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萬山破繭 一石成蝶
2014年 08月 01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報道組:湘黔交界、武陵山脈深處,「汞都」萬山記錄著中國工業興衰的歷史滄桑。7月31日,「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來到「中國汞都」萬山。

    萬山這片「聚寶盆」曾作為工業重鎮「紅極一時」,卻終因竭澤而漁掠奪開采而資源枯竭、汞盡城衰。「萬山壓頂、沒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戰突出重圍」,依靠「產業原地轉型、城市异地轉型、民生保障托底」路徑,萬山危難境地尋找生機,開拓資源枯竭地區轉型新路。

    萬山一石助我中華

    「走進萬山國家礦產地質公園,是這次貴州之行最意外的收獲,堪稱奇觀」,中國作協全國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鄧剛表示。來到這里,猶如回到了當年汞礦開采的崢嶸歲月。在中國最艱難的年代,萬山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同時,萬山的鑼文化藝術也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表演中,領奏者敲打大鼓指揮全場,正轉敲,倒轉敲,上下敲,腰間敲,在鈸和鑼的配合下,相輔相成,緊密有致。隨著鼓棒的上下翻飛,鼓聲時而像高山流水、清澈透明,令人心曠神怡,時而則像千軍萬馬、排山倒海,令人情緒激昂,別有一番韻味。此時此刻,讓人聯想到熱火朝天的勞動的場景,甚至於瀰漫著硝烟的戰場,別有一番滋味。

    冰心研究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炳根更是揮毫為萬山題下「萬山一石助我中華」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萬山汞礦遺址是國內現存開采時間最早、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汞礦重要遺址,是研究中國汞礦業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萬山汞礦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在建國初期至20世紀60年代,萬山汞是中國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并作為償還前蘇聯債務的主要物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錦繡萬山城市轉型

    作為礦能資源大省,長期以來貴州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高。貴州銅仁萬山的汞資源儲量曾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被稱「中國汞都」。萬山汞礦有著600多年歷史,2002年因資源枯竭而全面關閉破產,2009年3月,萬山因此被國家列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2011年11月,原銅仁地區撤地設市,萬山改「特區」為「區」,被列為銅仁兩城區之一。萬山轉型脫困就此進入新起點,由此開始了奮力的城市异地轉型。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萬山區專門作出了「用好國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動轉型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批示。同年,貴州省委、省政府聯合發布了《關於支持萬山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支持萬山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把萬山作為貴州省工業重鎮及承接東西部產業轉移的重點。

    《文學自由談》主編、著名散文家任芙康說,他小時候生活在礦區。對礦區有很深的感情。對萬山這類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轉型,看到了希望。

    江西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陳世旭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為萬山題下「萬山錦繡」四個字。破繭重生,羽化成蝶,萬山正突破發展的困境,走上一條蛻變轉型重生之路。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