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廣東再迎發展新機遇
2014年 07月 30日 00:00    香港商报
 

    借力珠江-西江經濟帶

    廣東再迎發展新機遇

    繼京津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之后,珠江-西江經濟帶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中又一個備受矚目的重點區域。7月中旬,國務院正式批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標誌著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出海大通道,面向港澳和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地帶,也是珠三角地區轉型發展的戰略腹地。借著兩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機遇,廣東力推產業智慧轉型,在生態建設、招商引資上不斷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香港商報記者 林麗青

    延伸經濟腹地助產業轉型

    珠江-西江流域是國內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流域,其上游連著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的雲貴高原,下游串聯珠江水網,連接港澳,經南中國海直通經濟活躍的東南亞國際市場,是南中國一條資源密集的「金腰帶」。

    坐擁獨特的地理優勢的珠江-西江經濟帶,不僅僅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出海大通道,還是面向港澳和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地帶。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先后提出了幾大經濟發展重點區域: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三者將共同組成北、中、南地區的三大龍頭。

    與長三角經濟帶相比,珠三角地區的腹地縱深仍需進一步擴展。早在2003年,廣東提出了「泛珠三角合作」概念,即為尋求更廣闊資源腹地支撐。目前泛珠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與投資、商務與貿易、旅游、農業、勞務、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設、環境保護、衛生防疫等十個領域廣泛合作。

    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獲批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將為泛珠合作帶來了一個「質」的提升。廣東社科院教授丁力指出,在推進兩江經濟帶發展中,廣東有著自己的打算,即通過兩江經濟帶開拓內地市場,延伸經濟腹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的區域合作或將更為明顯。

    智慧型產業體系初現雛形

    目前,廣東經濟結構調整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認為,兩江經濟帶規劃的出台,將加速區域內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和產業聚集帶的形成。廣東與港澳有CEPA先行先試政策,廣西享有國家給予的土地金融優惠,藉助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通道和紐帶作用,可形成粵桂港澳四地優勢互補,協同配套、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早前提出,「加快推進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粵桂湛江-北海跨省經濟區建設,積極引導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向廣西轉移,同時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產業園區合作的新模式。」

    在袁持平看來,消費性產業和制造產業受益最大。「佛山是制造業大市,家電、建材、日用消費品等也很發達。隨著經濟帶的發展,生產要素進一步流通,產業配套日益完善,加速廣東省內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

    近年來,廣東產業發展逐漸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智慧型經濟體已初現雛形。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LED)、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成為近年廣東確定的七大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新興產業。作為產業集聚地的珠三角地區,幾大優勢產業早已在廣東各地區聚集。廣州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信息、軟件、生物、新材料產業基地;佛山等地已是太陽能光伏產業聚集地;在廣東上市公司群體中,五大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其優勢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藥、LED、新能源和新材料及電子信息、高端制造業五大產業。五大產業集群板塊,分別在不同領域代表了國內的領先技術。

    記者了解到,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帶動經濟發展已成為廣東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廣東省日前公布的《寬帶廣東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至2020年,廣東省雲服務產業規模預計達到3000億元,基本建成智慧廣東。據透露,2015年,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

    緊抓機遇打通交通大動脈

    作為區域合作的先行條件,交通發展尤為重要。隨著兩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泛珠區域的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將持續加速。「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多年來,最為明顯的就是高鐵的快速發展。」袁持平說,一旦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在政策等各方面肯定有所傾斜,這將促進區域內交通網絡連接,也更能促進產業分工及資源要素流動,推動區域一體化。

    目前,廣西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大會戰已全面啟動,計劃總投資超過6300億元;廣東去年已出台振興粵東西北的省級發展戰略,規劃未來五年由省財政將統籌安排資金6720億元,其中增量性安排2061億元,大力支持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其中特別提到要推動粵西地區的湛江和茂名融入北部灣經濟區。

    胡春華指出,廣東將打通和廣西的全面交通對接,想盡辦法推進南寧至廣州、貴陽經桂林至廣州兩條高速鐵路建設,爭取2014年年底通車;到2018年,廣東爭取有8條高速公路和廣西對接。而深茂鐵路也有望2018年通車,將打通粵西經濟發展振興線,使廣東境內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中心,向北、東、西三個方向輻射的完善快速鐵路網絡。據悉,今年廣東計劃完成高速公路投資700億元,計劃建成通車8個項目共586公里,其中1-5月建設完成投資23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4%。

    「長三角經濟帶最先投入的是港口建設,水路交通是基礎,若無沿江港口開發,沿江開發很難開展。」袁持平說。正是基於此考慮,廣州在港口開發上下大功夫。廣州市社科院日前發布的「廣州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思考研究」報告就提出,將發揮廣州港作為中國沿海主樞紐港的基礎平台和航運樞紐作用,加快建設珠江口出海航道和公共錨地工程,加強建設廣州-梧州段Ι級航道,推進和參與西江沿線水運基礎設施合作建設,形成西江3000噸級江海直通國家水運主通道。

    制造業大市佛山,則繼續加強與西部兄弟城市肇慶港口的互動發展,共同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帶動臨江產業和臨江城市的發展。據悉,在經濟帶中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的佛山高明區,將依託政策利好申建「廣州第二機場」。

    生態新城密集推出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還提出,建設珠江-西江生態廊道,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其中,肇慶市就提出推動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重大發展平台建設,依託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進一步加強與大西南、東盟自貿區的合作,努力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雲浮方面則在生態方面謀劃新舉措,打造西江新城,推動雲浮步入宜居生態之城行列。

    從去年年初到今年1月,廣東省府密集批覆了粵東西北地級市中的12個新城區發展規劃,并將在資金、土地等方面對12新區的擴容提質給予全面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的擴容提質基本是按「一市一區」的模式配備,每個地級市的新城區規模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尤以50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區數量最多。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余雲州表示,新區在空間布局、戰略定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各個方面,都做出周密的安排。此外,新城區嚴格要求做到產城融合。余雲州解釋說,產業發展跟城市建設,一定要先結合,要堅持以產促城,以城帶產這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理念。

    數據顯示,粵東西北地區新區的起步區在產業項目方面,在建的產業項目目前有186個,總投資達到2039億元,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有195個,總投資達2600億元。

    

 
(來源: ) 編輯: 郭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