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黑龍江米業謀擴張創品牌
2015年 01月 26日 00:00    香港商报
 

    一粒米如何價值最大化

    黑龍江米業謀擴張創品牌

    中國東北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黑土是地表植被經過長期腐蝕形成腐殖質后演化而成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特別適合種植糧食。東北大米因其種植更天然,農藥使用少,口感佳而備受追捧。來自黑龍江省農委的數據顯示,2014年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超過6000萬畝,水稻產量和質量都創新高。據黑龍江省糧食局的統計顯示,目前黑龍江大米在北京、天津的市場占有率已達70%以上。一方面是產地優勢,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本該有巨大潜力的產業,卻出現水稻產業「稻強米弱」、加工企業遇困境、產業鏈短不賺錢等怪現象。「一粒米」怎樣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著名食品加工專家、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江連洲教授說,黑龍江米要實現增值需要的是營銷策略、品牌意識和科技支撐。香港商報記者 孫晶波

    天下大米亂五常

    黑龍江擁有五常大米、慶安大米、建三江大米、響水大米、泰來大米、阿城大米、富拉爾基溫水大米、富錦大米、方正大米、樺川大米、東寧大米、綏濱大米、虎林大米、肇源大米、延壽大米、珍寶島大米、查哈陽大米、梧桐河大米、通河大米等20幾個地理標識產品。這其中,又以五常大米最為出名。

    五常市地處黑龍江省南部,屬於中溫帶大陸氣候,無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時。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貫穿全境,水系縱橫。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種植成熟期長、優質晚熟品種的水稻,使五常大米擁有與眾不同的特點。

    「一餐五常米,渾忘酒肉香。」五常大米是黑龍江米業申報較早的地理標識,其宣傳不可謂不成功。《舌尖上的中國2時節》這部權威的美食紀錄片中,攝制組走進五常大米原產地,「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米」的評價,真實地再現了五常原產地大米的本真,重新喚起了無數黑龍江兒女的自豪。

    可是近年來,隨著五常大米的名氣一步步擴大,一些不法從業者為了追求利潤不惜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米業市場呈現一片亂象,甚至有了「天下大米亂五常」的說法。

    「沒有不摻假的五常米,只有不摻五常米的五常米。」「就算是五五分勾兌,你也吃不出來」,曾經有米商這樣形容五常米業亂象。

    最好的米因真假難辨,遭遇了市場的冷冬。

    稻強米弱 運費高企成瓶頸

    今年國家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比去年每斤提高了5分錢。在水稻主產區黑龍江,提高的收購價讓農民的賣糧積極性很高,米廠卻陷入無糧可加工的困境。

    無論增產還是減產,稻穀收購的政策價格連年提升。而大米的價格完全是受到市場化因素的影響。在競爭狀態下,呈現一個有時候隨稻穀走,有時候還是背離稻穀的價格變動。尤其是今年稻穀價格高開高走,讓黑龍江「稻強米弱」來得特別早。

    有分析師認為,「大米米價很難上漲,這樣導致有的加工廠利益非常的微薄,稻穀大量增產,靠誰來消化?只能靠國家去收。國家去收的話,每年浪費那麼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收高價,把大量的稻穀收到國庫之中,然后,同時往外賣的時候呢,還賣不出來,完全是賠本在出售。一方面呢,國家這方面的弊端、負擔越來越重。中間環節,大米加工廠如果斷掉的話,那最終還是既會影響到大米中端下游,咱們普通人的一個口糧問題,另一方面會影響到上游這塊老百姓种水稻的一個積極性。」

    國家的托市收購,促進了糧食豐產,也讓儲存倉容的壓力日益凸顯。據全國政協委員周春玲的測算,僅黑龍江省糧食有效倉容的缺口,明年就將達到300億斤,勢必對將來的儲糧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并有可能出現賣糧難問題。

    黑龍江省作為中國重要的「糧倉」,2014/2015年度水稻產量為2390萬噸,但全省消費量為541.3萬噸,僅占總產量的22.65%。這意味著所產水稻除少部分供省內消費外,多數要作為商品糧運往省外銷售。

    但黑龍江位於鐵路貨運線末端,主要銷區卻分布於華南、西南及華東、華北地區,除北京、天津等鄰近銷區可采用汽運方式外,鐵路和鐵水聯運則為跨省銷售的主要渠道,運費高企成為限制東北米成交的一大「瓶頸」。

    亂象之后 重回農戶時代?

    今年年初,五常的周利與5家農戶聯名辦起了水稻種植合作社。他就是想在稻花香亂象中剝繭而出的一員。

    周利家在五常常堡鄉,是稻花香有名的產區,家里祖祖輩輩都以種植稻花香為生。大學畢業的周利離開了土地,在黑龍江省某上市公司工作,12年間從普通員工到企業中層領導,就在五常米業的亂象中他看到了機遇,毅然辭職,又開始像祖輩那樣和稻花香打起了交道。

    從小吃著純正稻花香長大的周利,說起大米滔滔不絕。他說,曾經有朋友到我五常的老家做客,中午米飯出鍋的香氣引起了朋友的質疑,朋友懷疑加了香精。我只能跟他說,這麼多年他根本沒有吃過純正的稻花香,稻花香本身就是香氣撲鼻的。

    對於已經混亂的真假稻花香,周利有著自己的想法。周利說,亂象之后將是規範的市場競爭,自己有上市公司的工作經驗,有源頭的純正好米。現在需要的是抓住源頭,確立品牌,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現在已經註冊了「芬禾御粒」的稻花香品牌,并且請專業檢驗機構進行了檢驗,他堅信五常大米一定會重新得到認可。

    身份識別 需政府參與

    著名食品加工專家、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江連洲教授說:「東北大米中五常大米的名聲最響,但現在五常大米的可信度卻最低。舉例來說黑龍江五常市範圍內目前種植稻穀210.7萬畝,年產量大概在100多萬噸左右,加工成大米約65萬噸,這個產量并不高,平均到全國一個人不到一斤。但在全國市場上,號稱五常大米的不計其數。為何大米市場上李鬼橫行,監管不力是原因之一,產品本身難以鑒別真假也不能忽視。」

    江連洲說,在大米的加工過程中絕對不允許添加香精等食品添加劑,大米中如果加入香精、色素等化學物質,不僅是造假行為,還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屬於嚴重違法行為。

    江連洲說,五常大米作為黑龍江知名的地理標誌產品和健康食品品牌,政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對其品牌的保護。一個品牌剛剛打響,往往假冒偽劣緊跟其后,受其影響一個品牌往往存活不了幾年。也有企業因利益驅動,自身把關不嚴,自損品牌。2010年,全國首先颳起了一陣「有身份證的大米」風,可就是一陣,風過了,就被淡忘了。在食品打假方面更需要政府能夠參與其中,一方面要組織力量打假,另一方面應對相關企業進行不定期抽檢抽查,實行准入制度。黑龍江土地肥沃,污染少,生態條件好,農業發展有獨到的優勢,政府應該引導各類企業,包括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通過品牌的註冊、品牌的培育、品牌的經營拓展和保護等手段來創建品牌保護知識產權,努力打造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現代農業企業。

    品牌保護 加強管理是關鍵

    為保護五常大米這個金品牌,近日五常市制定出台了方案表示要全力規範全市大米經營市場。專家表示,為了促進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完善五常大米利益分配機制要加強品牌管理,可以從生產、收購、加工、流通與銷售這四個環節進行加強。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紅姝亦表示,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應以質量為核心,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為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要實施農業標準化。首先,要規範農產品生產的質量標準。特別是農產品的內在品質、加工性能、分等分級、包裝新鮮和安全衛生等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使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節都有標準作為技術依據。同時,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確保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全程監控。

    著明經濟專家姜濤表示,應加強大米的質量檢測,堅決撤銷和取締不合格大米加工場的商標資質,進一步提升大米的品牌價值與質量。再次,企業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并通過建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實現科技更新與完善的全覆蓋,真正實現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提升整個大米加工產業的創新與突破。

    綜合利用 延長產業鏈條

    黑龍江省稻米加工產品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低。稻米加工企業主要收入來源於水稻加工成大米的增值收益,還沒有綜合利用米糠、稻殼等副產品創造價值,稻穀加工前后的產值比只有1:1.2。因此,加工企業普遍利潤率較低。

    江連洲教授說,水稻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比如稻穀加工過程中得到的米糠,長期以來,在中國多數地區僅將米糠作為粗放型飼料喂養畜禽,其營養價值和資源效益沒能很好地發揮和利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黑龍江省的米糠每年有近300萬噸,用壓榨法、酉每法或浸出法制取的米糠油,不僅具備優良的烹調和食用性能,而且有著獨特的保健功能,因而極具開發潜力和利用價值。目前,美國市場上米糠油的零售價達到每磅1.2-1.35美元,遠遠超過豆油、花生油等傳統植物油的售價,且銷勢十分看好。在歐洲一些國家,米糠油也很搶手,其身價遠遠超過其他植物油。大米副產品中還可以提取谷維素用於醫藥保健行業。剩餘稻殼可以用作生物質發電。副產品的加工收益遠大於主產品--大米的收益。搞好精深加工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才是稻米加工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來源: ) 編輯: 吴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