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踏翠尋梅 探秘客家風韻
2014年 09月 21日 00:00    香港商报
 

    第五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梅州采風首日,作家一行來到葉劍英紀念園、廣東客都書畫藝術研究院、雁鳴湖旅游度假村、靈光寺以及橋溪古韻游覽參觀。昨早,梅州市委書記黃強與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譚君鐵接待了作家采風團一行。黃強表示,梅州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希望能給作家們留下特別的印象。采風期間,正值陰那山綠茶采摘,作家們在香氣襲人的茶田里,與采茶姑娘山歌相和,其樂融融。中國作協全委、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大連市文聯主席鄧剛更是感叹道,在梅州才找到「采風」的感覺。香港商報記者 廖洪浩、王曉蕾、林麗青

    葉帥故里 客都風情

    作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葉劍英紀念館以展示偉人形象和客家文化為主線,共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游休閒服務區四個功能區,是一個集弘揚為人風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展示客家傳統文化和發展生態旅游為議題的紀念性館場。

    作家一行在葉劍英紀念館中,一邊聽着導游的講解,一邊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感慨萬千。據了解,館內共有四個展廳,展有葉帥各個時期的圖文600多張、藝術品22件和一大批實物、文獻、文稿、手稿等史料以及多媒體視頻。這些大量珍貴的照片、實物和藝術品,生動而集中地展現了葉帥雲海襟懷的獨特精神風貌。

    隨后,作家一行又前往了廣東客都書畫藝術研究院,該研究院主要為藝術節人士、書畫愛好者提供書畫藝術研究、交流、培訓、策劃、展覽、宣傳推廣服務。作為廣州美術家協會梅州創作基地、嘉應學院創作基地,研究院至今已主辦舉行了「夢里客家」書畫作品邀請展、「客都情」海峽兩岸四地書畫交流展兩個大型書畫展。

    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冰心文學會會長、文學館館長王炳根在參觀后向記者表示,在梅州感受到的客家文化,使得他對這里的山水感到很親切,并感覺與福建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他說:「客家的腳步是的很快,從中原走到這里,消化力也很強,創造了很多的文化,在梅州創造了「慢文化」。王炳根認為,當地保持了很多原生態的東西,「慢不是不走,而是要往前走但走的結實。」

    萬畝湖山 蜜柚飄香

    占地1.1萬畝的雁鳴湖旅游度假村,被稱為是一個「四時瓜果飄香,松鼠山鸡橫行」的地方。19處湖泊立體分布,百萬陰香樹層層過濾,擁有中國為數不多、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抵達雁鳴湖時,正值紅心蜜柚成熟,作家們紛紛走進園中,當場采摘品嘗。甘香的蜜柚,惹得作家們赞不絕口,直叹「好吃,好吃」!

    據雁鳴湖旅游度假村總經理黃銳平介紹,這里擁有國家4A級度假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游示範點、廣東最美鄉村旅游示範區等多個稱號,主要以「休閒度假、養生娛樂、綠色生態」為主題,按「春暉園、夏曉原、秋實園、冬融園」四大功能景區建設。目前種有水果3500畝、造林3000畝、水產養殖800多畝,還有各種南藥1400多畝,擁有300多個藥材標本和品種。

    一年四季,這里的應季瓜果不斷,度假村中的所有食材都由自己種植養殖。王炳根不禁赞道,這里的森林覆蓋率很高,環境確實優美。「其實,最自然最本真的東西就是最前衛的,青山綠水比什麼都寶貴,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綠色生態是客都梅州的一大特色。一路走來,青山綠水、綠樹紅花,怡人風光隨處可見。在雁鳴湖旅游度假村,漫山遍野茶樹,茶香撲鼻而來,心曠神怡。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水運憲表示,以前沒有來過梅州,這次采風感覺到這里有一種奇特的文化,跟廣東其他地區不一樣。他說,「可能這就是客家文化,以前經常聽說,這次是第一次接觸,有一種神秘的感覺」。目前來講,他還沒有揭開客家文化的神秘面紗,但這種非常吸引人的神秘感,是能夠產生寫作靈感的前提。

    陰那山麓 靈光古剎

    位於梅縣雁洋鎮陰那山麓的靈光寺,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由唐高僧潘了拳始建於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初名為「聖壽寺」,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寺廟所處的陰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閩粵,與羅浮、南華鼎峙齊名并稱「粵東三勝」,其山巔五峰并聚,稱為「五指峰」,登高遠眺,極目可舒。

    寺廟門口,一生一死兩株大柏樹引起了作家們的注意。據介紹,生者樹高30多米,繁枝葉茂,生機勃勃,已有1100多年樹齡;死者枝干粗壯,枯而不朽,傲然挺立300餘年,堪稱一絕。這讓中國作協全委、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儲福金大為赞叹。從寺門方向看去,樹的中間還有個幾個突起,顏色稍微深黑,仔細觀察,頗似一位得道高僧。隨行導游介紹稱,當地人稱這是靈光寺開山祖師潘了拳顯靈現身。「仔細一看,還真的很像。」儲福金說,這個地方很不錯,很有意思,回去以后要以靈光寺為題材進行創作。

    靈光寺第二絕是大雄寶殿內的螺旋藻井(俗稱波羅頂),結構巧妙絕倫,具有奇特的系排烟功能,堪稱廟堂建築藝術的杰作,此類建築全國僅存靈光寺與北京天壇。第三絕是大雄寶殿旁雖然樹林繁蔭,但大殿屋頂卻沒有一片落葉。對此,王炳根則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它的妙處。「你看大殿后山上的樹長得多茂盛,非常精神」,王炳根說,而且像這樣的植被繁茂之處,不容易發生山體滑坡,這說明當地的自然環境非常好。

    此外,還有「五色雀」、「無篤石螺」、「片生熟魚」等許多傳說,令作家們不斷稱奇。儲福金在參觀完寺廟后稱,「寺廟的塔頂菠蘿頂上還有個陰陽八卦圖,很有意思,這里都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他指出,佛教里有個詞叫圓融,這就是三教合一最典型的體現。

    采茶撲蝶 山歌相和

    近年來,華銀集團依託千年古剎靈光寺、溪谷生態、森林生態、茶田生態等特色旅游資源,對靈光寺景區進行了全面的綜合政治和配套設施建設,新建了集商務、食宿、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吉祥天客舍」和「茶山會所」,形成了以佛教、生態、探險、茶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禪文化旅游目的地。

    作家們沿着山路游覽,漫山的茶香撲面而來,清新怡人,仿佛置身於茶海之中。遠山含黛,雲霧繚繞,猶如人間仙境,美不勝收。剛巧正值綠茶采摘的季節,茶田之間,農家婦女正在忙不迭地摘采新茶,作家們也忙不迭地拍照,隨行的導游索性唱起了客家的山歌,歌聲嘹亮,回蕩在茶山之間,中國作協全委、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大連市文聯主席鄧剛又是攝影,又是錄音,連聲感叹道,這才是采風的感覺。

    自古就有「高山雲霧出茗茶」的說法,靈光寺的千畝茶山自然醇香,回味無窮,堪稱茗中之秀。成片的茶田沿着山勢蜿蜒而上,依山而植,群山環繞,處處茶香飄逸,沁人心脾。綠油油的茶田,層次分明,呈階梯狀向遠延伸,似無止境。

    千畝茶海浩浩蕩蕩,形成浩瀚的綠色海洋,將靈光寺團團圍繞,滿山綠意氤氳。茶樹整齊種植其間,成行成片,肆意妖嬈。身處山間,感受千米茶山帶來的清香,禪意油然而生。野泉烟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作家們寄情山水,放松心情,切實地體驗了靈光寺「禪」文化的佛教魅力。

    被譽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橋溪村,歷史悠久,富有濃郁客家風情。村內四面環山,奇峰秀頂,樹木蒼翠,山花爛漫,水泉清澈。在橋溪村口,仰觀巍巍高聳的五指峰,近列成屏,層林盡染;俯視五彩樹下的涓涓細流,飛珠碎玉,淙淙作響;行走在山間小道,溪水粼粼,沁人心脾。來到橋溪,除了欣賞自然美景,還可以感受客家古村落的古樸風貌,整個村落內小橋、溪水、古樹、民居,構成了一幅秀麗客家山村的田園風光。

    橋溪古韻 夢里客家

    如今村里保存有朱氏后人留洋后回來興建的繼善樓、世德樓、寶善樓、世安居、寶慶居、祖德居等建築,13座客家傳統民居依山就勢,臨溪而建,古韻十足。其中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築有朱氏的繼善樓和反圍龍式的積善堂等。百年繼善樓是由旅印尼華僑朱氏十七世祖維乾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動工興建,民國三年(1914年)落成。該建築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680平方米,共有房間70間,采用了中軸對稱的橫向方形布局,是兩層夯築杠子屋樓房,俗稱「七杠樓」,其建築規模和建築藝術以及營造的文化氛圍為粵東地區少見而聞名遐邇。

    另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居民建築是善慶樓,該樓約有110年歷史,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22間,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圍龍式建築,其建築結構在傳統客家圍龍屋建築中別具一格,在粵東客家地區極為少見。王炳根游覽后感叹道:「如果可以,真想在這里住一個月。」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