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自貿區背后的北京戰略雄心
2014年 12月 29日 08:38    香港商报
 

    年度熱詞「自貿區」給國民諸多憧憬。有的認為購買世界名牌方便了;有的認為在自貿區成立企業,能做世界級大生意;甚至有的認為能在自貿區玩博彩……
    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內地不是自由經濟體,自貿區是國內嘗試自由經濟體的一小塊實驗田,像當年進特區需要邊防證一樣,你可以進去,想交易不容易。自貿區外會有鐵絲網,區內的美好只對國際人士,因為他們在區內不用兌換外匯可以直接使用,零售品也無關稅,基本與原產地無價差。
    我們需要一個國人暫不受惠的試驗區嗎?當然!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國際背景下,中國要想實現世界崛起,產業也該升級。升級的路徑之一是由工業戰略轉向金融戰略。30年前,國人提「工業立國」,后榮登「世界工廠」,大國崛起的論調隨之而來。2008年之后,以美國次按危機為導火索的全球經濟危機來襲之后,北京驀然發現,單靠工業是立不了世界之林的,中國人血汗拼出來的大順差,一夜之間損失過半,1999年加入WTO的世界制度紅利,一夜之間被貨幣戰爭吞食。北京從國際較量中學到了什麼?
    有人想到了人民幣國際化。可是人民幣是受管制的,不具備在國際間自由流通的國家體制。中間派想到了自貿區。筆者認為,國內自貿區,明處在借鑒國際營商環境,以負面清單為路徑,對內掀起體制改革;暗處則在為人民幣創造國際影響力做好對接服務。在自貿區出現的前夜,北京頻頻在歐美、新加坡、日韓等地開設了人民幣兌換平台,簽署了有額度的互換協議。人民幣兌換出去了,如果不能直接拿到中國投資又有何用?這甚至會成世界笑話,自貿區提供了回流的空間。可以料想,北京已經算好了蓄水池的深度與寬度,在國際間開始了可控的小規模對流。
    大國沒有崛起之前,能有這種設計是一種形式上的進步。也許30年后,人民幣能像美元一樣在世界上自由流通,那時自貿區就會成為歷史,那時的中國在不言中也真的崛起了。李苑立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