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賞羊城美景赞千年商都
2014年 11月 11日 00:00    香港商报
 

    9日,「2014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在廣州全面啟動,作家一行一早便來到廣州珠江新城參觀花城廣場,隨后又分別參觀了華南植物園、耀華社區和荔枝灣。濃郁的廣州特色,讓首次來參觀的作家頗為激動,也讓曾來過的作家們再次感受到廣州這座老城的新變化。

    南方綠寶石羊城驚豔

    在欣賞完花城廣場的美景后,作家們來到華南植物園。據華南植物園策劃總工蔣厚泉主任介紹,植物園占地5000餘畝,匯集了全球1.3萬多種植物,被譽為是「萬國奇樹博覽會」和「中國南方綠寶石」,園內有亞洲最大的溫室群景區,共收集植物3000餘種。此外,這里還是科研高地,是眾多研究物種的院士們常來之地,如袁隆平的超級水稻最初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視察過植物園。中國作協全委、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主任、著名作家朱秀海在參觀完后感叹,自己是第一次來華南植物園,非常驚訝廣州還有這麼一塊「綠寶石」,無論是物種規模還是園區管理,都是國內一張響當當的名片,除了科研基地外,對老百姓而言更是一處難得的休镕科普基地,非常了不起。聽說來了許多著名作家,「園主」蔣厚泉親自擔綱講解,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解諸多植物的特性,令人大開眼界。聽完講解,朱秀海等作家表示,蔣厚泉對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都如數家珍,不亞於一位植物學家。參觀完之后,朱秀海有感而發特意揮毫題寫了「綠色寶庫」四個大字作為留念。由於時間的關系,匆匆參觀完幾處景點后,不少作家紛紛表示,下次還要帶上家人再來探訪這塊「南方綠寶石」。

    耀華社區展現人文關懷

    在廣州荔灣區逢源街耀華社區,作家們體驗了廣州濃厚的西關特色和社區文化。進入巷陌縱橫的耀華社區內,抬眼便是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老人們或下棋或打牌,兒童們嬉戲打鬧,和諧的影象讓大家迅速被這里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吸引。據逢源街道辦負責人介紹,該社區現有住戶約6.1萬人,外來人口約2.8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約占13%,老年人口多、困難群眾多是該社區較為突出的特點。為了服務好社區百姓,這里設有鄰里援助站、老年之家、文化室、康齡社區服務中心、智障人士展能中心、殘障人康復中心、穗港青少年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前國家領導人溫家寶、李長春、張德江等曾先后視察過這里,并肯定該社區的各項工作。如今耀華社區已是全國文明社區,更是一張反映老廣州生活的生動名片。中國散文詩協會副主席、河南省作協副主席王劍冰參觀完后告訴記者,花城廣場是高樓林立充滿現代感,西關風情社區則是讓人回歸自然的生活圖景。兩者對比,各有一番風味。而且住在現代化區域里的許多人就是從西關走出去的,同時許多現代化的街道也都由西關老街改造而成,兩者互為背景,相互映襯,構成了廣州生動又特別的一面。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徐貴祥表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和諧完善社區服務的構建也恰恰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廣州的經濟實力,生動實踐了「發展才是硬道理」,這種持之以恆的社區服務,最終會潜移默化地沉澱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

    荔枝灣畔見證商都歷史

    參觀完耀華社區,作家們又馬不停蹄趕到廣州近年打造的著名景點荔枝灣。據昌華街黨政辦吳文旭介紹,荔枝灣的歷史可追溯到廣州建城之初2200多年以前,在唐代,這里建有著名的園林名勝「荔園」,南漢時又建有皇家園林「昌華苑」,栽種諸多荔枝樹,南漢的皇室曾在這里舉辦過「紅雲宴」。明清時代,荔枝灣為文人所傳頌,并以「荔灣漁唱」被列為羊城八景之一。然而改革開放后,荔枝灣的水質因污染的原因曾變黑發臭,2009年開始全面改造,2010年10月水質成功變清,荔枝灣涌也迎來新生,現在這里還開發建有梁家祠、文津古玩城、文塔、龍津橋、西關大屋、陳廉伯公館、蔣光鼐故居等眾多景點,每天的游客成千上萬。參觀完龍津橋橋頭的西關大屋后,散文雜誌主編、散文家汪惠仁告訴記者,西關大屋的制式,既有相對封閉的私密性,又融入了可看到自然的天井,屋內見天,一步一景,從而讓建築與自然有一個和諧的溝通途徑,這一特點折射出廣州自古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尊重人性的傳統。荔枝灣以「活的」生活形態存在表明了廣州的傳統生活觀念并沒有在歷史長河中被割裂,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能有這麼好的特色景觀,是世界認識廣州的一個極好窗口。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