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棚改難 思想須嬗變
2014年 08月 13日 00:00    香港商报
 

    如果沒有當地人一路徑直帶領來到石門營小區,記者很難把依山傍水的住宅小區與棚戶區改造項目聯繫起來。正如居民所說,如果不是國家有這麼一項政策,他們真的以為生老病死都會在一個建在已經被采空的礦區棚戶區里。

    在記者看來,棚改帶來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但更加重要的是曾經的棚戶區居民心境悄然生變,這種變化來自於生活環境提升,更多則來自於一個全新的社區機制和氛圍,在這個環境中,人們容易對生活產生美好追求和希望,熱心於為己為人創造優良的軟硬件設施。比如石門營居民提出,一樓居民多數患有重病,應該配建殘疾人坡道,這很快就得到了響應,若放在棚戶區時代,即便有這樣細緻貼心的建議,恐怕也很難獲得響應。

    記者在走訪中從政府那里聽到更多的是兩個字「難」和「盼」。作為一項史無前例的民生工程,棚改2009年啟動以來,幾乎所有地方政府都在為錢發愁,不過也有地方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棚改路,值得借鑒。

    對於門頭溝一個當時財政收入僅為9億多的區縣來說,資金問題同樣如一道緊箍咒,要撬動數百億投資的棚改項目,僅憑一區之力難以實現。「五年來始終未敢松一口氣。」杜桂斌多次說道,現在聽到最多的就是「要加快建設,加大力度」,他最盼望國家尽快落實加大資金方面支持的政策,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比如國開行的棚改貸款利5.89%非常優惠。「最大的支持,還是資金支持,有了這個支持,后面的任務都好辦。」

    杜桂斌坦言,棚改有三難「資金難、拆遷難、建設難」。與各地一樣,門頭溝的這些問題在前期一樣很突出,現在逐一被化解掉。他說,棚改由中市政府、區財政支持作為啟動資本金,又貸款170多億解決了項目前期啟動問題,拆遷難也因為政策好得到了擁護,簽約率高達95%以上。他高興的說,門頭溝土地已經陸續騰出來,平衡資金的問題馬上就可以得到解決。

    現時,各地棚改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已成共識。記者卻發現,門頭溝棚改從難到易,越變越順暢,當地有希望提前一年完成任務。其中秘訣正是當地政府積極轉變固有的棚改思路,敢於在棚改伊始就盯住「硬骨頭」不放,用杜桂斌的話說,「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敖雷

    

 
(來源: ) 編輯: 郭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