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大武漢的復興之路
2015年 01月 12日 08:40    香港商报
 

    國際化眼光奠定了大武漢復興的基調,因地制宜實干創新的作為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了保障。
    在武漢采訪,行走在大拆大建的街頭巷尾,尽管城市面貌略顯凌亂,但記者仍能夠感受到這座「工地化」城市喧囂背后蘊藏著的爆發力,感受到她那宏大的抱負正在一地一域穩步推進的升級改造中升騰。
    改善城市面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步步為營、一步一個里程碑,打造全國性金融中心同樣需要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踏在點子上。
    早在2008年3月武漢加快推進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座談會上,時任市長阮成發(現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就曾強調:「要務實推進,從細、小著眼,從個別領域突破,建設武漢區域金融中心。」
    新近面世的《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總體規劃(2014-2030)》正如阮成發所期望,近期目標、遠期目標清晰得當,推進措施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十足。從自身實際出發,武漢全國性金融中心規劃中的「一心、兩核、資本谷」空間結構,以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消費金融、民間金融為特色先行先試的構想,對症下藥式的對自身的產業結構和功能板塊進行了全方位支持。
    從自身歷史使命出發,武漢還將逐步推動湖北及華中地區金融市場共同建設,進而輻射「長江經濟帶區域」,可謂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有步驟并合理的從實處著力。
    更讓人欣喜的是,對於打造全國性金融中心,武漢市的決策者最關注的不僅是吸引了多少家金融機構入駐,更多的則是如何因地制宜高位規劃,提升自身修為,逐步打造一個適宜金融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環境。
    尽管在某一段歷史時期內,武漢金融產業發展沒有像京滬深等地一樣抓到一些歷史性機遇,但武漢還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國家政策利好集聚的效應,以及實干創新的努力。
    拆與建中,武漢整個城市都在進行脫胎換骨的變化。正如大武漢日新月异的城市環境一樣,劍指國家層面的武漢金融產業,必將為武漢乃至中部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香港商報記者 李石林 陳進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