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重點關注

預防風險 外儲視需而定
2015年 01月 16日 00:00    香港商报
 

    面對不斷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顯然,中國決策者已經意識到風險所在。去年5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影響通貨膨脹」。中國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指出,「當外匯儲備額達到3.7萬億美元時,外匯儲備超過一定量以后,邊際成本已大於邊際收益,等於你再增加就不合算了」。

    從中國高層的表態來看,中國政府早已明確不追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此主要控制措施就是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使經濟增長由較多依賴投資、出口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然而這樣的轉身并不會輕松。陳善昂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經濟結構轉型極其困難與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沒有形成規模。

    與陳善昂的觀點一致,張茉楠認為,中國不可能像發達國家一樣靠消費驅動經濟,中國目前仍難以從生產國的角色轉向消費國的角色。尽管國際社會公認的適度外匯儲備規模是3個月的進口額,但張茉楠認為,外匯儲備保持在何種水平比較合理是一個假設理論。

    張茉楠認為,外匯儲備跟中國經濟發展狀况與金融穩定狀况相匹配,現在能做的是優化存量與控制增量。優化結構,把那些沉澱在美元資產的儲備置換出來,因此不必拘泥於具體規模有多大。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