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雷宇:改革開放新三十年看廣西
2014年 08月 28日 02:42    香港商报
 

    桂港攜手 民間搭橋

    雷宇:改革開放新三十年看廣西

    中國改革開放30年間,雷宇是一位令人無法忘懷的風雲人物。1985年雷宇為「海南汽車事件」勇擔責任,離別海南。1992年4月,雷宇回到家鄉廣西,出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提出「讓廣西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廣西」,深受眾人擁戴。

    退休后的雷宇仍發揮餘熱,往返桂粵兩地,為廣西的對外開放搖旗吶喊。本報在廣西發起成立桂港交流合作促進會以「對接香港,服務廣西,開拓東盟」為宗旨,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標杆人物,雷宇無疑是本會永遠榮譽會長的最佳人選。20日,雷宇蒞臨促進會指導工作,欣然答應出任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并將出席9月18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桂港合作論壇。

    眼前的雷宇并不像年近80歲的老人,憑藉親歷改革開放的經驗,他敏銳地意識到,廣西在后三十年中國對外開放戰略中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對接粵港澳地區先進生產力將助力廣西的跨越式發展,而這離不開民間力量的穿針引線。他寄語桂港合作論壇「多務實少務虛」,為廣西對外開放大膽建言獻策,為桂港、東盟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香港商報記者 李鵬飛

    搭建平台 助力廣西走向世界

    「在對外開放方面,我為廣西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作為一個廣西人,我希望廣西的發展越來越好。」雖然雷宇在改革開放中是在海南博得大名,但他主政廣西時間更久——從92年4月到96年1月,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將近四年,主抓對外開放工作,對廣西的情况可謂了如指掌。

    雷宇指出,在中國,企業最怕地方政府「開門招商,關門打狗」。香港的客商慧眼識商機,願意投資廣西,是廣西實現跨越發展大好機遇;反過來廣西也要對客商負責,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免除客商的后顧之憂,他們才會放心來到廣西投資。所以,雷宇建議「首屆桂港合作論壇」為廣西改善投資環境大膽建言獻策,助力廣西突破對外開放瓶頸,為桂港、東盟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少一些空話,能真正幫客商在遵紀守法的情况下收獲最大回報,才是論壇最具價值、最有實效的體現。」雷宇說。

    四招改善廣西投資環境

    雷宇認為,廣西對外開放合作的過程中必須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廣西目前的投資硬環境進步迅猛,已基本建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但投資軟環境仍有改善空間。改善投資環境關鍵在四點:首先是想得通。不要總怕自己吃虧,讓客商賺到錢,廣西肯定是最大受益者;若總是以雁過拔毛、殺鸡取卵的心態盤削投資者,客商必定無法在此落地生根。

    其次是放得開。人流、物流、資金流應該暢通無阻,前提是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有些省份出於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故意遲遲不打通與外省的交通要道,怕路通了企業會跑到別的省,其實用這種辦法是攔擋不住的:只要能在別處賺到更多錢,企業總有辦法往外地甚至外國轉移,用爛路來阻攔最后只會耽誤自身發展。

    第三是管得住。對外開放要強調搞活,但是越活就越得管,越管才會越活,不要一放則爛,一管則死。此前在海南就有過深刻的經驗教訓。最后一點是守信用。政府對投資商決不能輕諾寡信,而要一諾千金。雷宇講了一個故事,改革開放初期他曾在廣東任職,當時一位香港同胞在江門投資一個電子工廠,由於缺乏經驗,為引進該項目,地方政府答應投資商一些不合理的條件,如果真按這些條件執行,江門將吃大虧。當時江門歸佛山管轄,佛山市委市政府反覆討論此事,想推翻此前的合同,但雷宇堅持認為合同既然已簽訂,就應該信守承諾,損失另找方法補救。后來投資方老闆主動提出投資另外兩個項目,條件對中方優惠,主動讓利彌補損失。「投資者誠然是要賺錢,但我相信大部分也是通情達理的,雙方都言而有信,才能實現共贏。雖說錢是要賺的,但是人也得交啊。」雷宇如是表示。

    「該輪到廣西風光的時候了」

    「我在中央的會議上說,現在也該輪到廣西風光的時候了。」在雷宇看來,廣西具有沿海、沿邊、沿江的區位優勢,同時處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可成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廣東今后固然會不甘落后,繼續發展,但廣西在這方面會更有所作為,在中國對外開放戰略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廣西的經濟發展相對廣東來說要慢了一步,但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不進行改革開放的嘗試,哪里來改革開放的意識;改革開放三個特區都在廣東外加毗鄰港澳,廣東改革開放的意識比廣西強毫不奇怪。這并不意味著廣西人不如廣東人,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化,廣西會奮起直追。」雷宇提到,主政廣東的許多重要領導都是廣西人,雷宇自身就是很好的例子,從遼寧至廣東,改革開放后許多關鍵發展階段都有他參與的身影。從歷史上看,上世紀30年代主政廣東的陳濟棠就是防城港人,執政期間社會治安良好,經濟繁榮,物價穩定,被稱為老廣州的「黃金時代」,解放后廣州很多老人都很懷念陳濟棠時代。這表明廣西人改革開放的意識并不落后於廣東人,更不存在廣西人不如廣東人的情况。

    人杰地靈「模範省」

    雷宇在談話中多次強調,雖然現在經濟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但千萬不可妄自菲薄,不存在廣西不如全國其他地區的情况。從中國的近代史和現代史來看,廣西人杰地靈,曾涌現過許多英雄豪杰、文化名人,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就以當年打下中國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來說,八王當中有六王是廣西人。晚清的對外戰事的勝仗如鳳毛麟角般稀罕,中法戰爭中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馮子材就是廣西人。在推翻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之前,廣西就曾發起過鎮南關起義,雖然最后失敗了,但對后世革命起義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北伐戰爭時期,也是由廣西的軍隊率先攻入湖南取得首勝后,廣州才下令北伐。雖然葉帥麾下的軍隊在北伐時一路所向披靡,但是在上海把孫傳芳打得落花流水的還是廣西的第七軍。因為在這一對北伐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廣西第七軍被世人稱為「鋼軍」,這是極為難得的榮譽。

    民國時期廣西被譽為「中國模範省」,高呼「建設廣西、復興中國」,大量引進留學人才培養教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農業部部長何康、台灣地區農復會主任李崇道及香港農牧漁業處處長黃誠達,兩岸三地的農業最高首長都畢業於廣西大學農學院,足以體現廣西教育的出色。在抗日戰爭時期,廣西更是備戰抗日模範省。當時廣西的總人口只有2000萬左右,卻派出233萬的士兵參加抗日,按人口比例來看屬全國最高。抗日戰爭中的血戰台兒莊、血戰昆侖關這兩次關鍵戰役都由廣西人指揮,這些足以證明廣西人有勇有謀。

    海南改革開放第一人

    雷宇退休后主要定居廣州,這里也是他走上政治前台的起點。1980年11月,中央讓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調派以思想解放的改革派著稱的任仲夷到廣東任第一書記,任仲夷隨身除了他的秘書只帶了一名隨從,就是雷宇。

    當時海南還屬於廣東省的一個行政區,雷宇與海南的淵源始於1981年其帶隊赴海南調研,調研報告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定要通過開放來促開發,用開發來推動對外開放。這本是平常的政策建議,但這一次中央卻決定讓幕后的建議者來實施其建議。1982年7月,雷宇從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被調任海南行政區黨委書記兼行政區公署主任,從幕后走到台前。

    雷宇當年主政海南3年期間,是海南發展的黃金期,也是起步期。當時海南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由於被當時的中央規劃為國防前線,未進行大規模建設,海南發展一直較為落后。雷宇1982年7月28日踏上海南島時,國家對海南島的投資只有四十多億美元,主要是國營農場、種植橡膠、機場公路港口建設等等。雷宇記得,中央和廣東省當時給的政策是,海南島要無為而治,最起碼3年內一不要打棍子,二不要給「繩子」,讓他放開手腳去干。總而言之,要錢沒有,要政策可以。

    20年趕超台灣

    一個轉捩點是1984年召開的「擴大沿海開放14城市座談會」,會上傳達了鄧小平的講話。「講海南島是怎麼講的呢?」雷宇放慢了語速,一字一頓,「『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就是很大的勝利。』——這是原話,一個字不帶錯的。」

    雷宇說,海南和台灣本是條件相差不大的島,但拿當時的海南跟台灣比,相差天地之別。「我們這一輩跟國民黨打了好幾十年交道,國民黨是我們手下敗將,龜縮到台灣。把海南島經濟搞上去,證明共產黨不僅在政治上可以,經濟上也可以,中央有這個緊迫感。」他因此在會議上表態:「只要有一個好政策,我就不相信20年趕不上台灣。」他的一個基本想法是,海南趕上台灣關鍵是怎麼樣完成原始積累。「台灣的原始積累主要靠日本侵占59年的基礎,靠當年從大陸帶去的金銀財寶,靠美國支持。海南島只能靠自己『草船借箭』。」

    轉賣進口汽車完成原始積累

    當時中央給海南相當寬松的政策環境,有些政策甚至連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都沒享受到。其中一條,就是海南省利用自有外匯,可以進口17種機電產品,包括汽車、電視機、收錄機、冰箱等等。一免稅,一變賣,就是大把賺錢。雷宇敏銳地意識到,通過商業流通轉手買賣賺錢,是完成海南島資金原始積累的一條便捷渠道。既然有政策上的支持,那就放手干,最終於1985年爆發的海南汽車事件轟動全國。

    回顧汽車事件,雷宇說,按照當時的講法,負面影響是給黨和國家在政治上、經濟上造成嚴重損失。「其實經濟損失則未必。海南島實際到貨的7.9萬輛進口車沒有一輛是走私的,100%在海關打了稅,海關一共得到了19.6億元人民幣的稅。汽車事件出來后,又交給國家物資部5.84萬輛汽車,變賣后又賺了20億,加起來總共39.6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全國一年預算內收入的三十分之一。」雷宇還透露,這筆錢后來全都投放到了趙紫陽總理設立的112專戶下,1985年全國每人加一級工資,基本上是從這里出的。

    發揮餘熱 為廣西搖旗吶喊

    從批判「兩個凡是」開始,到廣東省率先改革開放,尚在世的親歷者中能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歷史講述得清楚、完整的已經不多了,雷宇就是其中一個。中國改革開放20周年時,中央黨史出版社曾打算為任仲夷、袁庚、梁湘、廣東這四個廣東改革開放中的風雲人物出傳記,但雷宇堅決不同意。八十年代末,美國《基督教箴言報》專程來廣州采訪雷宇的生平事蹟,也被其婉拒。「為什麼不願意?我看過很多名人的傳記,無論是他自己撰寫還是別人操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哪一本能誠實面對傳主的錯誤,都是寫傳主怎麼過五關斬六將,所有行為決策都高明正確,但這可能嗎?」年近80的雷宇依然犀利。

    「我雖然老了,但也願意盡自己一份力幫廣西的企業搖旗吶喊一下。」雷宇的家鄉廣西橫縣是著名的「茉莉花之鄉」,近日受廣西茉莉花產業商會邀請,雷宇在為橫縣茉莉花節致辭時表示,要增強自信,雖然目前廣西茉莉花企業中真正成規模的寥寥無幾,但不要忘記,大企業也是從中小企業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就像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才發展到今天。妄自尊大固然不對,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自我束縛,希望今后廣西這批中小企業當中涌現出一批在全國甚至世界都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看到本報去年對廣西的整版報道《廣西做主場唱響中國新春天故事》,雷宇非常高興,他表示廣西雖然資源豐富、區位優良,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需要藉助媒體的大力宣傳推介,才能讓廣西走向世界,讓世界發現廣西的黃金商機,希望本報今后繼續關注和支持廣西。雷宇認為,本報在廣西發起成立的桂港交流合作促進會為促進桂港合作、攜手開拓東盟市場提供了全方位的平台,在推動廣西市場和民間力量在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先行先試。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黄凤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