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學者、遼寧大學特聘教授林木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過去十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巨大成效,但這只是階段性成果,東北地區距離全面振興、騰飛式發展仍有很大距離。新政的出台,不僅有利於遼寧裝備制造企業轉型發展,在體制創新和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的舉措均將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他同時認為,振興裝備制造業「遼寧制造」亟需打破六項瓶頸。
制度創新--林木西說,解決新東北現象或者說解決新東北的老問題,關鍵在制度創新。如果東北老工業基地解決不了制度創新問題,其他方面問題就很難解決。國資改革和國企改革方面需進一步突破。如何進行國資改革和國企改革,他舉例說,裝備制造企業領導人的選配以及酬薪的確定等方面,國資委起到很大作用,這可能與企業的初衷不完全一致。對於已經上市的公司,應該董事會說了算,如果國資改革沒有突破,是一個大問題。此外,如何引進戰略投資者。目前,裝備制造企業國有控股較多,若引進戰略投資者,按目前的思維模式,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此,核心問題是改革。
強政府現象--林木西認為,新政35條第一條便是簡政放權,自有深意。目前地方存在J、Q、K現象,即招商引資把想法設法把外企勾進來,然后圈住,再卡油,這些都和強政府有關。想解決這一問題,必從簡政放權入手,引進戰略投資者,更好的改造企業,促進國企更好發展是根本。
技術創新--林木西說,振興十年,遼寧在技術創新方面采取了很多方式,但核心技術仍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國產化再好,核心技術70%-90%,甚至95%都掌握在外企手中,絕大部分利潤全被外企拿走。有些裝備制造企業利潤率只有2%,還抵不上銀行利息。這方面如不下決心突破,企業將難以為繼。他建議裝備制造企業可併購國外研發機構,實行聯合開發,突破這一瓶頸。
國產設備如何突破市場--林木西分析,本來我們可以進口替代,但過去很多企業還是選擇進口產品。有些裝備制造企業開發大型專用設備,因為成本或其它方方面面的原因,在投標時就被國外企業擠掉了。新政明確提出「積極支持重大技術裝備拓展市場,鼓勵引導國家重點工程優先采用國產裝備」。這將對遼寧裝備制造業產生重大利好,對鼓勵自主創新,做大做強國產產品均具有重要意義。遼寧裝備制造產品優秀,是替代進口產品的重點產品。如何落實國家政策,保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國產設備,支持國產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才問題--林木西說,無論制度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其核心是人才。瀋陽機床就擔心目前的創新團隊一旦流失怎麼辦。引進并留住人才,需要制度創新。一方面鼓勵員工及科技人員持股;另一方面,對於高級藍領,解決戶口問題、待遇問題尤為重要。他認為,留住人才不僅僅是錢的問題,營造一個好的團隊、平台、環境也很重要,否則,人才恐怕要「孔雀東南飛」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產融結合--林木西認為,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的傳統優勢,但未來的優勢是金融資本,這方面恰是遼寧比較欠缺的。因此,產融結合是遼寧振興的新支點。他說,新政將東北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發債列入試點範圍,賦予了地方政府更為靈活的財政投入空間。而且這種財政投入的來源是市場化籌措資金,運作起來針對性更強,對企業的扶持更具有可預期性。
新政35條提到四個基金,其中包括裝備制造業基金、新興產業基金。這是一個信號,當企業只重視銀行的作用時,還應考慮如何更好地運用資本市場,實現產融結合的方式,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
林木西強調,制度創新的核心問題是國企問題。人們常說的東北現象,實際上就是國企現象。振興十年后的今天,國企并無根本變化。如何把國資改革代替國企改革,用制度創新促進技術創新,用人才使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更好的結合,是目前遼寧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