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人文古鄒魯山水小田園
2014年 09月 19日 00:00    香港商报
 

    人文古鄒魯山水小田園    

    人願為鯉樂不思歸

    

    【香港商報訊】記者盧偉、王曉蕾、林麗青報道:古韻香溪堡,瑤族風情園,七彩農民畫。在第五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惠州采風的最后一日,作家們體驗了別樣的龍門風情,在晴天美景中,歡樂的笑聲不斷。天津作協副主席、天津文學院院長肖克凡表示,惠州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嶺南文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回去之后要記載下這段獨特的經歷,將嶺南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龍門、了解惠州。

    

    古堡風情异景奇觀

    

    昨日上午,作家一行來到位於惠州市龍門縣沙逕鎮的香溪堡采風。以「神秘的古堡風情,秀麗的田園風光」為主題的香溪堡,擁有竹筏漂流、古堡探幽、竹林樂園等多個項目,是融自然風光文化古韻於一體,集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參與性於一身的新型旅游區。一驅連日的陰雨天氣,晴空萬里中,作家們置身於久違的藍天、碧水、綠野之間,遠離都市的繁囂,盡情地享受大自然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這里有廣闊的田野、古樸的村莊,還有充滿鄉風野趣的各種活動,讓作家們感受到了一方水土與一方人互融共生的迷人意境,享受自在悠镕、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據介紹,香溪堡旅游區所處的沙逕鎮,歷史悠久,有史可查始於宋代,在龍門縣建縣初稱為開源鄉,明朝之前稱寨,由於境內的五宅古堡赫赫有名,明代萬历年間又改寨為堡,1949年改稱沙逕鄉,2005年與龍華鎮合併,改稱為龍華鎮沙逕。這里的文化蘊味濃厚,從歷史遺留下來的明清古建築,可以追朔到古代當地的輝煌與繁榮,濃郁的古堡風情;獨具嶺南建築藝術遺風的古碼頭;五宅古圍、正街和廖氏宗祠等古建築群,香溪堡因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沉澱,給作家們留下了時光倒流的回味和聯想空間。「古代稱嶺南為瘴癘之地,官員被貶才會到嶺南。」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劉玉民說,「現在的嶺南地區完全不是這樣,很繁華。」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嶺南地區一帶經濟發達。受益於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惠州本地的酒店業,旅游別墅相當多,這讓劉玉民很驚訝。「別墅區也好,旅游區也好,風景區也好,在北方完全不可想象,北方沒有這麼多的別墅區。」劉玉民說,「本來我還擔心這麼多房子會空著,結果詢問了一下才知道,前來玩的游客很多,像廣州、香港、澳門等地來的游客特別多,這在北方是不可想象的。」

    

    農民彩畫美不勝收

    

    被譽為中國四大民間繪畫藝術精粹之一的農民畫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經過多年的積澱,其美學價值和市場價值也在近年來日益彰顯。廣東惠州龍門縣農民畫創作活動已有30多年的歷史,以濃墨重彩渲染人們豐富多彩的勞動和生活,以節慶喜事、特色民俗、田間勞動為主要題材,深刻反映出當地「南蠻文化」的風采和民眾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及理解,作品的鄉土氣息躍然紙上,生命之歌蕩氣迥腸,觀之美不勝收,讓人遐想翩翩。在參觀中國農民話博物館時,色彩鮮豔的農民畫讓作家們赞叹不已。在一幅描摹柑桔豐收場景的農民畫吸引了劉玉民的眼光,畫的名字為《桔祥》。「這幅畫很好,很有意思。」劉玉民說,這里的畫風與北方畫系風格不一樣,和山東的版畫風格和很大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據了解,龍門農民畫的風格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演變、創新、發展。1972年,龍門農民畫開始創作活動,70年代,農民畫作者滿懷豪情,主要以繪畫家鄉發展變化的牆報畫、生活畫、勞動畫為主;80年代改革開放后,則反映了當時農民的喜悅心情,畫作以鄉土風情、傳統民間習俗為主題;90年代以后,龍門農民畫家基於對「南蠻文化」的思考。譚談告訴記者,在湖南路邊、施工工地的防護板上,很多宣傳畫,都是以這些農民畫為模板創作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非常喜慶。」這是天津作協副主席、天津文學院院長肖克凡對農民畫的評價是。肖克凡說,農民畫美術館非常出乎他的意料。「尤其是我聽說這是民營資本投資的,更讓我覺得龍門這個地方很有文化胸懷。」肖克凡說,特別是這些年地產投資熱潮,社會對文化軟實力的投資和提升并不多見。「這里的農民畫水平之高,題材之豐富,相信農民畫將來的影響能輻射到全國。」

    

    龍門入懷惠風和暢

    

    龍門縣委副書記黃志光,龍門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崧威接待了作家采風團一行。黃志光在座談上表示,龍門已經是第五次接待作家團隊了。「2010年,龍門縣GDP還不到百億。作家團隊的到來非常給力,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發展,都給龍門帶來了很大進步。」據了解,龍門縣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由增城縣分立而治。縣境位於廣東省中部偏東,地處珠江三角洲「大三角」邊緣。黃志光興奮地說,今年1月到8月,龍門的財政本級收入增長30%,位列惠州市第一位。今年可以實現十個億。另外,龍門固定投資保持26%以上的增長,今年可達150億元。座談之后,作家們紛紛即興揮毫,為龍門縣留下墨寶。關仁山寫下了「龍門入懷,惠風和暢」,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劉玉民則留下「龍祥」、「龍翔天下」等字畫。烟雨游西湖,踏翠羅浮山,探訪旭日古村,覓踪香溪堡。三日的惠州采風一路走來,作家一行遍覽了山水之城惠州。「家在花園里,城在山色中。半成山色半成湖」。惠州的山山水水給作家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劉玉民告訴記者,惠州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風景宜人。「惠州與北方不一樣,這里四季常綠,非常難得,空氣也很好。」肖克凡則說,惠州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嶺南文化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像少數民族文化、客家文化等,都很有特色。」無論是客家文化,還是少數民族文化,或者是農民畫,都讓作家們感受良多。「深厚的文化積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肖克凡說,回去之后肯定要寫作記載這段獨特的經歷,并將龍門的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龍門,了解惠州。

    

    流動古韻夢鄉情懷

    

    隨后,作家們乘船游覽沿著香溪河一路觀光,香溪河位於增江的上游,源頭來自於龍門縣天堂山水庫,彎曲延伸,如同一條絢麗多彩的帶子緊緊繫住沙逕的整個綠色生態球。河水清澈無污染,能見度高,水面平緩,碧波如鏡,比桂林陽朔的灕江景色更有其獨到之處。從河中遠看群山懷抱,良田蔥翠,一片田園風光;近看沿河兩岸竹林、芭蕉林、果園林以及美麗的沙灘,流淌的溪流,一幅美輪美奐的自然美景圖便浮現出來,令人賞心悅目、叹為觀止。從竹筏碼頭乘坐竹筏游覽香溪河,可以一邊享受和欣賞兩岸的景致,一邊參與和觀賞「河中拋網捕魚」、「竹籠取寶」、山歌對唱等活動。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冰心研究會會長王炳根建議道,應當把竹筏的頂棚漆成大紅色,這樣一眼望去,遠處藍天碧水,白雲朵朵,再加上紅色的頂棚,這便是「幸福的顏色」,他希望能夠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竹排到達古碼頭后,沿著古道進入「正街」、「五宅第」、「五宅古堡」、「廖氏宗祠」等景點,這些擁有近400年歷史的古建築群牆體雖已斑駁,但仍保持完整,無處不透露出嶺南文化建築藝術的遺風,久經滄桑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香溪河的左邊有一塊面積達千畝的竹林園,也叫沙灘綠洲。因香溪河經年長月久水土冲擊,形成大面積的優良沙灘,當地將沙灘規劃為竹林園,種上白眉竹、勒竹、單竹等品種的竹,如今竹林生長了幾十年,已經形成了沙灘竹海的一片亮麗的風景線。

    

    藍田瑤族歡樂體驗

    

    下午,作家們抵達廣東珠三角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藍田瑤族鄉,并觀賞了瑤族民間舞蹈「舞火狗」。據了解,瑤民在藍田生活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現有45個自然村,住著近萬瑤民,而「舞火狗節」是當地瑤族同胞的節日,在每年農历八月十五日舉行。據講解員介紹,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感謝狗對瑤族人的養育之恩,驅邪避邪。「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時又是一種特殊而神聖的儀式,它是藍田瑤族少女們的一種「成年禮」。每年的農历八月十五團圓節(中秋節)之夜,每個少女都要參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經成年,進入談婚論嫁的行列。欣賞之餘,瑤族的阿哥阿妹邀請作家們共同體驗竹竿舞,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合著節拍起舞。隨后,還有瑤族特色的婚嫁節目,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冰心研究會會長王炳根扮演了一回「新郎官」,與瑤族阿妹「拜堂」、「喝喜酒」,惹得作家們笑聲不斷。瑤族風情園不僅有動人的歌舞,還有宜人的景色。翠竹茂林,秀水青山間,路旁的曼珠沙華花開正豔,作家們三步一停,把眼前的美景留在鏡頭之中。中國作協全委、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水運憲稱,看到這樣的景色,眼睛都覺得「餓了」。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