下降。
據中國商務部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日本、美國、歐盟和東盟對華投資均出現下降。其中,日本對華投資24億美元,同比下降48.8%,降幅最大。這組數值意味著中日間政冷經熱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日本從中受到的負面影響可能非常明顯。
日本豪賭「中國經濟崩潰」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國家,不少專家認為,日本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中日之間的經貿關系發展至此,對日本有何影響?金柏松認為,經貿對峙對中日雙方都有殺傷力,但中國承受能力遠高於日本,因為日本經濟軟肋明顯。
另外,金柏松還認為,日本之所以甘冒風險在政治經濟上都與中國進入對峙狀態,是日本的一場賭博。他說,日本押寶中國經濟會垮台,安倍首相上台后訪美時就特別向美國強調,「中國經濟要垮台」,并且拿出他們的研究報告。既然日本人是這樣認為的,那麼在政治和外交上他們便不會讓步,所以現在中國可以看到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上總是咄咄逼人。
中韓政經合作躍新台階
在東北亞的外交格局中,中日關系的日趨冷淡與中韓關系的日漸親密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和韓國同樣是「二戰」之中受日本侵略嚴重的國家,中國網民常調侃「中韓友誼靠日本」,通過近期習近平訪韓取得重大成功,中韓之間的政治與經濟合作都將提升一個台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慶四表示,此次習近平訪問韓國,可以說使得雙方前所未有地強化了戰略夥伴關系。這是習近平作為國家主席首次對單個國家所進行的外交活動,足見對中韓關系的重視。中韓雙方在經濟上的互利,特別是韓國對於中國市場的強烈依賴也可說是前所未有。如果兩國能夠在自貿協定方面更進一步的話,必將是互利共贏的結局。
韓國樂於填補日本空缺
日本和韓國同是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友,與日本不同,韓國與中國建交時間并不長。但中韓雙方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發展出了非常令人滿意的經濟關系。李慶四認為,這之中有地緣接近的因素,也有產業結構互補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或許是文化上的親近感。這背后體現出了中韓在政治上的潜在合作空間。當然,韓國是美國的盟友,中韓之間的政治關系顯然會受到第三方的影響,但是中韓都應明白,美韓關系不應該成為中韓關系的制約。中韓之間應充分挖掘雙方的戰略和政治的互信的利好因素。中韓之間相隔很近,雙方貿易的便利性連日本也無法媲美。所以,中韓政治互信能夠更進一步的話,雙方的經濟合作還能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金柏松表示,近期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韓之后取得比較大的突破,這對日本也會產生較大影響。中韓貿易對中日貿易的替代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以汽車為例,韓國汽車的質量、價格與日本車都相差無幾,日本對中國的投資下降,韓國會很樂意來填補這個空缺。在韓國跟中國政治經濟比較好的情况下,消費者購買汽車也樂意買韓國貨,所以現在韓國在中國汽車的銷售和出口增長的都很好。
中韓朝互動微妙
中韓關系升溫之際,朝俄、朝日之間也有所動作,東北亞局勢正發生變化。有數據顯示,中國已有5個月沒有向朝鮮出口原油。缺乏中國援助的朝鮮,必須尋求石油來源的多元化。朝鮮公開表示希望朝俄關系進一步發展,日本則宣布減輕對朝鮮的制裁。
尽管中國明確不針對第三方,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繞開朝鮮訪問韓國,外界料朝鮮定然會產生不滿情緒。朝鮮在東海發射導彈,就被視為是不滿之舉。有分析直言,朝鮮此舉或為吸引中國的注意力。
對於中朝目前的關系,李慶四表示,中朝關系目前沒有大的波動,也沒有大的互動,這并不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在去年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決議中,中國投了贊成票,也表現出中國對朝鮮的某些作為不滿意。「中朝關系比較特殊,中國不會撕開臉皮地去批駁朝鮮,所以只能對朝鮮冷處理,包括削減對朝鮮的援助等。」
李慶四如是說。李慶四還表示,中國對朝鮮的一些冷處理,并沒有得到朝鮮方面以積極的態度回應,說明中朝關系肯定出現問題,也體現了金正恩與他父親金正日有所不同。金正日在世時,不管是朝鮮內部或是外部的事務,都會及時地與中國溝通,而金正恩上台這麼長時間,他個人還沒有實現對華訪問的突破,可見朝鮮未把中朝關系放在首位。中國對於朝鮮來說,既是傳統的夥伴,又是現實中的依靠,朝鮮對中國不冷不熱,其領導層沒有積極主動地使雙方關系向前推進,做出具體紮實的工作,讓人遺憾。
朝韓敵對影響三國關系
有論者稱,中朝關系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狀態,某種程度上與中韓關系發展迅速有關。李慶四認為,朝韓互相敵對是眾所周知的,中韓之間在經濟上的互動近年來十分緊密,在政治和外交上也漸漸取得不小的進展,朝鮮對此肯定不會感到滿意,這從感情上可以理解。但從金家目前作為來看,朝鮮對修補中朝關系不夠盡力。
「對於中國來說,朝韓都是重要的近鄰,雖然歷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中國願意與朝韓雙方都保持良好關系。如果朝韓其中一方認為,中國與另一方交好就是與自己為敵,那是他自己思維狹隘了。」
對朝關系仍需維持
李慶四就指出,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朝鮮毫無疑問可以與任何國家發展外交關系。朝鮮與日本磋商,使日本放弃部分對它的制裁,亦或是公開對俄羅斯示好,這些都是一個獨立國家自己有權做的事情,中國也鼓勵朝鮮與美國單獨對話。不過,朝鮮要想擺脫中國的影子,還是不太可能。朝鮮和日本,不可能完全和解;朝鮮和俄羅斯也無法形成像中朝一樣的關系,畢竟俄羅斯在開發遠東和經濟建設方面還需要依靠中國。朝鮮要想擺脫經濟上的窘迫狀態,中國的經驗很值得它借鑒。實際上,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就多次來中國考察過,但是金正恩似乎對改革仍然比較謹慎。
「無論如何,朝鮮要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國始終是繞不開的。但是金正恩似乎存在一種逆反心理,刻意地冷落甚至是降低與中國的關系。當年中國志願軍曾以鮮血援助朝鮮,換來「鋼鐵般」的友誼,但現時中朝關系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中國是否有必要繼續充當朝鮮的主要援助國?李慶四認為,中國外交還是以地區穩定為重。中國對朝鮮的援助,是不是得到相應的回報,難以一時定論。朝鮮作為冷戰時期中國與西方陣營的一個戰略緩冲區,今天對中國來說仍然有存在意義。朝鮮的政權更替與地區劇烈動盪相比,中國應該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就是說,朝鮮現在雖然比較讓人惱火,但是其政權仍然穩固,這對於周邊地區來講還不是危害,中國仍有必要維持現狀。
金柏松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想把朝鮮變成影響中國發展的一個負面因素,朝鮮已經多次釋放出善意,但美國根本不在意,把朝鮮玩弄於掌中,就是把它作為限制中國的因素。當然,朝鮮內部也有問題。金柏松相信,朝鮮是想改革開放的,但是它對世界的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朝鮮不懂得商業原則、市場經濟原則,起碼的合同精神也沒有,這些都需要培養。再加上,朝鮮的國家安全都沒有辦法保證,它就不會輕易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