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發展保護古村落
2014年 08月 04日 00:00    香港商报
 

    古村落是歷史文化遺存的特有形式之一,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是民間文化生態「博物館」,是民族的「根性文化」,古村落里既有建築等物質文化遺產,又有民間文學、戲曲、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的古村落大都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發展相對落后。因此,一些古老建築、自然風光、傳統習俗才得以留存和傳承。2012年,貴州榕江栽麻鄉大利村、栽麻鄉宰蕩村等5個村寨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在宰蕩村,「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恰好遇上來自浙江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支教團隊。他們將在這里停留半個月,來豐富農村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走進留守兒童內心世界。他們將在這里募集一個圖書館,來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讓更多的孩子們了解外面的世界。

    然而,在《人民文學》副編審、著名散文家楊海蒂看來,這個閉塞的古村落卻從未跟社會脫節,它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不斷地進步。楊海蒂說,她在宰蕩村拍了一組母子的照片,當她竭盡腦汁想盡辦法,試圖把照片送給對方時,卻得知那位年輕的母親也在使用微信。原來在古村落,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會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發展。

    文化大家馮驥才曾表示,中國城市風格和個性已蕩然無存,能否守住古村落這個「最后的家底」,現在還是未知數。此外,貴州古村落的「活化保護」,永遠比發展旅游更加迫切。若是能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那更是貴州古村落發展延續的一大課題。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