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專心、專注、專業」
張煒傑見證香港鞋業起落
「你想做什麼都好,你先確定目標,你要很專心、專注去做,並不斷去研究,達至專業……當你創業時,不要只想着賺錢,就如我當初選擇生產安全鞋,是想保障到建築工人的工作安全。」從事鞋業25年的港昌鞋業董事總經理兼香港鞋業商會會長張煒傑娓娓道來創業心得。
香港商報記者 林德芬 攝影記者 李瑞元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在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的經濟開始轉型發展,工業往廣東遷移,到90年代初,一幢幢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政府也大搞基建,建築業非常昌盛,但張煒傑當時看到的是建築工人沒有穿著能夠起到保護作用的安全鞋,導致建築工傷頻生,於是他下決心要推出香港品牌的第一雙安全鞋。就是這個抱着對工人關心的原因,經過多年來的打拼,張煒傑現已成為業內安全鞋供應者的「一哥」。
當時建築工人一般都是穿「白飯魚」(即白布鞋),合規的安全鞋動輒就要每雙千多至兩千元不等,對於80、90年代的勞動階層根本無法負擔。「當時有能力購買安全鞋大部分是工程師、包工頭等老細級人馬,但他們卻很少到地盤工作,惟真真正正需要穿著安全鞋的是那些地盤工作的前線工人。」張煒傑說。
推實惠安全鞋保障工人
為了進一步了解市場的需求,張煒傑走訪專售這些個人防護裝備(PPE)的店舖,惟當時這些店舖在港僅有10多間而已。張煒傑指出,這些店舖專門供貨予企業用家,令真真正正的勞工階層根本無法買到。
「在這情況下,我覺得這盤生意不僅可以做,而且還可以幫到勞工界,解決勞工界開工安全的問題。在這背景下,我就成立這間公司叫港昌鞋業集團。」張煒傑說。
不過,在產品推出市場前,港昌鞋業也面對市場定位、產品普及化等問題。即使每雙安全鞋的定價大概100多元,但對勞動階層而言,仍算頗昂貴,再加上工人對安全鞋的了解不多,初時幾年港昌鞋業經營的增長較慢。同時,為了令安全鞋普及化,張煒傑更到各間專售皮鞋、屋朥等的鞋店,推廣自己的安全鞋,慢慢部署據點,作小規模地寄售。
隨着社會的發展及進步,香港政府逐漸意識到了安全鞋對建築工人的保護作用。「直到1996年的政府統計數字顯示,很多建築地盤的工傷意外發生,均因工人沒有穿著安全鞋引起,令人關注工人開工安全的問題。接着,政府就推出一系列的推廣,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作出了推廣活動,由政府牽頭,尋找一些專做進口系產品如安全帽、手套、安全鞋等商家,來參與大型的展銷會,並邀請各部門、公營機構及大企業等來參觀此展銷會。」張煒傑說。
成職安局課堂指定供應商
港昌鞋業也抓住先機,與政府合作。張煒傑說﹕「由於咱們的產品在內地生產,因此價格較便宜,政府見此情況,就利用咱們的產品,作為安全鞋普及化的宣傳。當時職業訓練局為地盤工人開設的平安卡的課堂,政府提供補貼並向授課人士每人送贈安全鞋一雙,咱們為了支持政府,以好便宜的價格向政府出售安全鞋。」
業務拓展至世界多地
「1996年成為公司業務的轉捩點,透過與政府合作,公司更成為這些職安局課堂內的指定供應商,這段時間公司的業務就開始了,產品方面就慢慢多人認識。同時,產品開始朝向專業化,先後取得歐盟CE和世界多國安全認證。」張煒傑續說。
乘着這股東風,張煒傑的安全鞋和工裝鞋很快地打開了香港本土市場。在1996年該公司於福建開設自己的工廠,到2007年則於東莞設立研發中心,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張煒傑憑着對足部防護事業的熱忱和堅持,帶領港昌鞋業經歷25載,開拓進取,穩中求變,讓企業持續發展,旗下「ROCKSTAR」(石星)是香港熟悉的安全鞋品牌,更被業界譽為「足部防護專家」,中後期業務更擴展到歐洲、澳洲、亞洲、中東等地,繼而進入內地。
「我們做了非正式調查,基本上我們佔香港安全鞋的市佔率超過50%,我們於香港、內地市場都做自己品牌,即ODM,海外則做OEM。」張煒傑指出。
面對競爭激烈,張煒傑指出,公司比別人行先一步,公司的基礎穩固,加上公司的產品標準化建設做得好,先後取得歐盟CE和世界多國安全認證,以及設計和研發專利,產品多元化,公司也有專用的銷售團隊,跟進客戶的問題及投訴等,給予客戶滿意的承諾。
他又指,港昌經過20多年發展進程,已經歷了無數次的探索轉型、提升及市場調整等。企業的發展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只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
最後,他用了6個字勉勵創業的人,「專心、專注、專業」。「你想做什麼都好,你先確定目標,你要很專心、專注去做,並不斷去研究,達至專業。」
當下鞋業面對的困難
80年代大部分香港鞋企遷移到廣東珠三角地區,經過在內地30年的發展,現在企業的發展已逐漸成熟,但於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內地新勞動法的出台、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人民幣升值、人手短缺問題日益嚴峻。身兼香港鞋業商會會長的港昌鞋業董事總經理張煒傑指,要克服這些困難,香港鞋商應作出企業的轉型升級。
當下港鞋商有些面臨着有訂單,工人短缺;或者是沒有足夠的訂單,企業無法開工,還有部分鞋企面對現在的行業危機只是被動的維持,香港的鞋企多為中小型企業,在金融危機之後,訂單大量縮水,企業生存就變得更加不易,意味着本港鞋業正處於發展瓶頸位。
積極轉型升級
張煒傑經營鞋業超過20年,他以自身的經歷,勉勵各鞋商。他指出,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公司做了很多轉型升級的工作。首先,2007年公司於東莞設立研發中心,利用東莞產業配套和地產的優勢,為自己企業和客戶進行產品和技術研發,以及訂單跟進服務等。
事實上,企業轉型升級就是必須加強自身產品的研發設計,培養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其次,企業需要加強科學化管理,不斷優化生產線和工序,最大程度上的節省資源,降低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種浪費。另外,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部分投入較高企附加值較低的生產環節和加工業務外包給其他工廠,企業重點保留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部分;同時,迅速調整市場經營策略,積極發展內銷業務,並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關注力度,培養新興市場。
給港商的意見
對於想繼續進行單純生產製造的企業來說,他指,要避免廣東沿海地區高漲的人工成本和越來越短缺的勞動力問題,企業必須進行產業的轉移,可考慮轉移到內地內陸地區,若在平衡客戶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後,也可考慮轉移到海外,如東南亞國家,甚至非洲地區。
另外,對目前沒有轉移打算的製造鞋企來說,將較耗人工的製造工序例如鞋面加工等外發給內地或者一些規模比較小的加工廠去做,是降低生產成本較為可行的一種方法。
除了這些成本上漲等問題,本港鞋商都面臨着企業的傳承問題。「作為鞋業商會會長,我們商會有66年歷史,很多製鞋的一代不少年紀漸長,甚至已步入花甲之年。當年80年代搬過來做廠,年事已高,他們也發現很難找到年輕一代,即下一代去接手家業。最後這些鞋商在無人繼承下,就選擇結束業務,或索性不再幹了;當然,也有一些即使到了退休年齡,仍然捱下去,繼續幹,作打發時間。」張煒傑說。
吸引年輕一輩入行
香港鞋業青黃不接,要吸引年輕一輩入行,港昌鞋業董事總經理張煒傑指出,加強與香港一些專業設計學院合作,合辦活動讓年輕人到內地鞋廠參觀,認識鞋業的具體操作,培養年輕人對製鞋業的興趣。
張煒傑坦言,製造業確難吸引年輕人入行,因製造業工作頗辛苦,加上要不時返內地「睇廠」,因此很難吸引年輕人入行。「有些年輕人不愛返內地,部分怨內地上網不暢通。」他笑說。
培養學生對製鞋業興趣
「如何吸引年輕人入行,我們都經常與香港部分專業設計學院接觸,因這些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就可能從事鞋業設計等工作。為了讓學生有『實戰』經驗,每年香港鞋業商會都會舉辦活動,帶這群年輕人到內地鞋廠參觀,認識鞋業的具體操作,培養年輕人對製鞋業的興趣。」他進一步指出。
他又指,商會每年都舉辦鞋款設計比賽,與亞洲區鞋商合作,即國際鞋業聯盟,一起舉辦國際鞋款設計比賽,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透過比賽,更認識鞋業的發展。
事實上,他認為,亞洲區最重要的市場為中國內地,這幾年港昌鞋業進駐內地市場僅4、5年,但發現內地市場很大,內地這個「餅」愈來愈大,坦言公司於內地主要做外企為主,看好未來內地市場,國家對生產安全趨嚴謹,加上老百姓賺到錢,薪水也隨之上升,對安全意識也增強,要求也增強,仍然有發展空間。
對於年輕人創業,他認為,創業者不應想法過多,也不要只想着賺錢,應集中精力於一件事上,並要堅持下去,自然有望成功。「當一個人創業時,最大問題是太多諗頭(想法),但真係要諗頭歸諗頭,做事歸做事。做事需要一種堅持,當確定目標後,一定付諸實行,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一步步行下去。」張煒傑說。
不讓自己停下來
「當遇到困難,你要問自己如何堅持下去,不要給予任何藉口讓自己停下來,有些人會話暫時休息一下,『錯﹗』,因暫時放下來,你的興趣就會消失,熱誠都會殆盡。無論工作也好,創業也好,滿腔熱誠是非常重要,要保持自己的熱誠,才可以讓事情做得更好。」他語重心長地說。
他續稱﹕「當你創業時,不要只想着賺錢,就如我揀選製造安全鞋,是想到能夠幫到建築業工人工作的安全。」
他提到,這幾年公司的發展,真是獲得了不少獎項,包括香港中小企業獎、亞太企業精神獎,這幾年榮譽都增加了,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