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辽宁與經濟新常態共振
2015年 01月 26日 01:12    香港商报
 

   東北振興看遼寧。近10年,遼寧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上升至第七位。但進入2014年以來,遼寧出現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增長再度乏力、結構調整不盡如人意、市場化程度不夠、各項改革推進遲緩,雖然前三季度全國有18個省份經濟增速出現回落,但是「遼老大」的東北振興標桿的地位,還是吸引了極大的關注,得到了媒體和各界的不同解讀。遼寧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喬軍稱,遼寧巨變,積累了寶貴經驗,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教科書」。去年7月上旬,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東北地區下一輪振興作出重要批示。8月19日,國務院出臺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涉及遼寧省的至少有28個項目。其中除具體提及瀋陽的8個項目外,遼寧的大連、丹東、鐵嶺、阜新等城市也都有提及并有明確定位,多處內容重點指向遼寧本地正在開發推進的重大項目。遼寧省政府一位官員感慨地說:「字字皆機遇,條條是紅利」。新常態下,遼寧出路在哪里,前景會如何?香港商報記者譚紅軍王藝橋王麗豔

    解放思想開啟新一輪振興    

    去年2月,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台采訪時的一句話說明了今日關鍵領域改革之艱難。「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習近平在對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批示中提出了「兩個歸根結底」:東北地區問題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要靠深化改革。能否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關鍵在於是否真正解放了思想。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實踐證明,遼寧取得的成績,都得益於思想解放釋放出的能量,解放思想同樣是新一輪的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

    去年6月起,遼寧省政府利用兩個多月在全省開展聲勢浩大的「6+4」調研工作,為「新常態」下解放思想,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厘清底數。有了頂層設計仍需解放思想。去年11月,由遼寧省委書記王和省長李希帶隊的遼寧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考察,學習上海如何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考察中,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曾維感說:「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為眼前利益所惑,為政績心態所累,否則,雖然把一時的GDP拉上去了,但失去的卻可能是一座城市的根。」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唐軍說:「張江經驗使我更加深刻體會到,遼寧的轉型升級,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創新驅動。」

    其實,從去年8月28日,接到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遼寧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振興歷程。讓民營企業如魚得水、國有企業輕裝上陣、科技創新冲破障礙、產業結構升級加速、城市功能煥然一新的任務顯得十分迫切。

     加快市場機制建設

     加快市場機制建設,是東北新一輪振興的「牛鼻子」。加快市場機制建設,就要著力培育市場體系,建立政府「退出」的機制和路徑。新一輪遼寧振興的本質是創新,主線是調整,途徑是市場。調整和創新,對遼寧來講首先是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陳舊的觀念和運行機制,其次才是技術、產業和產品。解放思想的同時也在解放市場。全面清權、簡政放權、依法確權,逐步建立健全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短短幾個月內,遼寧取消和下放1200多項行政審批,積極試點營業執照、代碼證和稅務登記「三證合一」,率先實行縣級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局合一」。遼寧的各類市場主體在「下放審批」、「減少審批」的「新常態」下競相迸發活力。「市場的歸市場」點燃了創業激情,遼寧出現了日均註冊企業1000家的井噴現象。2014年遼寧工商登記註冊改革后半年內,新註冊公司制企業4.28萬戶,增長超88%,出現了10年未有的創業大潮。

    近日,遼寧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被確定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試點企業,一場新的體制機制創新實踐又開始了。遼寧省新近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深化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已經明確,到2020年,大多數國有企業要實現股權多元化。

     目前,遼寧省已對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作了進一步分解和細化,形成了148個具體方案。新一輪全面振興,遼寧的主旨、路徑和時間都已清晰明確。

   十年振興助力奠定全面發展新起點
   
   振興十年,遼寧在綜合實力、體制機制、對外開放、區域協調、改善民生、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和思想文化建設八大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與2003年的6003億元相比,遼寧經濟總量净增了2萬多億元,2013年突破2.7萬億元,年均增長12.5%,連續跨上一萬億元和兩萬億元兩大台階;民生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九;2014年全省國稅收入突破兩千億元。綜合實力的上升還體現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上,從2003年的447億元,到2013年的3341億元,年均增長21.3%。

    遼寧省發改委主任王金笛在解讀以上數據時表示,十年振興扭轉了遼寧在全國經濟地位下滑的趨勢,大幅度提升了綜合實力,為新一輪全面振興儲備了豐富的物質財富,這也極大地增強了遼寧在「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下加快振興發展的信心。

    對外開放上,遼寧省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開放格局,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千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90.4億美元,企業境外投資28億美元,在大連設立中日韓循環經濟示範基地,中德兩國在瀋陽共建高端裝備制造業園區,今后重點是擴大向東北亞區域及發達國家開放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

    遼寧社會科學院WTO研究所所長張天維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遼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同時,遼寧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1434元,增長17%,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也高於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東北地區是內地最早進入、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的地區,也是實行計劃經濟最徹底的地區。毋庸諱言,一些深層次矛盾仍在,計劃經濟的基因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清除。但是,要看到前10年遼寧的發展擁有品質和效益的保障,「新常態」下遼寧的全面振興是站在經濟體量巨大,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取得突破,經濟社會發展后勁顯著,社會民生大幅改善這樣一個高起點上。

    制造變智造搶行業制高點   

     結構性障礙,是遼寧一直背負著的沉重的歷史包袱,是新東北的老問題。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對記者表示,原來振興東北的思路或理念有問題,「只盯在大項目,政府主動提供的項目」。

    結構性障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發達的歐洲,現在也在這個結構性障礙的泥潭中踟躇。破解結構性障礙,科技創新顯然是核心驅動力。十年振興,遼寧大批有效投資和科技創新項目形成了大量優質產能,產業結構調整已有很大改觀。這集中反映在裝備制造業上,其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近1/3,10年提高8個百分點,近百項重大技術裝備實現國產化。這些成果為進一步破解結構性障礙做了很好的鋪墊。

    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增長點

    國家戰略的重心之一,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國務院的《意見》明確列出以下清單:加快推動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力量扶持東北地區做大做強智能機器人、燃氣輪機、高端海洋工程裝備、整合電路裝備、高性能纖維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光電子、衛星及應用、生物醫藥等產業,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在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城市推動設立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發展軍民兩用高技術產業。推動工業化與資訊化加速融合,支持東北地區開展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發展試點,培育新一代資訊技術、雲計算、物聯網等產業。王金笛對此的理解是,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成果一定要落實到結構調整上,通過改革和開放,堅持自主創新,增強內生動力,同時,引入外力,用增量調結構,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在此背景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速前行,這將成為企業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基調。

    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業態次第問世,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為遼寧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依託。促進新興業態與制造業的融合式發展,在此過程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該是遼寧破解結構性障礙的有效路徑。

    遼寧制造邁向遼寧智造

    裝備制造業是遼寧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在新常態下,遼寧的口號是:遼寧制造要全面邁向遼寧智造,要像唱響遼寧制造一樣唱響遼寧品質。遼寧正在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和胸懷,搶占行業制高點,集中力量發展高端裝備,加快在數控機床、重型成套機械設備、船舶與海洋工程等領域實現突破和升級,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邁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這一直是遼寧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遼寧其他支柱產業結構調整也一齊拉開了帷幕。冶金和石化產業將加快建設大連長興島和盤錦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以此為龍頭支撐和帶動遼寧省石化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行業整體效益和競爭力。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遼寧省優勢明顯。遼寧科研實力雄厚,在瀋陽至大連沿線,密布著6個國家級高新園區,積極釋放這些高新園區的發展潜能,著力打造遼寧乃至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示範帶,迸發出了遼寧產業結構調整的「正能量」。瀋大沿線,以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整合電路裝備和雷射裝備等為代表,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向外界宣示著遼寧破除結構性障礙的成果和優勢。2014年11月28日,「東北區域超算中心」及「基於超算雲計算的面向資訊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正式在東北大學雲計算科技產業園啟用,這將對用資訊技術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打造了遼瀋地區「兩化融合」的高端平台。發展服務業探索新路徑今年,遼寧藉助國家在遼寧省開展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的契機,將以服務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台、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為抓手,積極探索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徑,通過對工業企業生產性服務業進行分立、整合及培育,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優勢企業更加規模化和市場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本屆達沃斯論壇演講時說,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既有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也有內在的經濟規律。對遼寧來講,新一輪全面振興,首先解決的還是發展問題,遼寧具備完成這一任務的經濟優勢,與此同時,全面清除計劃經濟的影響,消除遼寧與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就更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擴大開放和區域合作
   
   著名經濟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木西在接受本報的采訪時,將遼寧經濟的新常態精煉地概括為:「就是遼寧全面振興進入攻堅期、深化改革進入深水期、金融優化進入關鍵期、擴大開放進入新時期、區域合作進入加速期。」

   林木西透露,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近期將會出台。遼寧要全面總結振興前十年經驗成果,認真規劃振興新十年發展。正確認識東北振興的長期性,不能指望十年完全解決問題,國外老工業的改造一般都要20-30年的時間。同時,要關注和解決振興中的老問題。

   林木西認為,改革深化重點是抓住地方政府創新的「牛鼻子」,解決強勢政府和弱勢市場的問題。加快新一輪國企改革,國企國有資產占比過大,制約企業發展的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民營經濟是東北短板,最高的遼寧才占比67%。只招商不行,營商環境、安商、撫商同樣重要。同時,加快資本市場建設,獲得未來的金融資本優勢。

   林木西對遼寧擴大開放和區域合作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遼寧要抓住中韓自貿協議和中日韓先導區建設,加強與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合作,利用遼寧的經濟新區打造開放性的國家新區和高端裝備制造園區。擴大對內經濟合作和協作,對遼寧而言就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支撐。同時,要加強沿海經濟帶和腹地的協同發展。

    對於遼寧經濟下滑,后勁不足的問題,林木西認為主要是傳統產業改造不到位,再就是新的支撐不足。因此要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尽早完成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深度融合。同時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型服務業,尽快形成裝備制造業和生產型服務業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