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王曉蕾、胡嘯原報道:參加2014「品鑒嶺南
中國知名書畫家廣東行」的著名書畫名家昨日來到廣州番禺的蓮花山,并與番禺當地的書畫愛好者舉行筆會,切磋畫技。一眾名家更緊扣「蓮花山」之名,共同創作一幅荷花佳作。
引眾愛好者現場求教
筆會是昨日書畫名家廣東采風行最后一站番禺行程的重要安排。參加筆會的廣東行著名書畫家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首都師大藝術學院原院長孫志鈞,廣東省美協理事、深圳市美協主席、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書法畫院河南創作院院長洪豐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民是畫院副院長趙巨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市吳江當代藝術院院長、香港國際畫院汕畫藝委會副主席柏佳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中國畫》雜誌編委、江蘇鹽阜畫院院長金城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北京水墨行動組委會主任薛曉喜,自由藝術家、曾在北美及台灣等多地舉辦大型個人畫展的牛連和,中國書畫研究員、著名書法家馬長風。
由於參加廣東行的書畫名家名聲在外,舉行筆會的消息迅速在番禺書畫界引起轟動,不少當地書畫青年才俊及業餘書畫愛好者都齊聚,他們現場作畫,紛紛請名家點評。净彤師從番禺本地有「荷癡」美名的梁業鴻,十多年的學藝創作生涯,功力漸進,然而作為書畫界的后輩,她格外珍惜這次和大師們面對面求教的機會,尤其對中國工筆畫大師孫志鈞懷有崇敬之情,不斷與孫老師交換創作心得,虛心求教創作技藝。
《荷風墨韻》匯眾力
當日筆會的焦點,無疑是一眾書畫大師共同揮毫創作寬幅作品——《荷風墨韻》。開始創作前,書畫名家們開始商討創作主題,大家一致認為,應緊扣蓮花山地名的「蓮」,創作一幅以荷花為主題的作品。孫志鈞老師首先提筆開始創作,他一改其工筆畫傳統,改以寫意落墨,以濃厚、凝重的畫法起筆,短短幾筆,寫意的一片巨大的荷葉躍然紙上,撐起了畫作的筋骨。有了點題之作后,大家商量由洪豐倉老師接力繪石。與孫志鈞的厚重荷葉相异,洪豐倉的太湖石簡約,以極淡的筆墨勾勒出多變的太湖石形象,為孫志鈞的荷葉找到了根基。下一步該如何創作,大師們商量整體畫作的構圖應以荷為重點,在畫面上布局更多的荷元素。只見連日來飽受腰患糾纏的薛曉喜,一改疲態,站在畫作前顯得極富能量,畫筆迅速在宣紙上移動,他的水墨專長發揮得淋灕盡致,揮撒間片片荷葉從太湖石上伸展開來,充滿張力。隨后出場的金城君老師則從畫紙的上半部落墨,殘荷綠葉在他手上迅速成形,為畫作增添了殘缺之美。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則為當日的創作帶來了鮮豔的色彩,紅色、粉紅在畫作上幻化成一朵朵靜雅的荷花,或綻放,或含苞,為水墨畫作點亮了生命的色彩。一幅匯聚大家的創作功力和靈感的水墨佳作《荷風墨韻》大功告成。
「陶」於紅山村「醉」在王子山
花都區梯面鎮,工業經濟雖然并不發達,然而卻有兩處美景吸引了來自全國的著名書畫名家的到訪。半天的行程,雖未盡覽,卻也迷倒了這些大江南北的大家,真是「陶然」於紅山村這個「廣州最美鄉村」,「沉醉」在王子山的「最清潔空氣」里。龍子流連化奇山坐落花都區梯面鎮西坑村的王子山,是一座神奇的山,這里原始、深邃、古粹、奧秘、清幽,峰巒疊嶂、古樹密布、藥草遍陳、野果滿綴,且一年四季山花爛漫。王子山在游人眼中也有「千年一等也無悔」的美譽。作家抵達王子山時,正逢濕氣瀰漫的節氣,然而這里的峰巒、古樹,湖山倒映依然讓人迷醉,特別是這里新鮮的空氣更是「醉人」。據悉,面積3200多畝王子山,海拔571.9米高,被稱為廣州市區最大的「市肺」,負離子120000個/立方厘米,空氣清新中蘊著幾分神秘氣氛,新鮮空氣撲面而來,更覺渾身舒暢抖擻,有種飄飄若仙的感覺。當日,初入山中,只見林木茂密、白霧茫茫,奇花异草、爭奇斗豔;只聞山泉淙淙、山風陣陣,偶爾還有飛鳥聲聲、悅耳動聽,清新中蘊著幾分神秘氣氛。作家在迂回曲折的羊腸小道中穿行,一路有瀑布和奇石相伴,那長流不息的清澈的澗水,時而從十多米高處飛流直下,時而在潭中徘徊幾圈才往下跳,水中的石頭被冲出各種形狀。水清見底,純净不含一點雜質,釋放清新的氣息,繚繞心中的靈動。據悉,王子山得名於一個講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的兒子與他心愛的姑娘來到這里時,看到一片凡間美景,流連忘返。龍王命令召回他們,但兩人不願,於是被化為兩座山峰留在這里,一座是王子山,另一座是王后山。
游廣州最美鄉村
驅車下山,在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作家們來到了被譽為「廣州市最美的山村」的紅山村。桃花島中心公園、油菜花觀賞基地、水車、稻田、荷塘,顯得格外動人。然而過去的紅山村曾以挖礦為主業,雖然一部分先富起來,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山體破爛、河道堵塞,生態遭受破壞,在2004年便關閉了全村的泥石廠。近年梯面鎮投入1000多萬元,在紅山村發展旅游業,建起東部深谷景區、西部淺谷景區。據當地負責人介紹,春天綻放的油菜花,夏季清澈透明而又涼爽的溪水,秋天的水車,鼓樓,桃花島,映襯著遠方鬱鬱蔥蔥的山巒,每個周末都有無數廣州市民前來欣賞紅山村的美景。在旅游經濟的帶動下,當地還催生了一批農家樂、農家旅社和農產品銷售商戶,紅山村在2011年獲得「廣州最美鄉村」美譽后,再添「全國生態示範村」美稱。如今,紅山村旅游已經成為梯面旅游的「王牌」,成為花都區「打造現代化美麗鄉村」的樣板。
夜游珠江品新廣州夜景走廊
參加2014「品鑒嶺南——中國知名書畫家廣東行」的全國著名畫家展開為一周的廣州采風行程。在廣州,著名書畫名家夜游珠江,品味「新廣州」城市夜景走廊,恰逢一年一度的廣州燈光節,只見珠江兩岸華燈璀璨,游人如織,為這些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書畫名家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視覺盛宴。
底蘊十足夜景醉客
這次的中國著名書畫名家珠江夜游,沒有選擇傳統的旅游熱點——「天字碼頭」,而是選擇了更具文化和歷史味道的中大碼頭登船。要領略廣州的城市形象,珠江夜景是必不可少的,甫一抵達廣州,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的著名書畫家就在香港商報廣東分社副社長徐豔瓊及蘭鈞然的培同下,展開夜游行程。中山大學北門「國立中山大學」的牌額給書畫名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所由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孫中山建立的大學,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占據重要位置。游船離開中大碼頭向西航行,直至解放橋后,再折返一路向東至廣州新電視塔——廣州塔。孫中山大元帥府、二沙島、星海音樂廳、珠江新城、廣州新地標廣州塔……,海印橋、廣州大橋、獵德大橋那七彩的霓虹燈閃爍,變成了一條條跨江的彩虹,光華流轉間,時光仿佛從一個近代歷史的廣州走向現代。船抵珠江新城對開的珠江水域,羊城的夜色變得越發明亮,因為恰逢廣州燈光節,獵德大橋上的燈光布景被重新演澤,帆影交織,即便是見慣世面的書畫名家也瞬間被征服,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并即刻用微信發出。一個現代化的廣州以夜的形式呈現在作家們眼前,時光在此刻仿佛被遺忘,書畫名家紛紛表示,廣州是一座開放包容且極富生活味道的城市,底蘊十足。
商業聖地敢為人先
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廣州城,是中國最早開放對外貿易的通商口岸,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享有「千年商都」的盛譽。從秦漢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到唐代發展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從宋代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的機構「市舶司」,到清代一口通商,廣州一直是商船雲集、客商流連的商業聖地,以商貿連通著中國和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千年商業洗禮和多元文化匯集交融的廣州,更是以其敢為人先、開放包容、重商務實、求新求變的獨特城市性格和鮮明的人文特質,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放射出耀眼光芒。
日登小蠻腰覽城市風光
中國書畫名家在廣州的行程,不能缺了廣州塔(俗稱:小蠻腰),因為登上高塔,就可以一覽廣州城市風光,更可欣賞廣州壯觀的城市中軸線,觸摸城市的肌理,了解城市的脈絡。誕生於廣州亞會時的廣州塔,是一座集旅游觀光、餐飲、文化娛樂和環保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大型景觀建築。作為廣州新的制高點,廣州塔在鱗次櫛比的中國超高建築中獨占魁首,其塔體高約450米,天線桅杆高150米,總高度600米。廣州塔其造型、空間和結構由兩個向上旋轉的橢圓形鋼外殼變化產生,一個在基礎平面,一個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兩個橢圓彼此扭轉135度,兩個橢圓扭轉在腰部收縮變細。格子式結構底部比較疏松,向上到腰部則比較密集,腰部收緊固定了,像編織的繩索,呈現「纖纖細腰」,因其獨特的外型,也被稱作「小蠻腰」。書畫家們在廣州塔的107與108層的以白雲和星空為主題的觀光大廳參觀游覽,站在廳內,城市新中軸線和廣闊珠江盡收眼底,帶來極致的感受。在每層均設有一處懸空的觀光平台,地板是全透明玻璃,書畫家們紛紛站在玻璃平台上拍照留念,一覽廣州的城市風光。書畫家們在參觀后表示,感覺廣州塔里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多開發利用,如增加一些餐飲業,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廣州塔休镕娛樂。
番禺大嶺村訪古探幽
番禺大嶺村是一條原始純真美麗的古村落,然而它卻像鄰家孩子,樸實而低調,無怪乎有旅游評論這樣形容大嶺村的美:「其實就在身邊不遠處」。中國著名書畫家廣東行活動最后一天的行程,來到番禺區的大嶺村,在這座典型的嶺南古村落里,著名書畫家被古塔、祠堂、蠔殼牆等散發出悠悠的古香折服。
人才輩出古建吸睛
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西北面的大嶺村是廣州地區目前唯一一個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村。鄰近村民都愛叫大嶺村為「千年古村」,因為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嶺南古村落,名堂卻不小,因為據族譜所載:這里竟然出了1個探花(清代),34個進士,53個舉人,9品以上官員有100多人,實為罕見。大嶺是典型的嶺南古村落,現保存較完好的嶺南風格建築群約9000平方米,這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是難得一見的。大嶺村背依菩山;三面環玉帶河,各式古石橋跨於河上;古塔立於村西南角;祠堂、門樓、牌坊、麻石巷、古樹、蠔殼牆等在村中皆可見。大嶺村的顯宗祠門前有兩個石鼓墩,其上均鐫刻著垂卷发、緊身衣、束馬褲、高皮靴、佩長劍的西洋人,村中老人指出,該村在明代已有人任禮部主客清吏司郎,返鄉時就在祠堂外立了「送財洋童子」。番禺區把大嶺村的傳統建築風貌區作為整個歷史文化名村主要部分,將其中的傳統建築和古祠堂納入大嶺村的旅游體系當中,保持和恢復古村的居住形態和尺度,對於部分建築進行拆除和改造處理,同時還將保護村落中的名木,追求詩意的居住環境。據介紹,大嶺村的歷史文化景點集中在村頭、村中、村尾三個點上,有關部門已經把東起上村、西至西約、南至大嶺小學、北至社圍共9000平方米的古村落劃為絕對保護區。目前,對顯宗祠搶救維修的首期工程已經完成。姑婆廟的維修、始祖柳源堂的復建、玉帶河的部分整治已經開始規劃。大嶺村遺留下不少古蹟,有名的景點近十處。建於南宋的陳氏大宗祠「柳源堂」、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顯宗祠」、南陽府知府陳仲良的私宅庭園永思堂、龍津橋、大魁閣塔、村北口的「貞壽之門」給書畫家留下深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