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近日,中國社科院將祥雲縣大波那村考古發現的大規模戰國墓葬群,列入2014年度國內6大考古發現。該考古活動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閔銳領隊主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雲縣文物管理所參與,自今年7月開始發掘。據悉,該墓葬群規格高,葬式獨特,根據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遺址與墓葬年代大致在戰國至西漢。此次考古發現為研究雲南洱海區域青銅時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古大理文明探索有了新突破。大波那墓地是目前滇西地區為數不多的高規格墓地,其中出土的很多器物與周邊石棺墓出土的器物相似。現場發現6個大型墓葬,均為高規格墓葬。木質棺槨墓中發現多人二次合葬,這在雲南是第一次。出土的兩件銅鉞上的紋飾與前期出土銅棺上的鷹紋相似,證明兩墓地之間聯繫緊密。此次考古人員發現大規模的戰國時代墓葬群,并確定了其分布範圍。記者在大波那村考古工地看到,這是一個靠近當地龍山、象山區域的祥雲壩子東部邊緣,整個發掘面積為1000平方米,發掘工作已經完成。地面之下的探方中,是一個個巨大的墓葬,總數25個,最大為7.6米×3.9米,朝向西南。這些大的墓葬均有木棺木槨,以厚重板材構建。槨室采用木板豎向排列於坑壁,內側頂部以圓木橫向撐抵木板構成。棺底兩端多有兩根方木作為支墊,支墊的方木上采用3塊厚重的木板拼合為棺底,棺底兩側各壘疊3塊(部分為4塊)木板作為木棺側板,之前大波那銅棺,棺底兩側各壘疊4塊木板,說明這裡的墓葬主人為上層統治者,級別很高。葬式多為多人二次合葬,每個墓葬里有7至8具遺骨,吉林大學的考古專業人員對遺骨成分測定,其年齡都在20歲至25歲左右。此次發掘出土器物共計280餘件(套),隨葬品中的陶器類多放置於墓西上部,少量放置於棺內;銅器多放置於棺內底部的兩側,分為銅、鐵、錫、陶、石、木和籐或竹編器。銅器可分為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其中生活用具數量最多,主要為鋤類;兵器包括劍、矛、斧、鉞、鐓、箭鏃等;生產工具有削和卷經杠、梭口刀;裝飾品有鐲、環、杖頭飾等。其中尤以銅杖首、銅劍、銅卷經杆最為精美。此外還罕見地出土了一套4件錫器,外飾精細紋飾。木器中有一件弓及一件木質柄的斧子保存較好。陶器是本次發掘出土最多的器物,根據器型可分為雙耳、單耳、無耳罐,雙耳和單耳罐較少,無耳的侈口內折沿深腹罐較多,器型還有杯、匜、盤和紡輪,均為手制。同時,尋找到了與墓葬年代相同的居住遺址,考古人員現場清理出了灰坑、溝、房址等遺蹟,房子為杆欄式建築。證明在2000多年前,已經有人在大波那村居住繁衍,這是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