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福田口岸開放的時候,也是有很多人持觀望態度,擔心效果好不好。結果,現在福田口岸成為內地與香港一個十分重要的樞紐,打消了所有人的疑慮。」工商專業協進會創會主席朱蓮芬昨日在本報主辦的把脈香港座談會上對滬港通投下信心一票,她以當年福田口岸開放為喻,形容通車初期,「安全、暢通、平穩」應該放在第一位。
人稱「芬姐」的朱蓮芬稱,滬港通如同福田口岸的開放一樣,初期投資者因為不了解滬港通,要看清看楚,因而目前反應不算熱烈,這是一個緩慢的卻是必經的認知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后,相信滬港通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歡迎。
通車初期平穩為重
芬姐建言港交所:「為什麼這三天反應不太好?我認為有三點:首先是剛剛所講的,目前處於兩地的磨合期。文化不同,加上新的游戲規則,需要時間讓投資者慢慢建立信任感和認同感。其次,推廣、宣傳及教育是非常必須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媒體對股民、對業界進行宣傳教育。」
更重要的是,股票在中國是政策市,而政策的傳播和解讀靠傳媒。「商報就是我們要找的傳媒。他們與內地中央高層及商界保持非常密切的關系,對內地金融市場十分熟悉。我相信商報以后會給我們更多的諮詢和教育。」
「就算我做了幾十年的全國政協,對於國家政策的分析也不如你們(香港商報)。所以商報要在對國家政策的報道和分析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芬姐謙虛地說。
給予港交所三建議
作為工商專業協進會創會主席、文化教育交流協進會會長,芬姐多年來為推動中港兩地商業活動作出卓越貢獻。她笑稱自己是香港商報的老朋友,幾十年來不離不弃,每天必讀商報,「就是因為商報在解讀中央政策上面有一手。」
滬港通只是一個開始,芬姐希望香港商報繼續發揮兩地經濟傳播宣傳的橋梁作用,尤其是在深港通方面能夠多一些前瞻性的報道及分析,多給投資者一些「貼士」,幫助投資者獲取更好的回報。香港商報記者 李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