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海絲之路旅游新構想 城市包圍農村
2014年 09月 29日 00:00    香港商报
 

    近年來,國家對休閒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高度重視,鄉村旅游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在第十屆海峽兩岸旅游博覽會上鄉村旅游成了新主角,從發展的趨勢來看對於旅游業來說,農村包圍城市的時機已過,城市包圍農村成了歷史發展的新拐點。業界人士分析,旅游視點開始逐步從城市轉向農村,站在歷史變遷的偉大時間節點上,鄉村旅游發展浪潮將成為推動中國文明進步的一股偉大力量。

    是歷史巧合,還是規律所使?改革開放給農村發展帶來三次巨大機會和改變,恰好同農村一產、二產、三產發展相吻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農業,從此告別了吃不飽飯的時代,開啟了改革開放這扇大門。鄉鎮企業發展,農村工業化起步,至今占經濟主體的民營經濟來源於此,從此農村和農民告別貧困走向富裕。剛剛興起的鄉村旅游,農村服務業新浪潮的到來,是農村發展第三次大浪潮。這次浪潮將對農村帶來的影響和改變,比起第一次、第二次浪潮,會更加迅猛和深刻。香港商報記者 許國璽

    20個無居民海島覓「島主」

    福建省著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從坐山擁水,靠開發山水資源拉動旅游經濟增長,到依山傍水,靠項目投入、舉辦大型活動深耕旅游市場吸金,一種多元、立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在今年的旅博會上,福建省旅游局從全省282個重點項目中篩選推出70個重大項目,面向全國招商。這些項目總投資近2000億元,包括20個優質、特色無居民海島,其中寧德4個、福州7個、平潭3個、莆田1個、泉州2個、漳州3個。為確保無居民海島實施高端生態型開發,對投資規模要求:單島投資規模原則上應達到5億元以上,年度投資額不低於5000萬元。旅游開發項目的主體工程、碼頭、水電供應、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須於開工3年內建成。同時對海島的開發特色和定位、開發強度都有較高要求,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開發理念。

    鄉村旅游產業迎來「春天」

    「鄉村旅游是最具增長潜力的新型業態和帶動農民致富的『富民工程』。」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江表示,發展鄉村旅游是解決大陸三農問題的新出路、新選擇,可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就業和實現農民生活富裕,提高鄉風文明和農民素質,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文化保護。

    據初步統計,2013年,大陸農家樂數量已經發展到170多萬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聚集村10.6萬個,接待游客9.6億人次,營業收入2800億人民幣,帶動超過3000萬農民受益。

    發展鄉村旅游,福建一直在行動。近年來,福建省提出了「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目標,把旅游業作為全省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富民工程來建設。福建努力打造中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福建森林覆蓋率高達65.95%,連續36年保持全國第一。」福建省副省長陳冬表示,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福建注重整合山青、水秀、海碧、島綠的優美生態環境資源,挖掘閩南、客家、媽祖、紅色等地域特色的文化內涵。

    除了自身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國家對福建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也是提供了極大的支持。據了解,今年國家出台了《關於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推動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的重大轉變。同時,在3月份,國家還專門為福建省量身定制了《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若干意見》,共同推進福建旅游產業發展。

    在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福建鄉村旅游產業迎來「春天」。記者了解到,2013年福建全省接到旅客突破2億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千億元。

    此外,2013年以來,福建與台灣鄉村旅游協會合作,在全省選擇永泰縣嵩口鎮、連城會培田村、廈門同安區頂村等在內的11個村鎮作為閩台鄉村旅游試驗基地,邀請台灣知名鄉村旅游專家進行整體規劃和項目策劃,目前這11個試驗基地陸續進入規劃成果落地、新業態引進、項目建設等實施階段,有的景點則聘請台灣團隊直接管理經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起步慢經驗少發展遇「瓶頸」

    然而,由於發展起步慢、缺乏經驗,福建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長鄭維榮指出,尽管福建在自然人文資源方面有先天優勢,但目前的發展仍存在著產品開發粗放、同質化現象、市場營銷不夠的問題,打造福建旅游品牌,要從觀光向休镕度假、從同質化向多元化、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同樣,對於福建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旅游學院院長陳秋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開始福建省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福建省旅游局著力推動福建鄉村旅游的發展,并且打造了閩台鄉村旅游試驗基地。但是目前發展瓶頸在於創意不夠,體驗不夠,教育不夠,要把寓教於樂,寓教於游深度結合起來,同時要明確認識鄉村旅游與大景區旅游的不同。在發展過程中要考慮到以下因素。一個是景村一體化,不能只搞單獨一個點,應該是整個鄉村的環境建設、生態建設、田園建設包括江河治理、衛生治理全面結合,綜合推動農家樂,農業休镕一體化的發展。二是把「三生」、「三產」融為一體,要以產業為基礎進行發展,例如台灣就在發展草莓產業上開發了很好的鄉村旅游產品。三是產品要多變化、多樣化,鄉村旅游倘若都能做到四季都有景,四季景不同,那麼福建鄉村旅游發展一定能發展得更好。

    兩岸攜手求「突破」

    近年來,圍繞「發揮對台優勢,構建環海峽旅游圈」的主線,福建積極搭建閩台交流平台,深化閩台旅游合作。今年1月到7月,全省接待台灣游客95.26萬人次,比增6.8%;經福建口岸赴金馬澎和台灣本島旅游人數18.76萬人次,比增63.8%。福建正日益成為兩岸四地旅游交流往來的黃金通道和集散中心。

    那麼,如何借鑒台灣經驗,充分發揮福建豐富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進一步深化鄉村旅游產業合作?本屆旅博會上首次聯動大陸9省與台灣共辦海峽兩岸鄉村旅游圓桌會議,吸引兩岸500多名專家、業者參會,著力搭建兩岸鄉村旅游合作平台。

    「台灣專家團隊為我們提供旅游規劃、景觀提升、項目推進、業態引進、試點改造、運作模式、品牌營銷、人才培訓、技術輔導等一條龍服務。他們的方法可謂『節點式整治、針灸式療法、漸進式推進』,讓我們大開眼界。」參加圓桌會議的嵩口鎮鎮長鮑瑞坊說。

    廈門翔安區小嶝休閒漁村,整套管理模式都是從台灣借鑒而來。管理團隊將海洋漁業資源深度開發,設計了游船、餐飲、客房、水上休閒、戶外拓展等項目,將原本一個普通小漁村,打造出集旅游、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綜合旅游度假區。

    「閩台地緣相近,人文、氣候條件相仿,合作起來特別無障礙。」台灣鄉村旅游協會理事長鄭健雄說,「福建是兩岸發展鄉村旅游的示範窗口,將給大陸更多地區的鄉村游業主帶去經驗。」

    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建議,兩岸順應大陸居民赴台旅游快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台灣民俗和鄉村旅游成為大陸居民赴台旅游的主打產品和首選市場;同時適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和休閒度假需求快速發展的需要,共同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推動鄉村旅游向鄉村休閒度假發展。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提升福建景區服務水平,塑造市場品牌知名度。福建在45個對外招商景區中,首次推出26個重點景區,面向境內外託管招商。重點引入台灣科學的景區綜合經營管理模式。

    同時,福建省加大鄉村旅游建設投入,目前投入已超過200億元,景區提升初見成效,世界遺產、5A級旅游景區數量持續增長,品質不斷改善。全省現有A級景區142處,其中5A級景區7處,4A級景區68處,數量位於全國各省前列。

    談起發展趨勢,台灣休閒農業學會創會理事長陳昭郎認為,未來鄉村旅游將承擔消除城市居民亞健康狀態的使命。「大家來鄉村玩,追求的無非就是快樂和健康。城市一族很多都處於亞健康狀態,鄉村旅游可以幫助大家紓解壓力、恢復健康。」

    推出鄉村游線 城市包圍農村

    作為「海絲」重要起點城市,廈福漳泉四市在鄉村旅游發展道路上也在穩步推進。在第十屆旅博會上,福建省旅游局也對外發布了福建鄉村旅游黃金線路,大有城市包圍農村態勢。

    福州有兩條路線,一是黃岐村:后沙海濱浴場-畚箕山,二是馬坑村:白沙灣生態農莊-軍博園-孔元村。    

    廈門有四條路線,一是五峰村-雲洋村-西坑村,二是頂村村:頂上人家-武士寨-前垵灣,三是新垵村一日游路線,四是小嶝島:三品泉-八閩鐵樹王-小嶝休閒漁村。

    泉州有四條路線,一是永春北溪村:北溪文苑-東關橋-龍眼觀光區,二是南安蓬華鎮:香草世界-蓬島村-金霞休閒農莊-蔡氏古民居,三是泉港區:涂嶺綠笛山莊-樟腳古民居-金鐘譚瀑布,四是晉江市圍頭村:圍頭古街-金沙灣天然海水浴場-圍頭人家。

    漳州有三條路線,一是長泰縣:山重村-后坊村-上蔡村-馬洋溪漂流,二是南靖縣:雲水謠古鎮-塔下村-南靖土樓,三是漳浦縣:赤土鄉白鷺森林公園-聖能寺-趙家堡-南浦鄉后坑村龍溪竹海-六鰲抽象畫廊。

    

 
(來源: ) 編輯: 郭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