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葉興平:東盟棋局 中國可三點著力
2014年 09月 20日 01:19    香港商报
 

    在首屆桂港合作論壇的桂港-東盟合作戰略決策閉門會環節,深圳大學國際經濟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葉興平指出,自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對在華外企展開的反商業賄賂、反欺詐、反價格操縱和反壟斷行動,是保障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民族產業發展和維護公平公正的商業競爭環境的鐵腕舉措。不過由此在國際上引起的強烈反響卻值得關注。葉興平說,尽管東盟國家的對華投資似乎沒有受到影響,但增強東盟各國與中國之間的互相信任,增進雙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層面的關系,仍是未來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的課題。他指出,可從增加吸引力、擴大影響力和增加凝聚力著手,鞏固和提升相互關系。

    整頓外企引國際反彈 中國仍是投資者天堂

    中國政府對外資企業采取的行動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以致有外國媒體稱中國正在進行一場由發改委等國家機構主導的針對外國企業及其產品的運動。他們甚至鼓動在華外國企業聯合抗命,以牙還牙。9月中旬,美國財政部長警告中國針對外國企業的一系列反壟斷調查可能給中美關系帶來嚴重影響。

    「國際社會的這種反應,不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葉興平表示,早在1980年第一家外資企業在中國誕生,中國政府就已經開始積極實行保護外資的政策。30多年來,來自四海五洲的外國投資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自身也獲得巨大利益。甚至在上一世紀末期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前后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大多數在華投資企業仍然獲得較其他國家更加穩定的收益。這得益於中國政府一直實施的對待外資較國內企業更加優惠的待遇。在有些省市,地方政府甚至不惜開出更加優惠的條件吸引外資。葉興平指出,從多年來全球跨國企業領導人對在中國投資前景的最樂觀評價來看,中國事實上成為了外國投資者的天堂。

    「尽管如此,東盟國家的對華投資似乎沒有受到影響。」葉興平說。中國方面一再表示,并且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政府相關部門的執法行動并不是選擇性的,然而國際社會出現不少聲音質疑中國的外資政策是否正在轉向。加上近年來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愈益強硬的立場,東盟有更多的國家開始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對外開放的國策感到疑惑。葉興平指出,如何增強東盟各國與中國之間的互相信任,增進雙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層面的關系,是未來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的課題。

    三「著力點」提升合作 中國大有文章可做

    葉興平建議,中國可從三個「著力點」入手逐步化解與東盟各國之間不信任,鞏固和提升相互關系。首先要增加吸引力。2013年,中國與東盟間的貿易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夥伴。同時,東盟也是中國第四大外資來源地。中國與東盟之間經貿關系在最近幾年一直保持較高水平發展。中國向東盟更進一步開放商品貿易市場還有很大的潜力。這一個方面可以減少東盟對中國貿易的逆差格局,同時也可以為中國更多商品出口到東盟創造條件。與消費市場比較,中國向東盟開放投資市場的潜力更大。截止目前,東盟對華投資存量不過1000億美元。憑藉東盟多個國家資本的雄厚和某些領域技術的領先,東盟對華投資在數量上還有很大空間。中國的廣大的消費和投資市場是對東盟的一種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是擴大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大國都在競相擴大對他國的影響力。美國是這樣,中國也如此。而一國發揮影響力,大多通過對外援助、文化的傳播和對外投資等方式進行。在這些方式中,對外投資的效果更快、更直接、更全面。中國是對外投資后起之國。尽管中國的對外投資增長速度很快,但是總的存量卻依然很小。以2013年計,歐盟和日本對東盟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分別為270億美元和230億美元,而中國只有86億美元。這是不小的差距。中國只有在短時間里超過歐盟和日本對東盟的外國直接投資規模,才可能在真正的意義上對東盟國家發揮積極影響力。這在客觀上有助於中國與東盟之間在相互投資方面保持相對的平衡,也使雙邊的投資規模能夠跟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水平。

    最后為增加凝聚力。在東盟內部,在如何發展與中國的關系問題上并沒有達成完全的一致。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島嶼主權歸屬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尖銳的對立。這或多或少會影響整個東盟與中國關系的順利發展。至於如何增強中國與東盟相互之間的凝聚力,可借鑒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上一世紀90年代在談及彌合美國國內種族分歧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人們之間之所以仇恨,是因為他們之間互不了解;人們之間之所以互不了解,是因為他們之間沒有溝通;人們之間之所以沒有溝通,是因為他們彼此缺乏溝通的橋梁。「這個『橋梁』用在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是指經濟的聯繫、文化的聯繫、教育的聯繫、種族的聯繫,以及水陸空交通設施的聯繫。這些方面,中國大有文章可做。」葉興平說。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