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的產生,是有必然性的,因為四川需要新的經濟增長極。
從支撐成渝經濟區「雙核」結構來考慮,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相互呼應,能更好地支撐起這個區域。省社科院學術顧問林凌說,天府新區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成都這一「核」做得更大更強。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三線建設時期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有待解決。很多工業布局在深山老林、偏僻地區,產業和城市脫離,經濟發展和城市形態不匹配。「必須考慮在一個全新的區域內,構建一種全新的城市形態。」全程參與天府新區醞釀與規劃的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規劃師邱建認為。
天府新區定在哪里,是經過一番爭議的。每個城市都想被納入天府新區。有人說應在攀西,那里的戰略資源獨一無二。有人說應在川南,那里工業基礎好,且坐擁黃金水道,有通江達海之便利。有人說要在成都北面的成德綿產業帶搞,此地產業集群化高端化趨勢明顯。成都往北到新都、廣漢方向,是發展成熟的成德綿產業帶,發展空間不多了;向西,卻是都江堰灌區精華,是四川要刻意保護的一個田園化地區。
最后定點成都。中國城市規劃院院長、天府新區的總規劃師李曉江介紹,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從兼顧發展與保護,向南激活川南城市群的全局考慮。
讓成都唱獨角戲嗎?「如果這麼大的一個戰略只讓成都一個城市獨享的話,我覺得對周邊城市不太公平,對成都的壓力也太大。」李曉江認為。
定在成都,又有南北之爭。南部方案將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以及資陽、眉山部分地方納入。而北部方案將高新西區、新都區、青白江區以及彭州、廣漢等地納入。反覆比對,「向東向南」為最佳:既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和條件,從遺產生態、耕地保護角度來講,又屬於相對不重要的地區,可以減輕經濟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冲突。這里內有平原、山地、丘陵、湖泊等多種地貌類型,能最大限度少占耕地,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有多條高速公路建好或在建,有成渝、成昆鐵路貫穿全境,西連雙流國際機場,北臨青白江物流基地。擁有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有利於形成突出的產業集聚效應和政策疊加效應。
「這就是『棋眼』。天府新區位於成德綿樂和成渝經濟流的交叉口,并能向南激活川南城市群,為下一部四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邱建說。誕生於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推進之時,成長於世界經濟格局巨變和中國經濟轉型之際,天府新區將承載怎樣的期盼?天府新區之新將體現在何處?
創新,從《規劃》上已初見端倪。
新在產業支撐。天府新區要成為西部研發制造中心,形成一個動態的新興產業支撐,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航天航空、節能環保、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等現代生產型服務業。
新在城鄉形態。按城鄉統籌的理念,形成新的組團式、田園式和諧城鄉。新在發展格局。成為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新引擎,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動產業升級,形成更大空間的開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