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著力扶植新能源研發
2015年 01月 28日 01:21    香港商报
 

   國際油價大跌對中國經濟與民生利大於弊幾乎已成公論,那麼在能源戰略方面,中國該如何更好地利用低油價呢?專家認為,低油價打亂了國際經濟發展態勢和發展格局,國際摩擦加劇,中國影響作用加強;其次是中國能源戰略近年來不斷調整,低油價為中國提供了低成本的儲備機遇,并且在國際能源合作方面,低油價也給中國帶來新的機遇。另外,在談到購買俄羅斯石油是否買貴了時,專家表示,與俄羅斯的協議有許多靈活機制制約,是否虧了現在言之尚早,而與俄羅斯的石油協議也能帶來外交利益。不過,低油價對新能源產業的打擊十分之大,如果油價長期保持低位,新能源產業將面臨極大考驗,中國政府應發揮作用為新能源提供更大的支持。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油價13連跌重回5元

  國家發改委網站周一發布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人民幣365元和35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7元和0.30元。這是自去年7月22日以來,油價已迎來「13連跌」。其中,其中90#汽油累計下跌2750元/噸,折合90#汽油1.99元/升,93#汽油2.11元/升;0#柴油累計下調2935元/噸,折合2.50元/升。內地成品油的價格宣告重回「5元時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油價下調,沒有成品油消費稅同步伴隨。在過去三次調價中,均因消費稅的上調而減小了油價的下調幅度。其中,汽油累計上調0.52元/升,柴油累計上調0.4元/升,漲幅均超過50%。據騰訊財經消息引援一位中石油內部人士的「吐槽」稱,現在他們每賣出一升汽油,基本上一半都是需要上交國庫的稅費,如果消費稅繼續上調,企業銷售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

    買入俄油附帶外交收益    

    幾乎與國際油價大跌同時,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一份石油大單,購買的石油均價為每桶90美元。於是有不少評論稱,中國吃了大虧。黎友煥認為,中國與俄羅斯購買石油協議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原本中國迫切想與俄羅斯確定購買協議的時候,俄羅斯卻不著急,甚至討價還價、不斷提高價格;到了前段時間國際風雲變幻,俄羅斯終於與中國在當時合理的價格上確定協議后,國際油價卻一瀉千里。因此,從這個事情本質來說,就不是虧與不虧的問題了,而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是不是一個講信用的角色。退一步說,即使按照協議,協議價與現在市場價有較大的差距,但如何交貨、怎麼交貨以及交多少貨都是靈活機制在制約著。何况俄羅斯心知肚明,對其來說目前的困局只有中國能拉一把,為此不僅希望中國能盡可能多地購買石油,為其它地區的油氣收入減少作些許彌補,更渴望中國能在國際事務對俄羅斯進行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肯定不會是一塊頑石,很有可能在其它方面給中國進行彌補,這樣協議才能順順利利執行。

   有論者稱,「石油問題」不僅是國家之間、利益集團之間的一張經濟牌,更是一張政治牌,「中俄石油貿易協議」的履行,不能簡單地用「吃虧」還是「占便宜」的思維來考量。而是要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中俄石油貿易協議」的簽訂及順利履約,已經遠遠超出貿易層面,而是一項基於政治考量的金融謀略。首先,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講,中國毫無疑問會發展成為世界第一石油消費大國,自然而然成為俄羅斯石油輸出的首選「大用戶」,敲定了與近鄰俄羅斯的石油合作,等於大大緩解了歐美及石油輸出國組織可能帶來的石油供應制約的壓力。近些年來,中國為了拓展海外石油供應渠道,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也吃了不少啞巴虧,獲得的收益卻不好意思擺到桌面上來,而中俄石油貿易的敲定,算是大大緩解了未來數年的石油消費需求之壓力。

    伺機加大對俄投資

    該論者還認為,中國是當今全球第一外匯儲備大國,而且人民幣的購買力一直相對堅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機構及個人人民幣持有份額的不斷增加,「印鈔票、玩進口,適度輸出通脹」無疑具有一定的單行空間。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國從俄羅斯大規模進口石油,與其說是一個貿易大單,不如說是一個金融謀略。再次,從當下地緣政治格局來看,俄美關系的「惡化」和「中俄關系」的升溫,以及中國發展的巨大潜能,直接導致俄羅斯「涼拌」對日石油貿易關系,使對日石油管線建設工程及對日石油貿易協議的夭折。俄羅斯曾一度中止與中國談判,并加快與日本合作,導致中石油的管道工程擱置許久,而現在看來,中俄友好結出了實質性的成果。

    同時,油價下跌對俄羅斯的影響極大,中國的投資者能否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大對俄羅斯的投資力度,用投資換資源,用投資換市場,也是可以認真研究與思考的問題。

    新能源行業大受打擊    

    油價的暴跌雖然送了中國一個大紅包,卻讓新能源產業受到很大打擊。以頁岩油為例,油價暴跌讓「押寶」頁岩油的遼寧成大陷入苦惱。美國頁岩油企業破產的消息更是刺激著國內頁岩油先行者的神經。近日,遼寧成大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其募投項目新疆寶明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一期)項目即將進入正式生產階段。但項目產品頁岩油的銷售價格直接受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如果紐約油價(WTI)進一步下跌并長期保持低位運行,該項目將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的情况。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朱春凱表示,國際油價對頁岩油的冲擊很明顯,原油價格在60美元/桶以下,頁岩油企業都會吃不消。去年12月的原油進口價只有約3500元/噸,而頁岩油品質也并不比進口原油高,頁岩油短期內也很難達到之前的預期售價。

    深刻挑戰能源戰略

    有分析認為,目前中國長遠的能源戰略正面臨深刻的挑戰。比如,油價過低,不僅會影響到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戰略,而且會影響許多與中國達成能源合作戰略的國家間關系。而在中國新能源戰略方向,低油價顯然會對其構成致命的打擊。所以,中國需要因勢利導,出台更有效的、完整的一套保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戰術措施。該分析指出,傳統能源巨頭,包括中東等全球石油供應國,之所以拒絕抬高油價的所有作為,任由油價下跌,甚至制造石油價格下跌的理由,其核心用意就是針對新能源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的急速擴張。這樣的看法很有道理。這不是「陰謀論」,而是典型的「利益論」,是新舊兩種利益的博弈。就像當年「馬車夫擔心運輸生意被剛剛誕生的火車搶走,而讓馬車與火車賽跑」。中國絕不能前功盡弃,被低油價摧毀新能源的前程。中國政府應立即確定一兩個關鍵領域,比如新能源汽車和光伏,像建設軍工產業一樣,讓政府力量發揮到極致,培育它們迅速形成規模化產能,大大降低成本,實現商業化運行。而在這方面,中國是有能力做到的。黎友煥認為,低油價肯定影響了新能源的發展速度,雖然從國家能源戰略來說,新能源始終是目標,加大新能源的發展方向不會改變,但就市場機制來說,低油價是意味著新能源的價格也必須下降,新能源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油價越低,利潤空間就越小,從價格機制上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速度。不過,新能源已經面臨很好的歷史發展機會,雖然受到目前低油價的影響,但發展軌跡不會變。新能源的廣泛應用發展和突破關鍵在於技術革新,通過技術完善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林伯強亦表示,低油價對於新能源確實是個非常強烈打擊,但是前段時間新能源的發展也非常快。要如何破局主要看低油價會持續多長時間。如果像上一次那樣持續7個月到8個月,倒也影響不大,但是石油如果長期保持低價,那麼新能源就需要考慮出路了。

  利用低油價推進多項改革

  有分析認為,從原油到鐵礦石和銅礦銅材,商品價格的下跌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大利是。去年中國進口原油超過3億噸,按照這個數量和目前的價格,2015年進口原油比跌價前能少花超過7000億元。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林伯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面對低油價,中國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中國能源緊缺,現在是「走出去」的最佳時機,中國和俄羅斯等能源大國的合作,未來一段時間有望取得更多進展。此外,已經「走出去」的中國油企在低油價時代應將更多精力放在內在的精細化管理。

  有助推進能源市場化

  林伯強還認為,除了降低能源成本、刺激國際合作之外,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林伯強說,推進成品油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方向已是共識,但改革是有條件的,主要考慮價格改革后如果油價大幅上漲產生的影響。因此,改革應在國際油價比較低的時候推進。油價大幅度下跌和內地需求放緩是改革的基本條件。當然,林伯強表示,這些事情都是低油價這一背景給中國提供的機會,是否能抓住還是要看決策層的眼光。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亦認為,國際油價的走低不僅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減少成本,對中國國際戰略與能源戰略方面也影響巨大。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低油價打亂了國際經濟發展態勢和發展格局,使得國際摩擦加劇。而在此背景下,由於中國的用油量較大,增強了中國在國際格局的影響。另外,是中國能源戰略近年來不斷調整,低油價為中國提供了低成本的石油儲備機遇,可以趁勢儲油,扭轉過去能源戰略失誤的局面。由於前幾年我們發展路徑的失誤,能源使用結構不合理,低油價也可以趁機扭轉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合理的能源結構。也就是說利用低油價,中國在石油儲備以及外交領域面臨千載難逢的國際機遇期,能作為的空間巨大。另外,有專家指出,中國應當趁著低油價所帶來的油氣資源爭奪「相對松弛期」,大力拓展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并采取「開而不用」的方法,一方面確立海權;另一方面強化能源戰略威懾,同時為人民幣走向「硬通貨」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抓住機會振興實體經濟    

     有論者稱,去年11月,規模以上制造業主營業務累計增長8.2%,利潤總額累計增長9%。在產品價格下跌和真實利率非常高的情况下達到這樣的結果確實不易,在相當程度上是由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更大幅度下降。居民的得益不僅在真實消費的增長方面,還在於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真實利率的改善。過去有很多年,銀行存款利率不及CPI漲幅。另外,基礎設施投資從進口商品價格下降中也受惠很大,同樣的名義投資增長率可以引起實物量的更高增長。在這樣的情况下,適度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可以收到好的效果。考慮到進口商品價格相對下跌的情况,有必要對通貨緊縮這個詞做更多的探究。對企業來說,如果中間投入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即使產品價格有所下降,兩者之間的差價也有可能是上升或者下降幅度小。考慮到這一點,目前統計的PPI降幅的擴大不一定意味著產量的相對下降。不過與增加值相應的附加價格的變化還是應當關注的。

   減稅提振市場需求

    對中國來說,現在最急需做的就是緊緊抓住油價下跌帶來的「利好」,尽快出台新的經濟刺激政策和扶持政策,特別是減稅政策。因為,油價下跌對企業和居民來說,還是有一定好處的。需要提振的是市場需求。如果能夠再輔之以較大力度的減稅政策,讓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能夠減輕負擔,增強產品的市場接納力,還是能夠使實體經濟從困境中走出來的。關鍵就看中央政府能否從實體經濟的大局出發,尽快出台減稅政策了。至於國家發改委將采取一定的調控手段,降低調價的幅度,那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與其控制價格下跌幅度,不如給煉油企業財政補貼。否則,就無法釋放油價下跌給企業和居民帶來的「利好」。只有油價下跌與減稅「聯動」,方能加大實體經濟的復蘇。從總體上講,油價可能會繼續下跌,相關國家也可能會采取遏制政策,避免油價繼續快速下跌。這也意味著,后面油價的下跌幅度會越來越小。中國則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商機,做好相關的「出海」工作。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明軒